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为了备战五月下旬在莫斯科举行的第50届团体世乒赛,中国女子乒乓球队已经在河北正定基地开始赛前集训。这一段时间,有关中国女乒的热门议论话题,除了谁会继郭跃、刘诗雯、郭焱之后,领到最后两张季军莫斯科的“通行证”?就是“后张怡宁时代”,谁将成为中国队新的核心?
三代核心顺利交接
在中国男、女乒乓球队称霸世界的历史中。每一段时期都有各自队伍的核心队员。核心队员的产生大致不外乎两种情况。
一种是在队伍低迷一段时期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队员冒了出来,成为全队重新走向辉煌的中坚力量,这样的先例不胜枚举;还有一种是如同接力跑似的,原有的核心逐渐被新的核心所取代。从1991年到现在,中国女乒的三大核心邓亚萍、王楠、张怡宁,就是依照第二种形式,一棒接一棒地实现了平稳而有序的核心更替。
1993年,在日本举行的第41届世乒赛上,邓亚萍夺得女单金牌,确立了自己在中国队中的“领袖”地位。之后的四年时间,她率队夺得三届世乒赛团体桂冠;自己还两获奥运会单打金牌、两度拿到世锦赛单打冠军。
王楠与邓亚萍一起参加了1997年第44届世乒赛,共同享受了夺冠的荣耀,并获女单亚军。邓亚萍退役后,她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队新的领衔者,1999年首夺世乒赛单打金牌,后来又勇夺悉尼奥运会单打金牌、两获世乒赛女单冠军;并与队友一起五次捧得世乒赛团体金杯、一获奥运会女团桂冠。
张怡宁首次与王楠在世乒赛上并肩作战,是第45届世乒赛。当时,中国队再次捧杯,张怡宁单打决赛输给王楠,获得亚军。
王楠与张怡宁一直并肩作战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过,随着她年龄增长、水平下滑,2004年,张怡宁实际上已经取代了其在国家队的核心位置。当年的雅典奥运会,王楠未能进入单打四强,张怡宁却一路顺风,登顶成功。后来,她又相继获得第48届世乒赛、北京奥运会单打金牌;并领衔夺得两届世乒赛和一次奥运会团体冠军。
核心并非只能有一人
正是因为邓亚萍、王楠、张怡宁三大核心十多年水到渠成得顺利过渡,在中国女乒的发展中形成了一种既定的模式和思维方法,即中国队的核心必须是如同邓亚萍、王楠、张怡宁般、各方面都非常成熟的一名球员,以致于张怡宁刚刚离队,呼唤、寻觅新一姐的声音便不绝于耳。
其实,无论在中国男乒、还是女乒的发展历史中,全队的核心都并非只有一名队员。1965年,在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举行的第28届世乒赛上,中国队首次夺得女子团体冠军。当时,中国队报名参加团体争夺的就有四名队员,但全队的核心是两名削球选手林慧卿、郑敏之。她俩联手,还拿到该届比赛女双金牌。
在中国男队的历史上,同样既有一名队员成为核心,也有两到三名队员成为中坚力量的先例。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中国男乒,被称为“孔刘时代”,因为当时队中的核心为孔令辉、刘国梁“一横一直”两大高手。从1995年的天津世乒赛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他俩不仅带领队友三夺世乒赛男团桂冠,还各获得奥运会、世乒赛单打金牌一次,且两人均铸就了“大满贯”辉煌。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男乒是“二王一马”、即王励勤、王皓、马琳的天下。2001年,王励勤和马琳就与孔令辉、刘国梁一起参加过第46届世乒赛团体争夺。从2004年,他俩与王皓组成“三驾马车”,已经让三届世乒赛男团冠军奖牌留在了中国,另外还抢得北京奥运会团体金牌。
就个人成就而言,王励勤2001年、2005、2007年三夺世乒赛单打金牌;马琳是北京奥运会单打盟主;王浩则是去年世乒赛男单“新科状元”。在不同年份,这三名队员的发挥各有不同,可相当一段时间,他们却成为中国男队事实上无法分割的三大核心。
培养核心需符合实际
显然,队伍的核心是在训练、比赛中逐渐形成的。作为教练员,可以刻意创造条件对自己心目中未来的核心球员重点加以培养,促成其尽快形成,但不同时期、不同人员构成的队伍,核心的形成有其不同的特点。
张怡宁暂时离队后,中国女乒的核心一时间形成了“空白”。队中的六名重点队员郭跃、刘诗雯、丁宁、李晓霞、郭焱、范瑛,成为未来核心的候选者。
六人中,通过“直通莫斯科”选拔赛,郭跃、刘诗雯、郭焱已经先后拿到了代表中国参加5月团体世乒赛的参赛“门票”;丁宁、李晓霞、范瑛还需要通过自己在正定集训的表现去争取。不过,这六名队员中的任何一位要想短时间取代张怡宁留下的位置,恐怕都比较困难。
刘诗雯近两年上升趋势非常迅猛。去年世界杯赛,她收获了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今年又连夺科威特公开赛、亚洲杯赛女单冠军,世界排名已经飙升到第一位。不过,这位18岁的小将世锦赛单打最好成绩仅为上届的第三,她还需要经受世界大赛的检验。
左手握拍的丁宁也是一名“90后”,近几年在国内外比赛中有不俗表现。去年,她通过“直通横滨”抢到了世乒赛的女单参赛资格,最终仅止步16强;另外,她对付削球打法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郭跃是2007年世乒赛女单冠军、北京奥运会女团冠军成员,其男子化的打法得到行家们普遍肯定。较之张怡宁,她主要差在发挥仍欠稳定。李晓霞、郭焱都属实力型选手,还参加过世乒赛,所缺得则是顶尖的单打成绩。
对中国队而言,要想让上述几名队员中的一位很快成为又一个张怡宁,不免有些急于求成,如果将她们中两到三人的组合作为全队中坚重点加以促成,倒是更符合实际。一旦这样的小型核心形成,在以后的世界大赛中,说不定会有张怡宁式的一姐脱颖而出。(厉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