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智慧李琰排兵布阵很有柔韧性 打最后两圈拼到终点线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2月26日09:10  解放日报

  本报特派记者杨仁杰

  在温哥华太平洋体育馆,我直面李琰。她是一位外柔内刚的女性,双眸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李琰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的优秀短道速滑选手。1994年退役后,她进入东北财经大学攻读国际金融专业,也许这段学历帮助她具备一些其他“徒弟变师傅”的教练们所缺少的一些东西。

  李琰能从复杂的矛盾中寻找“同一性”。她刚从美国回来执教时,就碰到王这朵“带刺的玫瑰”。2007年初的亚冬会上,中国队领军人物王在电视镜头前公开质疑她的执教方式,这对强势执教的李琰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但她静下来仔细一想,王反对自己的原因也是为了能出成绩,“殊途同归”。找到了王的“合理内核”,以心相交,两人化解了矛盾,沟通越来越多,王称她“后妈”了!

  李琰排兵布阵很有“柔韧性”。今天决赛中,虽然王和周洋在前两棒帮助中国队取得领先,但她们滑得不急不慢,并没有竭尽全力。周洋在自己第二棒的滑行中,还回头偷瞄了韩国队一眼。还有与以往不同之处是,在周洋前几棒的滑行中,她都打不到2圈就完成了交棒。之所以这样安排,李琰解释说:“孙琳琳与张会确实是中国队较弱的环节,韩国队肯定派最强的两棒来打我们的弱点,因为周洋滑了之后,还会被反超,所以没必要浪费体力。我们的计划就是打最后两圈,拼到终点线。”

  关键时刻李琰很有“坚定性”。今天,当韩国队“第一个”冲过终点之后,李琰倔强地面朝仲裁席高举手臂申诉,一刻也不肯放下。事后她对我说,“有时候成功就在‘坚持一步的努力之中’。我的双臂不放下来,就表达了我‘死不甘休’的决心,也是在给裁判施加压力。”想起以前我们有些项目在国际比赛中受到裁判的误判,或者由于申诉时间耽误,或者由于申诉力度不够,结果“哑巴吃黄连”,倍感李琰是一位“智慧女人”。

  (本报温哥华2月24日专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李琰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