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成斯诺克的诺亚方舟 推进全球化脚步需要颠覆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4月10日16:41  中国体育

  本刊记者◎张蓉

  “选择中国没错,其他国家根本不可能完成。”

  当大片《2012》中的那个美国人说出这样一句台词时,在科幻的世界里,中国成了拯救世界的唯一希望。不过,这并非全是科幻,正在“大本营”英国原地踏步的一项体育运动,就把新的爆发寄托在中国市场,那就是斯诺克。

  中国,又是中国

  将中国作为斯诺克的新大陆绝非异想天开,在那些斯诺克名将的眼中,他们在中国受欢迎的程度连自己都感到惊讶,“中国的台球热比泰国还要疯狂,球员们就像好莱坞明星一样走红地毯,不停有人追着讨要签名和合影……”台球皇帝亨得利在他的博客里写道。  

  1990年代,亨得利去泰国比赛,同行的邦德曾说过,这一行让他知道了披头士乐队在亚洲之行的感觉。在亨得利看来,在中国,斯诺克球员宛如好莱坞明星一般。

  最能说明斯诺克在中国受到追捧的就是电视直播的收视率。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每年都要对斯诺克比赛进行现场直播,在2009年4月5日举行的中国公开赛上,央视索福瑞显示的收视率为1.39,人数达1550万人,在该周体育频道的所有比赛收视率中排名第一。与NBA和足球比起来,斯诺克只能算是一个小众项目,能取得这样的收视佳绩确实令人吃惊。

  在《2012》中,承载着人类最后希望的诺亚方舟是由中国奇迹般地建成,而在现实的斯诺克世界里,越来越多的斯诺克比赛正打上中国的烙印。今年,斯诺克的世界排名赛共有7站,其中5站在斯诺克的发源地英国,剩下的两站都在中国。也就是说,在斯诺克排名赛的版图上,中国占据了近三分之一。而世界斯诺克协会也曾表示打算在中国增加积分排名赛的数量,占据斯诺克世界赛事举办地的半壁江山,对中国来说并非一个遥远的梦想。

  这一切的背后,最终的支撑力量还是市场和资本。当斯诺克比赛在英国本土出现下滑的情况时,在中国举办的公开赛却有着相对稳定的商业赞助,当英国的斯诺克赛场观战人数停滞增长时,2009年4月4日的斯诺克中国赛,即使丁俊晖等中国名将早已被淘汰,现场的上座率依然相当可观,“相对来说,去年的票务状况最好”,承办比赛的北京时博国际体育赛事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海峰介绍说:“特别是一些名手的场次早早就卖完了,空着的座位几乎没有。”

  在斯诺克用品领域,“中国制造”的产品像纺织品和电子产品一样,席卷全球。记者从中国最好的台球设备制造商北京星伟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了解到,台球桌的销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每年几百台发展到如今每年3万台左右。在国际市场,更是有超过一半的台球器材来自中国的“星牌”球桌。如果说“台球王国”的称号曾经只属于它的发源地英国,那么今天,这个称号对中国同样也是名副其实。

  斯诺克巨轮驶向中国,收获了1550万的收视率,这是否有点像《2010》中,中国制造的诺亚方舟运载残存的人类驶向另一个崭新家园,让人类重获的新生?

  “我们必须颠覆斯诺克运动”

  把我们的目光拉回斯诺克的发源地——英国,2009年在中国欣欣向荣的斯诺克在这里却战绩平平,英国《卫报》专栏作家巴尼-罗南甚至出发了这样一个耸人听闻的预言:斯诺克将在十年之内消亡!

  这不由得令人想起了《2012》中那个疯疯癫癫的电台DJ,这个名叫CHARLIE的预言家准确地预言了人类的毁灭却无人理睬,最后在直播这场世界大毁灭中同样毁灭了自己。但是,CHARLIE预言的根据是玛雅人神秘的经卷,而卫报这位专栏作家对斯诺克的疯狂想法又从何来呢?他又如何让人相信自己不是在胡言乱语呢?

  查一查巴尼-罗南的言论似乎也不是空穴来风——原来这话来自几乎是斯诺克的希望,当今斯诺克运动的象征者——罗尼-奥沙利文!连一向谨慎的希金斯也说,现在的斯诺克必须改革;马奎尔抱怨说自己几乎成了“兼职选手”,负有重振斯诺克雄风的新掌门巴里-赫恩的话被认为代表了大家的心声:“我们必须颠覆斯诺克运动”……可见,斯诺克的精英们也在居安思危。

  谁也不知道英国的斯诺克何时开始停止了进步,以及怎样开始的。上世纪80年代,一场斯诺克比赛曾是能吸引1800多万人观看的超级秀,并且还是BBC的心肝宝贝,而现在,连赞助商也成了令主办方挠头的问题。2009赛季,在谢菲尔德举行的斯诺克世锦赛888.com和SAGA保险两大赞助商提前解约,好在临开赛前,英国一家著名博彩公司BETFRED介入,签下两百万英镑赞助世锦赛四年的协议。但2009赛季的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奖赛却没有那么幸运了。就在这一年,纽波特举行的威尔士公开赛成为没有赞助商的比赛;北爱尔兰杯、巴林锦标赛也因为赞助商的退出,面对无米下锅尴尬的嘲笑....。.

  作为世界斯诺克积分排名赛中国站——斯诺中国公开赛的负责人、对斯诺克了如指掌的夏海峰认为这些并不是斯诺克的原罪,而是来源于经济危机的冲击和主办方的组织能力。“为什么会发生在2009赛季?为什么中国的两站比赛和英国的其它赛站获得顶级企业的青睐?”夏海峰说,“曾经的赞助商888.com的退出,那是因为是它是赌博网站,这些赞助商从体育精神这一点来说似乎不是太正面,不大符合体育运动积极向上的特点。”

  抛开品牌气质与赛事的一致性,金融危机确实带来了不小冲击,但市场化的竞技体育就是这样残酷:无论斯诺克还拥有多少风格各异的名将,拥有多少激动人心的对局,但衡量一项运动是否成功,是否有价值,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从事这项运动的人是否把价值兑现为经济效益,在中国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当金融危机袭来,就算是BBC的宠儿斯诺克也毫不例外的遭遇尴尬。

  有行业人士认为斯诺克球员更新太慢,还提出了对斯诺克选手年龄设限以更新巨星来吸引观众:如果斯诺克巨星能够快速更新,能够像足球、板球或是网球一样,诞生出贝克汉姆似的球星,或许会使斯诺克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大大增强。毕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这个时代英雄往往创造着经济效益神话。

  向世界拓展的斯诺克想全新腾飞需要什么?是曾经使飞镖运动“麻雀变凤凰”的运作奇才巴里·赫恩,还是某位横空出世的斯诺克明星,抑或,是来自遥远的中国市场的“无形之手”?

  全球化斯诺克

  “墨菲击败中国斯诺克领军人,让一亿观众失望”。

  这是2007年斯诺克世锦赛,墨菲在八强战中以9比7击败丁俊晖后,外国媒体报道的标题。在这个标题中,真正的主题词不是“墨菲”,不是“斯诺克”,也不是“领军人”,甚至也不是“中国”,而是“一亿”这个数字,一个人的兴奋和失望没有价值,但是一亿人的失望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巨大无比的市场,实际上,从收视率看,中国观众的数字大约在1550万左右,外媒的这种误读和夸大意味着什么?这背后隐藏的是对中国市场的巨大期待。

  有意思的是,从未有一位中国运动员的成绩让外国媒体如此牵肠挂肚,“中国是斯诺克向世界扩展的开始,在中国举办的体育比赛,如果没有中国元素,可能会火爆一年、两年,但决不会具有长期性。”夏海峰一语道破斯诺克在中国办赛的玄机。当丁俊晖长期陷入低潮时,中外媒体不知多少次鼓励这位未来的巨星,也不知多少次,奥沙利文们对这位少年给予了那么多的溢美之词,大家都期盼着小丁的成功,因为,丁俊晖的成败不仅关系到一位斯诺克明星能否诞生,也意味着整个斯诺克走向世界的成功,毕竟一个世界性的比赛不能所有的明星都是英国选手。同样,全球性的球星成长也需要时间。

  当然,全球化的斯诺克需要有全新的创想,也需要颠覆固有的信仰。“跟艾伯顿这样的“磨王”在球桌边耗17局,简直就是浪费生命”这是毫无遮拦的奥沙利文的心里话,这同样也是斯诺克爱好者的心里话,世锦赛赛制的19局10胜制长得让人难熬,严重地考验着斯诺克爱好者的耐心和忠心,而最后的决赛更是35局18胜制,要分两天才能打完,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斯诺克的观赏性。然而,斯诺克如果像日本的围棋一样,固守着自己两日制的传统,拒绝接受向快节奏转变的趋势,只能使自己离世界越来越远。

  所幸的是,新任主席巴里·赫恩对斯诺克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减少局数、推广6球比赛、增加选手出杆时间限制……

  在巴里-赫恩推行着他新政的同时,中国的举办者也正尝试着对斯诺克做出自己的改革。

  “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创新。”夏海峰列举了斯诺克中国赛的一些改进办法:“比如现场服务,我们必须要让现场球迷感受到这跟在家看电视不同。在现场,我们增加了很多中国元素,比如利用北京特有的古都气质,摆放故宫门等等。只有开发出这些独到的气质才能吸引赞助商和观众。”

  “把一颗外来的种子变成自己的一棵树,本身就需要一个塑造过程。在国外成功,并不代表在中国就能成功。一个赛事落地之后,什么样的群体会关注,这也是赞助商们关心的问题。”夏海峰说。

  无论世界斯诺克组织还是中方承办者,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放下斯诺克绅士的傲慢派头,拉近这项运动和观众的距离。

  一位生于六十年代的英国朋友Peter向记者介绍了他在高中时代所见到的台球:那时盛行在英国大大小小酒吧里的台球,和飞镖一样,成为蓝领们茶余饭后最受欢迎的消遣——或醉或醒的人们提着酒瓶,嘻嘻哈哈地围在球桌旁一边打球一边喝着酒。受场地所限,酒吧里的台球仅仅是美式台球即九球而已,要打斯诺克,只有到俱乐部去。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英国北部,在城市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斯诺克俱乐部,不算高的场租蓝领们让消费起来并不吃力,因而渐渐在工人阶层流行开来,同时也吸引了不少白领。台球运动的风靡,让一些敏感的商家嗅到了商业味道,在赞助商的介入和推动下,英国台球逐渐由民间的自娱自乐转为了正规赛事。

  如今,组织者和主办方的努力也获得了观众和赞助商的认可。据夏海峰介绍,今年的斯诺克中国公开赛主冠名赞助商由三元食品获得,全年的冠名赞助商——北京银行和现代汽车是白金赞助商,肯德基也首次加入赞助行列,赞助赛事企业总数有增无减,“就我接触的企业看,尽管去年的金融危机使他们的广告费用确实削减不少,但是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品质较好,曝光率比较高的赛事上,这是每个商家都愿意做的。现在斯诺克中国赛已经成为北京三大精品赛事之一(另外两大赛事是北京国际马拉松和中国网球公开赛),相比其他两个赛事,斯诺克中国公开赛相对年轻,而且收视率相对较高,每届比赛CCTV-5都是不少于40个小时的转播,赞助商的曝光率很高,比起那些动辄上亿的体育比赛,赞助斯诺克赛事的投入要小得多。”

  中国赛的成功或许是斯诺克全球化的好兆头,但斯诺克赛事的迁徙果真应证了“中国力挽斯诺克狂澜”的猜想吗?这是一次谁也无法预测的旅程。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10年斯诺克世锦赛专题 |新浪体育封面秀专题 

更多关于 斯诺克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