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届亚洲杯乒乓球赛将于26日在中国广州揭幕。与世界杯乒乓球赛一样,亚洲杯设有男子、女子单打两个项目,她与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亚运会乒乓球赛并称为亚洲乒坛三大赛事。
亚洲乒坛三大赛事中,出生最早的是亚运会乒乓球赛,1958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亚运会,乒乓球首次成为亚运会大家庭成员。亚锦赛创办于1972年,每两年举行一届,首届比赛于1972年9月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1982年,亚乒联盟纪念成立十周年的时候,巴基斯坦倡议举办亚洲杯乒乓球赛,以此作为两年一度的亚洲锦标赛的补充。当时国际乒联创办的世界杯赛已问世,两届比赛运作情况良好,这一倡议得到与会者一致赞成。不久,亚乒联盟正式决定举办亚洲杯赛。亚洲杯赛的性质与世界杯赛相似,是亚洲最优秀选手的个人单打比赛,设男子、女子单打两个比赛项目,各有16名选手参赛,同一个代表队一个项目的运动员人数不能超过3人。亚洲杯与世界杯的赛制也完全相同,即先成4个小组进行循环赛,每组前2名出线进入第二阶段淘汰赛,直至产生冠军。
第一届亚洲杯赛于1983年10月8日至11日在江苏无锡市举行。当时世界排名男子一号种子蔡振华就在土生土长的无锡人,他没有辜负家乡父老的期望,最终摘取冠军。曹燕华夺得首届女单冠军。此后,我国还先后四次举行亚洲杯赛,分别是1989年的北京,1993年的顺德,1994年的上海和2009年的杭州,是举办亚洲杯次数最多的国家。另外,香港曾于1992年举办过第10届亚洲杯赛。印度的新德里曾三次成为东道主,是举办次数最多的城市。前22届比赛,共有7名选手两度摘取金牌,分别是:男单的韦晴光、王皓、马龙,女单的焦志敏、邓亚萍、刘伟、郭跃。有趣的是,江嘉良、孔令辉、刘国梁、王励勤、张怡宁等顶尖高手居然没有尝到过亚洲杯冠军滋味,而他们在三大赛均有数夺单打冠军的历史,其中刘国梁、孔令辉和张怡宁还是世界大赛大满贯得主,这不能不说是国际乒坛的“一怪”。
1993年在中国顺德举行的第11届亚洲杯赛,当时世界乒坛的一号削球名将——朝鲜运动员李根相以6连胜成绩夺冠,李根相仅在决赛让中国名将王涛拿到一局,其他场次均零封对手,他也成为亚洲杯史上首位男子削球冠军。亚洲杯首位削球冠军是中国名将童玲,她是在1984年第二届亚洲杯赛赢得女单桂冠。童玲和李根相也是目前亚洲杯赛场上仅有的两位削球手冠军。
前22届亚洲杯赛,中国选手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在男单、女单两个项目均18次夺得冠军,前三届比赛男单均包揽金银铜,女国手在前6届一直囊括冠亚军。才到1989年亚洲杯赛,男女单打冠军才落入他人囊中,日本名将斋藤清和朝鲜选手俞顺福分别在这两个项目抡元。斋藤清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乒坛一名虎将,当时被日本乒乓球界誉为“黑暗中的一盏希望之灯”。斋藤清在第九届亚运会上曾两次击败中国名将郭跃华,但在其他比赛却未能掀起更大风浪,1989年亚洲杯赛也是他运动生涯唯一一次问鼎国际比赛。相比之下,俞顺福对中国选手威胁要大得多,其经典之战是1991年世乒赛,她和玄静和、李粉姬组成的朝鲜联队力克邓亚萍领衔的中国女队,其中俞顺福先后击败邓亚萍、高军,为朝鲜联队捧得考比伦杯立下头功。(王全立)
附:历届乒乓球亚洲杯赛三甲(未标注者为中国队)
历届亚洲杯乒乓球赛三甲
|
||||||||
届数
|
年度
|
赛地
|
男子冠军
|
男子亚军
|
男子季军
|
女子冠军
|
女子亚军
|
女子季军
|
第22届
|
2009年
|
中国杭州
|
马龙
|
王皓
|
张继科
|
郭跃
|
刘诗雯
|
丁宁
|
第21届
|
2008年
|
日本札幌
|
马龙
|
陈玘
|
高宁(新加坡)
|
郭跃
|
冯天薇(新加坡)
|
李佳薇(新加坡)
|
第20届
|
2007年
|
越南河内
|
高宁(新加坡)
|
金正勋(韩国)
|
水谷隼(日本)
|
姜华珺(新加坡)
|
王越古(新加坡)
|
石川佳纯(日本)
|
第19届
|
2006年
|
日本神户
|
王皓
|
陈玘
|
蒋澎龙(中华台北)
|
王楠
|
李佳薇(新加坡)
|
李楠
|
第18届
|
2005年
|
印度新德里
|
王皓
|
郝帅
|
李静(中国香港)
|
郭焱
|
李晓霞
|
帖雅娜(中国香港)
|
第17届
|
2004年
|
马赫沙尔
|
张钰(中国香港)
|
徐辉
|
侯英超
|
帖雅娜(中国香港)
|
福原爱(日本)
|
李佳薇(新加坡)
|
第16届
|
2003年
|
北九州
|
叶若廷
|
Jong Kwang Hoyk(韩国)
|
张洋
|
范瑛
|
姜华珺(中国香港)
|
帖雅娜(中国香港)
|
第15届
|
2000年
|
孟买
|
陈天源
|
郝帅
|
梁柱恩(中国香港)
|
唐媛
|
郭跃
|
柳絮飞(中国香港)
|
第14届
|
1997年
|
普纳
|
郭刻励
|
阿赫亚(印度)
|
林志刚
|
王晨
|
金文实(韩国)
|
高桥美代子(日)
|
第3届
|
1996年
|
新德里
|
马琳
|
王励勤
|
K.Shinndsue(日)
|
邬娜
|
李菊
|
齐宝华(中国香港)
|
第12届
|
1994年
|
上海
|
林志刚
|
熊柯
|
刘南奎(韩国)
|
乔红
|
金九京(韩国)
|
井浚弘(新)
|
第11届
|
1993年
|
顺德
|
李根相(朝)
|
王涛
|
刘国梁
|
刘伟
|
乔红
|
王晨
|
第10届
|
1992年
|
中国香港
|
马文革
|
李尚勋(韩)
|
罗全琮(中国香港)
|
邓亚萍
|
高军
|
陈丹蕾(中国香港)
|
第9届
|
1991年
|
马尼拉
|
金国哲(朝)
|
金成熙(朝)
|
李哲承(韩)
|
刘伟
|
邓亚萍
|
齐宝华(港)
|
第8届
|
1990年
|
达卡
|
王永刚
|
李哲承(韩)
|
金国哲(朝)
|
李金淑(朝)
|
樊建新
|
张琴
|
第7届
|
1989年
|
北京
|
斋藤清(日)
|
马文革
|
陈龙灿
|
俞顺福(朝)
|
乔红
|
齐宝华(港)
|
第6届
|
1988年
|
马尼拉
|
韦晴光
|
陈龙灿
|
金泽珠(韩)
|
邓亚萍
|
李惠芬
|
齐宝华(港)
|
第5届
|
1987年
|
首尔
|
滕毅
|
陈龙灿
|
金琦泽(韩)
|
焦志敏
|
李惠芬
|
玄静和(韩)
|
第4届
|
1986年
|
卡拉奇
|
韦晴光
|
范长茂
|
金成熙(韩)
|
胡晓新
|
朱娟
|
赵正姬(朝)
|
第3届
|
1985年
|
新加坡
|
陈龙灿
|
江嘉良
|
滕毅
|
焦志敏
|
倪夏莲
|
赵正姬(朝)
|
第2届
|
1984年
|
新德里
|
惠钧
|
蔡振华
|
谢赛克
|
童玲
|
倪夏莲
|
李美玉(韩)
|
第1届
|
1983年
|
无锡
|
蔡振华
|
江嘉良
|
谢赛克
|
曹燕华
|
童玲
|
焦志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