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0.5秒碰撞3分22秒煎熬 李琰直觉这是一个犯规动作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2月26日08:03  东方网-文汇报

  

  ①争议碰撞瞬间,孙琳琳(左)险些摔倒。

  

  ②中国队教练组赛后第一时间举手申诉;一旁的韩国队员正在与教练崔光福庆祝。

  

  ③3分22秒后,悲喜颠倒。中国队员抱成一团,韩国选手黯然离场。

  温哥华太平洋体育馆,比赛尾声,亦是最高潮。韩国队以较大优势率先冲过终点,中国队其次,加拿大、美国两队紧随其后。韩国选手挥舞着国旗开始庆祝,加拿大队也因为获得奖牌而欢呼,而中国队4名选手在队长王濛的带领下,平静地在冰场一侧缓缓地滑行。

  她们在等待,等待。3分22秒后,大会宣布了名次:中国队,金牌,4分06秒610,打破世界纪录。欢庆,拥抱,这一切的波折和意外,都是韩国队最后一次强行超越所引起的。

  李琰直觉——这是一个犯规动作

  这是一场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出场的是当今世界上短道速滑整体实力最强的4支队伍,而中韩女队在接力项目上的正面交手,更是引发了无限的悬念和遐想。

  中国队派出的是王濛带领周洋、张会、孙琳琳“一老三新”的阵容,由于中国队另一员主力刘秋宏因伤没有参加本届比赛,中国队接力的实力受到了影响。自周洋几天前摘下1500米金牌之后,全队将目标盯准了昨天的接力决赛。周洋多次表态:“我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接力比赛。”王濛说:“我们要拼下这个金牌,为了受伤的刘秋宏。”

  主教练李琰精心组织了战术安排:孙琳琳、张会确实是中国队比较薄弱的一环,因此由王濛、周洋滑前两棒,力争取得领滑;如果一旦韩国队超越,则进行跟滑,不浪费体力,而由王濛拼最后冲刺。“我们的计划就是打最后两圈,拼到终点线。”

  发令枪响,中国队首先领滑,领先中不慌不忙。中韩两队交替领先,比赛还剩下最后5圈,中国队孙琳琳以微弱的优势领滑,韩国队金玟廷在首个弯道时强行超越,孙琳琳似乎被撞了一下,为平衡身体她减速并偏离了原先的滑行路线。“孙琳琳当时在里侧,是直行,是韩国队员贴上来。我当时就觉得这是一个犯规动作。”李琰说。

  从电视慢镜头看,金玟廷的右臂有一个阻挡孙琳琳的动作,而两人的冰刀又随之与相蹭。一切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

  功不可没——孙琳琳冷静保持平衡

  短道速滑在冬奥大家庭中是一个年轻的项目,1992年首次列入正式比赛项目。短道速滑由于场地小、速度快、不分道,比赛中经常会出现碰撞现象,规则对此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和界定。因此,说起短道速滑,很多运动员都知道,这个比赛不仅比速度,而且比智慧,还需要一点点运气。

  对于此次决赛,李琰做出了周密的部署,对可能出现的困难也给予了交待。“我看过之前的录像,以前我们的队员一旦被超越,都特别慌,结果适得其反。所以我首先要求队员心态一定要稳定,出现问题一定不要慌张,要保持清醒头脑。”

  正是这样的策略,让队员们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当遭遇碰撞时,被挤出了赛道的孙琳琳机智地躲开保持身体的稳定。回忆那半秒钟的碰撞,孙琳琳说:“对手当时超越,没有完全过去,我只是想正常滑行我自己的路线,后来就撞了。”

  “孙琳琳那一刻使劲控制自己的刀,不摔倒,已经很不容易了。”对于孙琳琳,李琰给予了很高的赞扬。中国队领队杨占武、副领队王春露认为,这枚金牌,孙琳琳功不可没。如果她摔倒了,中国队连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第一时间——领队教练举手申诉

  韩国队冲过终点开始庆祝时,中国队领队杨占武、主教练李琰当即双双高举右手表示申诉。

  现场裁判和仲裁官员观看录像回放并进行了紧急磋商。比赛场内,大屏幕从多个角度播放着韩国队员超越时碰撞中国选手的慢动作,一遍又一遍。

  看明白了的观众开始安静下来,等待最终判决。当裁判走到韩国队教练面前,说了些什么后,站在一旁的杨占武突然高举起双手欢呼,李琰高兴得跳了起来。广播播报了韩国队被判犯规,被取消比赛名次的决定。韩国队教练先是有些茫然,继而表现出愤怒和无奈,挥动双拳敲打着护墙。

  202秒等待——换来胜利的狂喜

  202秒的等待,对于仍在冰场上等待的中国队员是漫长的煎熬,如同过去了一个世纪。而现在,换来的是胜利的狂喜。队员们和教练、领队拥抱,庆祝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这是中国冬奥历史上,获得的首枚团体项目金牌。

  “裁判的判罚很谨慎,结果很公正。”杨占武说,短道速滑比赛非常激烈,这样的判罚经常出现,这是一个裁判判罚尺度的问题。“当时期待裁判长认真审视比赛过程,期待有公正的判罚。对我们的运动员来说,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所以什么结果我们都会接受。在比赛过程中,我的心跳很快,而等待结果的时候已经很坦然。”

  从天堂走进地狱,欢笑的泪眼化作绝望的痛苦,韩国队队员收起国旗默默地走出赛场。她们的教练坚持认为比赛中并没有发生肢体冲突,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剥夺韩国队的金牌,“我已经对此申诉了,虽然不会改变任何比赛结果……”

  本报特派记者叶志明(本报温哥华2月25日专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