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训练保障是最好的。”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在谈到回国执教的最大感受时,往往会发出如此感慨。
备战温哥华冬奥会的四年间,中国短道速滑队在队伍的建设上精益求精,除李琰担任主教练外,徐英男和杨占宇两位助理教练各司其职,分别负责辅助训练与器材等;加拿大人格瑞负责体能教练;美国器材专家保罗帮助解决器材问题;队医闫慧、董丽负责日常营养补水与伤病的防治处理;李庆凤负责队员的按摩……此外,还有陈方灿、李旭坤、冯美云、钟秉枢等专家,或全力相助,或客串讲课,如此豪华的阵容,每个人的奉献凝聚为合力,最终打造出了一支基础坚实的精英团队。
饺子皮、饺子馅、韭菜、老干妈辣酱、咸鸭蛋、咸鱼……到了甘露市,头一件事仍是采购:锅碗瓢盆、柴米油盐。筷子、勺子、杯子、盘子,大锅、小锅、中锅、平底锅,洗手液、洗碗液、扫帚、墩布、抹布,保鲜膜、生熟菜板,样样操心啊!疯狂大采购,有分工有配合,对讲机都用上了……
这段话选自中国短道速滑队领队杨占武于2009年7月写下的一篇日志。疯狂大采购的背后,除了日常所需的生活必备品外,只是为了一顿丰盛的饺子。“你是不知道我们这些队医、助理教练有多辛苦,为了能让队员吃上顺口的饭菜,他们会走上一个多小时,找中餐馆,给队员订盒饭。”杨占武说。
包饺子,这也是大家开动脑筋,想出来的妙招儿。到了异国,包饺子变成了一项大工程——开会、部署、采办、分工……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吃饱饭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满足队员的精神需求,这可真是难为了这些新时期的运动队管理人员。
或许,这只是队伍在温哥华冬奥会四年备战中微不足道的一幕,但体现了队伍在备战中的细致入微。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中国冬季项目的备战提供了很多借鉴。”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赵英刚曾说过这样的话。不光是短道速滑队,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花样滑冰队、速度滑冰队等都得到了不少夏季项目专家的指点和帮助。
中国香港理工大学的陈方灿博士,便是其中一员。他对于硕果累累的北京奥运会金牌,可是个必不可少的名字。他曾为跳水队、游泳队、花样游泳队、女篮服务过。其中,他为中国体操队的李小鹏治疗伤势,使其顺利回归赛场,并夺得两枚金牌,在业内甚为知名。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陈方灿博士及香港理工大学对于中国体育的贡献仍没有结束,2009年6月2日至15日,陈博士亲自飞赴昆明,开始为冬季军团进行康复训练等工作。
在十多天里,陈方灿根据短道速滑队队员的伤病情况,配合教练员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大家都知道,从事多年专业训练的运动员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劳损型伤病。如果仍坚持要他(她)与其他队员按照同样的计划训练,显然不科学,甚至有可能出现因训练不合理加剧的伤病。针对这些情况,陈方灿和主教练李琰相互沟通,为队员制定了能够达到同样效果,但却不会加剧其伤病的训练计划。如运动员的脚踝出现问题,跑步、自行车等训练显然不太适宜,此时可以通过游泳等方式,达到同样的训练目的。
王濛的腰伤一直反复,但训练从未受过影响。除刘秋宏在冬奥会赛前一个月出现意外划伤,其余重点选手均没有因伤病影响备战。
在温哥华,王濛因体质原因患重感冒,女子1000米比赛前一天,她甚至无法入睡,咳嗽非常严重。赛前,李琰没有为她安排冰上训练。当晚,陈方灿与队医闫慧协商后,决定为王濛使用消炎药,两人当晚10点半跑到奥运村去拿药,处理果断,保证了王濛及其队友的休息。
李旭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院长,曾为女排队员赵蕊蕊等进行过康复治疗,长期帮助冬季军团进行生理生化监测等工作。2009年5月,他赶到昆明,分析队员的生理生化指标,帮助康复治疗。
体能教练格瑞来自加拿大的,他原本服务于速度滑冰队,但短道速滑队“借用”几次后,感觉格瑞对队伍的帮助非常大,就从速滑队“抢”了过来。“队员的力量训练计划都是格瑞制定的。从这个角度上说,速度滑冰也为我们短道队做了贡献。”杨占武笑着说。器材专家保罗来自美国,他一直在为短道速滑队提供专业的器材供应,专门解决冰刀器材问题。
以王濛为例,保罗根据她冰刀的弯和弧度,准备了十几双同样的冰鞋,让王濛寻找到最为合适的器材。第一站世界杯,王濛的刀和刀刃出现了开口,保罗立刻将她的冰刀拍摄录像,将照片、录像资料一起发往厂家,要求对方解决。对于保罗的“苛刻”要求,厂家的技术人员说:“中国队对于冰刀的要求太苛刻了,追求到了这样的程度。”其他国家的选手在比赛中也曾出现过这样的意外,但只有中国队给予反馈,连一点点意外也不允许发生。
王向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