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琰为何能同时征服中美巨星 她执教靠人格魅力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3月05日08:12  三联生活周刊

  2010年2月26日晚,王濛在加拿大太平洋体育馆以1分29秒213的成绩夺得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冠军,李琰带领的中国短道速滑队史无前例地包揽了女子项目的全部4枚金牌。结局堪称完美。手握3枚金牌,王濛如此称呼李琰:“改变中国短道速滑历史的女人。”

  人生   

  3年前,李琰也曾经像现在这样被世人关注。   

  2007年1月,第6届亚冬会在长春举行。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王濛夺冠冲过终点线后,并未与站在场地边的主教练李琰击掌庆贺,两人形同陌路。女子1500米决赛结束后,挂着铜牌的王濛被记者们簇拥着,站到了中央电视台的直播镜头前。“教练没有给我制定任何战术,只问过我一句话‘你知道怎么比吧’,所以我会自己申请回地方队,国家队的训练不适合我。”原本例行的赛后采访顿时充满了火药味,王濛言语中将矛头直指回国执教不足8个月的主帅李琰。   

  李琰,这并不是个陌生的名字。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李琰曾经是我国最优秀的短道速滑选手之一。1988年,未满20岁的李琰参加了加拿大卡尔加里冬奥会短道速滑表演赛,并在1000米和1500米两个项目上一人独得两金,以她照片为原型制作的海报上,用中文书写着“神龙腾飞”4个大字。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过去以表演项目出现的短道速滑成为正式比赛项目,李琰摘得女子500米银牌,为中国实现了冬奥会奖牌“零的突破”。此时,王濛还是生活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的普通7岁女娃,一年后才在启蒙教练马庆忠的挖掘下开始接触短道速滑。   

  现在牡丹江市冬季项目中心执教短道速滑的丁自来曾经是李琰的教练,他告诉本刊记者:“李琰是1979年冬在黑龙江省农场总局宝泉岭农场冰上运动会上被发现的,当时的李琰个头仅有1.55米,且手脚都很小,还不能使用冰刀的平刃滑行,但蹬冰很有劲,滑跑的风格也很顽强。”

  李琰有一个小她8岁的妹妹李琪,姐妹俩性格迥异。李琪告诉本刊记者:“我姐从小就淘,出去玩也是上房上树,倔强,性格很硬。我属于在家玩布娃娃的那种,比较软。”在李琪看来,自己的性格随父亲,开朗,乐天,随遇而安;姐姐的性格像妈妈,虽然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业系统的职工,但她好强,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做则已,做就做得最好”。

  1984年春,一场意外事故几乎断送了李琰的运动生命。在一次比赛中,她在弯道滑行时,巨大的离心力将她甩了出去并撞在赛场挡板上,致使左腿膝关节肌肉全部断裂。冰上运动员的左腿是支撑腿,被运动员视为第二生命,医生的诊断让李琰的家人、体工队的教练陷入了绝望。按照常理,李琰伤到这份上只能退役,但是她并没有放弃。李琪说:“当时,她受伤的左腿一共被缝了40多针,伤I:1还没有愈合,就开始了恢复训练。当进行负重下蹲训练时,膝盖的‘一’字形伤口又被抻开了,一蹲,血就往外冒,不得不做第二次缝合。就是在这样的坚持下,她终于从被淘汰的边缘走了回来。”

  在拿到阿尔贝维尔冬奥会500米项目的银牌后,李琰退役,选择到东北财经大学国际金融专业读书。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大连地税局,做了一名副处级科员,有了一个美满的家庭。“没有两地分居,我姐和姐夫过得可浪漫了,每天早上去海边跑步,周末的时候去广场上放风筝。”那是李琰和丈夫唐国梁(曾经的八一滑雪队运动员,退役后在大连市商业银行工作)过得最安逸最滋润的一段日子。但真的过上这种生活后,李琪说,姐姐内心突然有一种失落感。每当冬天看见滑冰的孩子,或者在电视屏幕上看见过去的伙伴依然在速滑一线叱咤风云,她内心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李琪觉得,对于短道速滑,姐姐心里始终没有放下。

  1999年,斯洛伐克体育代表团到中国访问。在与中国冰雪界交流时,他们希望中国能派一名教练到斯洛伐克,帮助他们国家队训练速滑运动员。现担任冬季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的兰立当时马上想到了李琰,于是一个长途打到大连询问李琰是否愿意去,李琰一听,没有丝毫犹豫就同意了。

  一年后,斯洛伐克队在欧锦赛上夺得一个全能第六,两个单项第四名。李琰还带领一名队员获得盐湖城冬奥会的参赛资格,为斯洛伐克实现了零的突破。凭借着执教斯洛伐克的卓越成绩,李琰从2003年起开始担任美国国家队教练。在她的帮助下,美国女队在8年后重夺世锦赛奖牌,男子接力在12年后取得奥运会奖牌,名将阿波罗更是在都灵冬奥会收获l金l铜。同一个赛场上,王濛犹如一道红色闪电率先冲过终点后,同样滑向了恩师伊敏,隔着厚厚的护栏师徒俩紧紧拥抱在了一起。不满21岁的王濛“顽皮一跳”跃上了女子500米的最高领奖台,那时她对偶尔在帕拉维拉冰场里打过照面的这张东方面孔印象模糊。

  2006年5月,当初一通电话让李琰从公务员职位重返短道速滑世界的兰立,再一次找到李琰。尽管美国已开出优越的续约条件,不到两岁的女儿嗷嗷待哺,但一句“现在国家队需要你”,让李琰义无反顾地于2006年5月24 Et回国挂帅中国短道速滑队。

  从辞职到回国,李琰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

  碰撞

  “整体优势被大幅度削弱,全队陷入困境”——这就是李琰回国后所接手的中国短道速滑队。随着杨扬、李佳军的退隐江湖,后继乏人的中国短道速滑陷入了低谷。都灵冬奥会上,从1992年就被列为中国冬季运动重点项目的短道速滑只拿到了1金l银3铜,这并不是个让人满意的成绩。一场革新正在酝酿。“李琰回国之前,队伍管理上、水平上的危机已经存在。”时任短道速滑部主任的佟立新向本刊记者回忆,召回背景单纯、经验丰富,与地方利益没有牵扯的李琰成了总局冬运中心大刀阔斧改革的重要一步。

  但王濛并不了解这背后的故事。王濛是2001年被当时的国家队主教练辛庆山选上来的。进入国家队后,机灵,爆发力好,成绩突飞猛进,辛庆山对她分外宠爱。王濛的性格像男孩子,讲义气,重感情。对于她来说,辛庆山、原女队教练伊敏和男队教练冯凯都带过她,都是必须感激的人。然而,因为李琰的到来,这些恩师纷纷被调整回省队,国家短道速滑队被重新洗牌,王濛一时间难以接受。因此,从李琰一出现,她就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她的。

  “当时王濛确实是在为伊敏教练鸣不平。”前短道速滑世界冠军王舂露,赴加拿大学习两年后回国,于2006年10月从国青队领队转为国家队副领队。帮助新教练与运动员尽快度过磨合期,是王春露当时工作的重点。

  “李琰在国外生活了六七年,刚回来时言语中习惯性蹦出几个英文单词,我在国外待过所以特别能理解,但有的队员就看不惯。更重要的是她能带给我们什么,她那套西方的训练方法是否适合我们?大家心中都打起了问号,都在观望,王濛算是其中的代表。”王春露告诉本刊记者,在王春露印象中,之前王濛也曾用“自己的方式”对这个新教练提出过抗议。

  其实,刚接手美国队时李琰也遭遇过类似的“信任危机”。美国队已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训练、管理体系,队员的成绩也都不错,让他们与一个来自亚洲的女性教练携手备战下一个奥运周期并非易事。李琪还记得,杨扬的博客上曾提到过的一个教练的经历,指的就是姐姐李琰,“她刚到美国的时候,训练强度很大,总是批评队员,队员不接受。美国人得先夸他,再指出毛病。她就改变了说话的习惯,先说好听的,然后一句‘but’转折,开始说毛病。这方法最开始好使,时间长了就不管用了,一说‘but’,队员扭头就走。后来我姐和另一个教练探讨,那个教练一笑,说这个好解决,你把‘but’改成‘and’就可以了。她照着用,果然奏效”。回忆起美国的执教经历,李琰说:“我首先要做的是取得他们的信任。我也有自己的教练方式,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和队员一直在互相交流、沟通,也经过了几次‘交手’。关键是队员们看到了在我的执教下,他们的成绩有了提高,他们才完全信任了我。”

  在李琰看来,运动员和教练员之间就是互相出难题,再想办法解决的关系。李琰认为,这套方式应该很快也能在中国起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并没有好转。“也许真是在国外的时间太长了,在中国,感觉不知道该怎么跟这班小孩接触。美国孩子比较开放,他们会直接告诉你心里在想什么。中国孩子不一样,王濛是唯一一个能告诉你她是高兴还是不高兴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专题 

更多关于 李琰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