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待海外兵团变宽容 从怒斥小山智丽到欣赏郎平成功

  中国体育迷对待“海外兵团”的态度渐渐变得宽容

  1994年10月13日,广岛亚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现场,一声又一声的“哟西”犹如一根根针,深深扎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发出声音的人就是何智丽,她1978年入选中国国家乒乓球队,1989年移居日本嫁给了小山英之,改名小山智丽,在那届亚运会上,她战胜了邓亚萍,代表日本队赢得金牌。这件事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当时很多国人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愤怒地质问她:“何智丽,你难道连中国话都不会说了吗?”对小山智丽的愤怒,更进一步影响了人们对“海外兵团”的看法,偏见、指责、冷漠几乎成了当时的人们对“海外兵团”的普遍态度。

  “海外兵团”的冲击并非始于小山智丽,由于国内乒乓球界竞争激烈,运动员参加国际比

  赛的机会少,很多运动员在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出国潮中纷纷前往国外发展,并在国际大赛中对中国队构成威胁。但是,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对比赛胜负的过于看重使得当时的很多人难以接受中国人代表别的国家打败中国队这样的事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海外兵团”,特别是代表日本队对阵中国队的“海外兵团”,一度成为国人指责谩骂的对象,被视为“吃里扒外”。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中国竞技体育的日渐强大,国人对待胜负的态度变得越来越平和,对“海外兵团”的看法也渐渐宽容起来……

  在2008年奥运会中,当郎平率领着美国女排与陈忠和的中国姑娘们上演“和平大战”

  时,她经历的再不是千夫所指的境遇,取而代之的是中国人一如既往的热情和鼓励;当栾菊杰代表加拿大击剑队在赛场上打出“祖国好”的标语时,这个经典时刻会在今后很长时间被人传诵。

  与此同时,韩国人金昶伯和法国教练鲍埃尔作为“外援”的代表人物,同样也为中国军团带来了无限的荣耀,在这个时候,人们已经逐渐淡忘了那个曾经的贬义词“海外兵团”,更多的国人对这个词语注入了理解和宽容。如今,李莎莎入籍日本,乃至隋菲菲穿“日风”外套,都不再成为人们指责和谩骂的焦点,这同样也是国人成熟的标志。

  记者彭晗徐杨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