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7退役女侠:奇迹郎平强者邓亚萍 张宁不老传说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3月07日12:23  新华网
中国7退役女侠:奇迹郎平强者邓亚萍张宁不老传说
(点击观看组图)

  她们曾经是运动场上怒放的花朵,为人们所倾倒。虽然现在都已退役,但她们仍在延续着体育生命和辉煌。

  郎平——排坛的传奇

  1981年至1986年,郎平作为主攻手的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上5次蝉联世界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连续5次夺冠的队伍。一时间,各行各业掀起了学习女排精神、发扬女排精神的热潮。女排精神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象征。

  郎平于1986年退役,1995年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并率领中国女排夺得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1998年卸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一职,曾经先后担任意大利女排俱乐部、美国女排国家队以及土耳其电信女排俱乐部主教练。在北京奥运会上,郎平带领美国女排时隔24年后获得银牌,平了该队的历史最好成绩。2009年8月,在阔别中国排坛11年之后,“铁榔头”郎平重返中国排坛,执教中国第一支职业排球俱乐部——恒大女排,她们以12连胜的战绩冲入甲A,并夺得全国联赛甲B冠军。

  邓亚萍——不屈服造就女强者

  邓亚萍是一个奇迹,1973年生于河南郑州,身高1米50的她克服了身体条件的不足,在1989年至1997年间,共获得18个世界冠军、4项奥运会冠军,连续8年女乒世界排名第一,是乒乓球界的传奇人物。

  邓亚萍做任何事都有不服输的劲头。她于1997年退役,先后在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获得了英语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当代研究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2000年,她经国际奥委会主席任命进入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2002年成为运动和环境委员会委员。她曾出任北京申办奥运会形象大使。目前担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等职。

  李琰——我的梦想在弟子身上实现

  在李琰的生命中,短道速滑注定有着难以割舍的位置。

  1988年,20岁的李琰在卡尔加里冬奥会上夺得1000米金牌,可惜那时短道速滑只是表演项目。4年之后的阿尔贝维尔,短道速滑成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可是造化弄人,风华正茂的李琰这次只获得500米银牌。

  李琰于1994年退役,曾先后在斯洛伐克和美国执教,其弟子阿波罗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夺得男子500米冠军。2006年,李琰回国执教。在刚刚落幕的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李琰率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包揽了所有4个项目的金牌,创造了中国短道速滑的历史,成为中国短道速滑队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练。

  张宁——不老的传说

  2004年雅典奥运会,张宁以29岁的年龄勇夺金牌,创下了羽毛球女单选手奥运夺冠的“最高龄”。北京奥运会上,33岁的张宁卫冕冠军,从而创造了世界羽坛上一个新的不老传说。

  张宁在北京奥运会后退役,目前担任国家队女单主教练,续写着她“不老的传说”。

  马燕红——进入国际体操名人堂的首位中国女运动员

  马燕红在中国体操史上写下许多第一:1979年世锦赛她夺得高低杠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个体操世界冠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她又在高低杠项目上拿到冠军,成为第一位获得奥运金牌的中国女子体操选手;著名的“马燕红下”是第一个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体操动作。

  2008年2月9日,第12届国际体操名人堂在美国俄克拉荷马举行仪式,宣布中国体操第一位女子世界和奥运会冠军得主马燕红等5人进入名人堂。国际体操名人堂有了第一位中国女运动员的名字。

  周继红——中国跳水的名片和标签

  周继红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女子10米跳台冠军,成为中国跳水第一个奥运冠军、国际泳联名人堂中的第一个中国人。

  2000年周继红出任国家跳水队领队。她三次以领队的身份征战奥运会:悉尼5金5银,雅典6金2银1铜,北京7金1银3铜。周继红通过三届奥运会的磨炼,已经成为中国跳水的名片和标签,完成了从优秀运动员到优秀指挥官和管理者的转变。

  杨扬——以新方式延续运动生命

  2002年2月16日,杨扬在盐湖城第十九届冬季奥运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以44秒187的成绩夺得金牌,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首枚冬奥会金牌,实现了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此后,她又以1分36秒391的成绩摘得女子1000米金牌。

  2010年2月12日,在温哥华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2届全会上,杨扬以89票赞成5票反对的绝对优势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第一位以运动员身份当选的国际奥委会委员。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郎平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