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斯诺克文化这五年:球房在增加 文化在改善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4月10日09:44  南方都市报

  中国的台球文化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观看比赛的机会多了,现场打手机、开闪光灯拍照的行为越来越少,而打球的人,也一改往日的烂仔形象,变得“绅士”起来。

  “国内的球吧是越来越多了。”从美国回来的伍文忠感叹。或许是受到英语文化的影响,他现在更习惯于说球吧,而不是球房。

  多到什么程度?没有人能具体说清楚。小球中心领导的脑海中有个粗略的数字,“北京最多,大约1600家;上海其次,差不多1400家。”王涛说,“广东在早些年推广得比较好,虽然球房的数量不是最多的,但球台的占有率很高。”球房的形式也日益多样化,北京等地已冒出投资上千万的高级台球俱乐部,庞卫国开办的“相当于业余体校性质”的斯诺克学校也于去年开张。

  而根据英国一家专业斯诺克网站统计,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伦敦的斯诺克和台球球房(俱乐部)锐减到只有10家左右。“那边的球房条件都没有国内好。”留学归来的刘闯介绍。

  中国的球房什么时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也没有人说得清楚。“丁俊晖的成功确实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伍文忠说。

  不过一个人的影响力还不足以覆盖全国。丁俊晖经常游走于北京、上海两地,加上这两个城市每年举办大型的国际赛事,台球氛围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相反,广州、深圳却不如以前。长期在深圳教球的伍文忠回忆:“十几年前,巅峰的时候,你去南方一个城市,你找洗手间找不到,找台球吧肯定找得到。佛山以前一条马路,500米左右的长度,最少有20多家(球房)。”

  郭华也关掉了自己的球房:“现在网络发达了,人们的娱乐手段多了,年轻人花钱去打球的数量越来越少,而球房也不景气,经营成本不断上升,房价上涨这么快,收费却是一直起不来。一个有10张球桌的球房算是中上规模,一年的成本需要四五十万,多少年能收回来?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广东已经近10年没有大型赛事了。很多人感觉离斯诺克很远,现在肯为台球消费的,还是28岁以上的人群。”假如这里也出现一个丁俊晖式的人物呢?郭华不否认球星的号召力:“那可能打球的人又会多起来啦。”

  斯诺克只是台球运动中的一个小分支,但是正如台球房的数量大增一样,丁俊晖的影响力已不局限于斯诺克,

  “你看八十年代的球房,光着膀子,穿着拖鞋就去打球了。现在的南方,这种现象很少了。如果你衣冠不整地进来,我会赶你出去,我觉得你不配打这个台球。即使你打得好,却又是骂爹骂娘的,我宁愿赶你走,不赚你这个钱,因为你根本不懂。”伍文忠说。出自广州的资深裁判邓世豪则认为:“在广东地区,二十多年前的台球市场已经很火爆了,但是老百姓对台球运动的印象却一直不好。在过去一提到台球,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古惑仔、烂仔、不务正业这样的词汇,而提起台球厅,那基本上就是小混混的聚集地,这跟媒体的不关注是有着直接关系的。现在的小孩子打球环境多好啊,以前大人是把小孩从球房里往外拉,而现在是,把小孩往里送。特别是丁俊晖出名了之后,就连卖菜的大妈也知道丁俊晖。媒体宣传力度的提升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许多人对台球运动的认识和看法,包括电视的直播,新闻天天报道,很多人突然明白,原来台球是一项很文明很绅士的运动。”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10年斯诺克世锦赛专题 

更多关于 中国斯诺克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