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萨马兰奇结缘中国三十年 在中国美誉度堪比白求恩

  “我一生得到过许多称号和荣誉,但我最珍惜的称号就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萨马兰奇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于西班牙当地时间4月21日13时25分在巴塞罗那吉隆医院去世,享年89岁。有报道称,萨翁在昏厥之前还在观看网球比赛,这位传奇老人将其一生都奉献给了体育事业。

  根据吉隆医院的新闻公报,萨马兰奇是因为冠状动脉严重供血不足于本月18日入院的。从2001年卸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之后,萨马兰奇的身体一直欠佳,他曾经因为极度疲劳而于2001年在瑞士洛桑住院11天。2007年,他在参加一个慈善募捐活动的时候短暂昏迷,之后被送院抢救,两日后病情好转出院。去年10月,萨马兰奇受邀出席国际体育电视节期间心脏病发,被紧急送入摩洛哥一家医院,接受治疗后状况良好,并于今年年初出现在温哥华冬奥会现场。萨马兰奇在18日入院后情况非常危急,此后,他的病情一直没有好转,医院方面不断在发布病危消息。直到昨天晚上,萨马兰奇因为心肺衰竭、抢救无效而被宣告不治。

  终生荣誉

  萨马兰奇于1920年7月17日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毕业于德语学院和巴塞罗那高级商业研究院。他热爱体育运动,喜爱射击、拳击、足球和骑马等运动,还特别喜爱集邮。萨马兰奇于1966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并在1974年到1978年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

  1980年7月的莫斯科奥运会期间,萨马兰奇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先后于1989年、1993年与1997年三度成功连任,2001年在莫斯科举行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正式卸任,为长达21年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生涯画上完美句号。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向他颁发了金质奥林匹克勋章,被授予了国际奥委会“终身荣誉主席”的称号。退休后,萨马兰奇担任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基金会主席。 

  结缘中国

  作为国际奥委会第7任主席,只有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任期比萨马兰奇更长。在任的21年间,萨马兰奇带领国际奥委会走出困境,迈入前所未见的团结与辉煌。

  萨马兰奇成功地使奥运会开始了商业化运作并允许职业运动员进入奥运会,使奥运会成为一个全人类的体育盛会。他通过出售电视转播权和赞助权为国际奥委会赚取了120亿美元的资产,被称为继顾拜旦之后对奥林匹克运动作出最伟大贡献的人。

  萨马兰奇与中国结缘超过30年,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并大力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会。2001年7月13日,他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他第17次来到中国,并称赞北京奥运会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

  全球悼念

  国际奥委会发表公报,对萨马兰奇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公报中表示:“我找不到语言来表达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巨大悲痛。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人、导师和朋友,他将整个生命都献给了奥林匹克运动。” 

  全球各界均对萨马兰奇的逝世表达沉痛哀思,多家通讯社第一时间详细介绍萨翁的生平,强调他在宣传、发展奥林匹克运动、提高奥运会比赛质量、增加参赛国家和地区数量、加强奥林匹克团结、鼓励妇女积极参加奥林匹克运动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赞扬萨马兰奇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作出的巨大贡献,并感谢他一直以来为中国的爱护与关心:“萨马兰奇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一直希望能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举办一届奥运会,他的这个愿望在他有生之年实现了,中国人民感谢他!”

  萨马兰奇在中国

  美誉度堪比白求恩

  萨马兰奇一生获得荣誉无数,在中国人心目中,他是美誉度堪比白求恩的国际友人。在过去的30多年里,他一直关注着中国与中国体育,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全力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会,与乒乓女王邓亚萍的传奇友谊更被国人津津乐道。

  协助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

  32年前的昨天,萨马兰奇以国际奥委会第一副主席特使的身份首次访问中国。1979年,在萨马兰奇的鼎力相助之下,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获得恢复,重返奥林匹克国际大家庭。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当许海峰为中国代表团实现历史性的零的突破后,萨马兰奇以国际奥委会主席身份为他颁发金牌,这是他上任之后所颁出的首枚夏季奥运会金牌。

  协助北京申办奥运会

  萨马兰奇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中国申办奥运会的支持,他于1989年再次造访中国,探讨把奥运会交给中国主办的可能性。中国在1993年首次申办2000年奥运会,可惜以两票之差输给了悉尼,萨马兰奇鼓励中国奥委会不要气馁,并建议再次申办。萨翁在国际游说和公关技巧方面给予了中国巨大的帮助,2001年7月13日,他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

  待邓亚萍如自己孙女

  萨马兰奇是中国人的老朋友,而他和邓亚萍的传奇友谊一直为国人津津乐道。在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乒乓球女单冠军颁奖仪式上,萨马兰奇为夺冠的邓亚萍颁奖,并像对待自己的小孙女一样轻抚对方的脸颊,这一画面成为经典被永远定格,也反映出这对忘年之交深厚的情谊。

  在1991年举行的第41届世乒赛上,18岁的邓亚萍第一次登上女单冠军领奖台。看台上的萨马兰奇十分欣赏邓亚萍,于是走进赛场为她颁奖,还盛情邀约她到洛桑的国际奥委会作客。当邓亚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夺得女单冠军后,萨马兰奇鼓励道:“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你拿了冠军,我给你颁奖。”最终双方均兑现了诺言,邓亚萍如愿夺冠,于是便出现了萨翁颁奖仪式上的温情一幕。

  萨马兰奇与国际奥委会

  在任21年化解3大危机

  1980年,萨马兰奇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2001年卸任,他在任的21年间化解了关乎国际奥委会生死存亡的3次危机。

  化解体育强国抵制噩梦

  萨马兰奇上任后,不仅面临着奥运会内部的诸多矛盾,更面临着国际社会复杂的政治形势。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1980的莫斯科奥运会以及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遭到美国、前苏联等体育强国的交替抵制。萨马兰奇凭着出色的外交才能,确保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圆满成功。共有161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汉城奥运会盛况空前,汉城的成功让奥运会迅速成为“香饽饽”,申办城市逐渐递增,以往只有个别城市愿意承办的萧条与冷清不再复见。

  造就最赚钱的体育品牌

  萨马兰奇对国际奥委会的另一巨大贡献,是协助这个国际体育组织扭亏为盈。他上任之初,整个奥委会的流动资金仅20万美元。萨马兰奇大胆地推行商业化改革,他在1984年签下了上任后的第一份转播台同。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组委会的收入为5.57亿美元,其中出售电视转播权收入为3.26亿美元,是上届的3倍还多。萨马兰奇还通过全球赞助商计划,把越来越多的企业吸引到奥运会上来,北京奥运会得到的商业赞助就超过了20亿美元。萨马兰奇在任期间把奥运会打造成全世界最赚钱的体育品牌,通过出售电视转播权和赞助权为国际奥委会赚取了120亿美元的资产。

  避免了国际奥委会的分裂

  萨马兰奇在任期间遭遇的第3次危机,是1998年12月的盐湖城申办贿赂丑闻爆发。他带领国际奥委会迅速作出反应,有10位国际奥委会成员因接受盐湖城申办方不恰当的赠与而辞职或被开除。此后,萨马兰奇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禁止奥委会成员拜访申办城市。这些举措让国际奥委会避免了走向分裂的巨大危机。

  与萨翁有个约定

  本报作为最早采访萨马兰奇的国内媒体,从上世纪80年代就与萨翁结下不解之缘。本报记者陈伟胜于1987年在广州举行的六运会、1993年赴蒙地卡罗采访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会以及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先后多次采访了萨翁并向萨翁赠送过礼品,萨翁与本报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同样是晚春时节,2008年3月的巴塞罗那阳光灿烂,本报记者邬恺山、梁嘉建在萨翁的私人办公室最后一次采访了萨翁。当时已87岁高龄的萨翁,明显让记者感受到身体大不如前,刚经历过一场大病的萨翁在谈话时手臂会不由自主地颤抖……

  当时本报记者向萨翁发出邀请,2010年广州将举办亚运会,曾经来穗出席过六运会开幕式的萨马兰奇,对本报的盛情邀请,当即表示只要自己身体允许,2010年再到广州,出席亚运会开幕式。不想我们之间的这次约定,仅仅离广州亚运会开幕还有204天之际,却留下了永恒的思念和遗憾!

  萨翁平生3大憾事

  1 未能助马德里申奥成功

  未能帮助马德里成功申办2016奥运会成为萨马兰奇的终身遗憾。去年,当马德里申办2016年奥运会时,萨马兰奇在哥本哈根向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发出生命终止前最后的请求:“我知道我即将走向生命的尽头,我已经89岁了。我恳请大家考虑选择让马德里举办2016年奥运会。”可惜,他却未能完成人生的最后一个愿望。

  2 儿子未能当选国际奥委会执委

  萨马兰奇的儿子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目前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但是,萨马兰奇更希望儿子能够成为国际奥委会执委,甚至更高的职务,这一愿望至今仍未实现。

  3 未能见妻子最后一面

  未能在妻子临终前守护在她身旁,让萨马兰奇抱憾终生。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上,当萨马兰奇用英语和法语交替致开幕辞之前,他先朝着镜头轻声说了句西班牙语:“你好,西班牙。”这是作为丈夫的他以独特的方式向卧病巴塞罗那病床上的妻子表达爱意。开幕式刚结束,萨马兰奇便收到了夫人病危的消息。当时,萨马兰奇当即紧急乘私人飞机飞回西班牙,但令人遗憾的是,他没能赶上见妻子的最后一面。

  广州日报 本专题策划 本报记者 陈伟胜

  本专题撰文 本报记者 杨敏

  实习生 杜娟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萨马兰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