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新一届中国女排到漳州集中的日子是3月28日,31日全国各地相关媒体的40多位记者就到了这里,准备一睹新女排的风采。中国女排对媒体开放的公开训练课就安排在4月1日的上午八点半。
运动量高开高走
按照惯例,新的队伍集训开始,几乎都会用一周左右的时间进行恢复性训练,运动量不会很大。由于工作关系,我在31日就到训练场与体育馆工作人员一起安排第二天公开课的一些具体事宜。当然,出于好奇心也不会放弃观看新国家女排的训练。出乎意料的是技术训练课密度和强度都超出了“恢复性”的概念。即使第二天将面对全国媒体的“审查”,这节训练课还是从下午三点半一直练到了八点。主教练王宝泉给出的原因是:“没有时间了。”
早就听说王指导是“拼命三郎”,这次可是亲眼所见。充分的准备活动过后,就是单人防吊球,运动员分成四组,在两个场地“满场飞”。接着是防重扣训练,王宝泉、胡进也亲自动手,近距离扣很重的球,让运动员降低重心将手插入球下防守。站在场地一旁的排球管理中心主任徐利介绍说,这个项目既练体力、耐力、胆量,又练手臂控制球的能力。几位来自天津的运动员动作较为果断,起球的效果也相对要好,估计天津队常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其他选手多少有些“怕球”,可越犹豫就越有可能被打,来自上海队的张磊,右腿就曾连续被球打中三次,结果留下一片青紫。
两人一组的防调、三人一组的防调,不仅训练强度大,还融入了后排防守的配合因素。六名男教练齐上阵,运动员分四组同时进行训练,有的组一位教练扣球,有的组两位教练轮流扣、吊。只有倒地救球汗水弄温了地板,才有可能停下来,用大毛巾把地擦干再练。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都在进行这样的高强度的防守训练,不禁联想到王宝泉在北京的媒体见面会上所说的“先要把防守和一传练上去”的构想,从集训开始就实施了。
新女排的进攻训练也是“升级版”的单项技术模式。就拿主攻位置的扣球来说,仍然是由教练员抛球,可一名队员一组需连续扣四个球:一个短球;一个平拉开;两个调整球。运动员是在跑动中连续起跳、扣球。副攻也是如此,只是有二传手传球,每人连打四球,都是围绕二传的跑动战术攻。不难看出,这样的单项技术训练,对于运动员的体力、动作和适应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接下来的接发球训练,先是由一名教练带两名队员进行发垫,然后是两名队员接全场。此时,二传手由一名教练带着进行专门的传战术球训练。看似的“轻技术”训练,运动量也相当可观。
没想到,三个小时的技术训练课后,他们又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体能训练,还是大力量训练。
不讲表面只求务实
这样的运动量,对于刚参加完全国联赛还未来得急调整的这些各队的主力队员来说,能吃得消吗?马蕴雯训练中就想吐,她说可能练防守时滚来滚去有点晕。每个运动员浑身的肌肉都有酸痛反应。王宝泉解释说,时间太紧张了。今天上午检查身体没有训练,下午就多练点。
这次中国女排集训,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也没进行军训,还改变了以往漳州、郴州两个基地各练一月的模式,取消了到广东与男队进行对抗赛的安排。王宝泉说,集训只有五十天,要练的东西太多,必须得抓紧时间。
自从接过国家女排的教鞭,王宝泉深感肩上的重任,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将队伍带好。他说,在天津队凭经验训练都可以不写教案了,可带国家队得认真制订计划,每天写出详细教案。到漳州这三天,他从没打开过电视,更没出过基地,甚至还没睡着觉。脑子里都是怎么训练的问题。(中国排协杨玛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