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江苏队和上海队这样两支技术性球队而言,在实战中能否很好地利用拦网和发球抑制对手的发挥,是比赛胜负的关键。在2009-2010安踏全国女排联赛半决赛的首场比赛中,江苏队主场1比3不敌上海队,很大一部分问题就出现在拦网和发球上。
江苏队和上海队的特点均是打整体排球,这样对于两队的拦网要求就比较高。在副攻线上,拥有两名身高1米90副攻队员的上海队明显要比江苏队副攻线配备的1米89的李珂佳和1米84的许玲俐网上优势明显。事实证明的确如此,上海队副攻线马蕴雯和朱慧菁联手拦下江苏队7分,江苏队副攻线只有5次拦网得分进账。拦网得分只不过是拦网技术的一个方面,在本场比赛中,上海队的有效拦网明显超出江苏队一筹,而江苏队在拦网之后的保护环节则漏洞明显。这样也造成了江苏队即便拦住对手的进攻,但由于后面的保护不力,依然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反击。拦网加上拦网保护,才能构成完整的拦网战术体系。
发球冲击一传,是抑制技术性球队发挥的重要手段,但江苏队在发球这个环节做得并不理想。纵观整场比赛,江苏队很难有哪一名队员的发球能够对上海队的一传体系带来持久有效的冲击,全场比赛只有陆倩和替换上场发球的汤剑两名队员有发球直接得分的记录。相反,上海队首发阵容中却有四名队员在发球上有所斩获。发球环节缺乏冲击力,让江苏队在比赛中很难快速拉开比分差距,而不断胶着的比分持续到局末收官阶段,年轻队员在胜负关键球上略有闪失,胜利的天平就向着对手倾斜。这一点也许能够让江苏队小将们记忆犹新。
虽然从数据上看,江苏队与上海队的发球得分比为2比4,拦网得分比为10比13,进攻得分比为56比60,失误送分比为21比22,每项技术上的差距都不大,但正是细节上的点点微小差距,造成了江苏队的这场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