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十一运思考之五——山西体育为什么能在困难中前行?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2月04日07:18  山西日报

 

  (一)

  十一运前,有相当一部分内行人士根据我省运动员北京奥运会无金带入,只位列全国23位排名的情况预测:十一运是山西竞技体育的低潮阶段。

  此观点不是空穴来风,山西过去的老金牌队员全部退役,以十运会十枚金牌为参照基数看:赛前,几个夺金点自然消失;十一运先期赛,我省势在必得的体操项目未能如愿,特别是从三运会以来从未在金牌上失手过的武术项目以0.01分之差未能染金,这给山西军团的征战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当时只剩下仅有的两三个夺金点,从我五次参加全运会报道的经历体会,这一次遇到的困难最大,压力也最为沉重。

  然而等9金7银12铜和567分的优异成绩与体育道德风尚奖奇迹般地成为山西全运的凯旋曲目时,许多人用“想不到”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为什么山西体育在最困难中避免了低潮,还取得了前行?为什么很多人没有想到山西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等我静下心来,对这一运动周期进行了梳理,才发现了一个重要话题。

  (二)

  迪拜大楼冲天而起,828米的绝对高度使人立刻想到它坚固的塔基。体育比赛一直被形象地比喻为塔尖与塔基的关系,塔尖上站得人多,必然塔基雄厚;如果塔基夯得坚实,必然会有人源源不断地登上塔尖。这也正如物理学家勾勒出的最稳定结构是三角形一样,底部的基数越大,上部的稳定性就会越强。

  显然,这应该是体育发展的规律。从广义上讲,代表水平最高的竞技体育应该有强大的群众体育作基础;从狭义上讲,竞技体育的尖端部分应该有后备力量的强大支撑。

  我国的田径曾出过一些拔尖运动员,跃过2米39的男子跳高运动员朱建华,跳过17米34的男子三级跳远选手邹振先,还有跃过1米97高度的女子跳高名将金玲……但他们之后便出现了空白,直到十一运,李延熙才打破了邹振先的纪录,但用去了28年的时间。破朱建华和金玲的纪录需要多少年,从现在的情况看,让人担心的是怕28年的时间也不够用。

  问题出在塔基,我们的田径基础薄弱,断档情况自在情理之中。

  全运会是比什么?是比塔尖,但还应该比塔基。因为曾任国家体委主任贺龙早就对国内比赛订下宗旨:国内练兵,一致对外。只有这样,体育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

  (三)

  体育界有种公认的说法:金牌代表尖端水平,奖牌代表综合实力,总分代表基础水平。这话颇有道理,这也是检验各省市体育发展的重要依据。

  我找来了山西省参加的从六运会到十一运成绩的所有数据,有两点重要发现:本届全运会除金牌比最高的十运会少一枚外,奖牌数和总分都大幅度超过历届,与塔尖所形成的三角形,塔基数最大;再者是金牌在保持高位数额基础上,首次与银牌和铜牌总数呈正三角形。这两点非常重要,它不是对前几届运动会的否定,而是印证出经过多次大赛历练的山西体育在发展中出现的一个新趋势;基础水平在提高,这包括群众体育开展的程度与各市县、行业、体协推进体育发展的厚度在增强;综合实力在增强,不但冒出一批尖子队员,而且后续部队紧随其后,二、三线后备力量的基数明显得到了扩容。

  “十枚银牌不如一枚金牌”的理念,曾经在中国的体坛风行,也使一些地方的体育结构长期呈倒三角形状,这种不稳定的结构,从长远的观点看,只是权宜之计,不符合体育发展的规律,往往会出现塔尖光彩照人,塔基后继无人的局面。在这种形势下,我省选择了“抓基础,促水平;垒塔基,促突破”之路,是需要长远眼光和勇气的,这也更符合科学发展观。

  体育是一项浩繁的系统工程,容不得走捷径之路,付出什么样的劳动,终究会在各种指标上表现出来。山西各项突出的成绩指标,同样是这个道理,这里我们不妨拿出事实来印证。

  我省参加十一运决赛的16个大项,有7个大项获得金牌,有10个大项获得奖牌,另外还取得36个4名至8名的名次,扎实到位的训练和细致的基础工作使16个参赛项目没有一项交“白卷”,这也为以后的全运会、奥运会储备了力量;在全运会获得的9枚金牌中,有7枚金牌由年轻选手获得,齐头并进、整体发展思路夯实的基础,使我省靠老将打江山的格局彻底改变,突破点增多,跆拳道、射箭、女子柔道都是首次夺冠,女子乒乓球团体杀进前八强,实现了50年的突破,已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

  成立“球类运动管理中心”,一年之内相继推出山西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联赛,打造联赛制群众体育平台开全国体育先河;

  对长期无序的体育协会工作,进行了包括体育界领导负责制、财经纪律、定时开展活动的严格规范整顿,几十个项目的协会进行了换届;关注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和职工体育的发展,组织山西职工体育高层论坛和学校体育研讨会,现在全省除每年开展群众体育活动5000余次,人数达1300万人次外,职工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也在增速,目前我省已有9所大学招收体育专业学生,这使我省的体育基础面得到了拓宽;

  四支乒超队伍在我省设主场,创造全国之最,中宇篮球队与汾酒企业实现强强联手,标志着我省良好的体育产业环境已经形成;

  我省用3年时间在全国最大的连片贫困两区,建起了15425块健身场地,使我省新增体育场面积近800万平方米,长年健身的农民可新增几百万人。

  积流成河,聚沙成塔。在最困难中创造出具有良性循环前景的好成绩,跬步寸进的渐变,积微成著的积累,水滴石穿的付出,所形成的厚积薄发,就是山西体育成功的秘笈。

  现在我们看到的山西体育,是多维支撑竞技体育的金字塔形结构。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社会团体、职工体育、农村体育、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体育产业等都在充分地发挥着自身的作用,他们的积极性汇成的力量已经铺就了一条坚实的塔基之路。随着山西体育中心一场四馆主体工程的封顶,一个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全面发展大好的机遇已经呈现在山西面前。令人欣慰的是,山西体育界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总结完十一运就提前进入冬训,剑指伦敦,寻求新的突破。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继续按照体育的规律扎实行走,山西的体育还会继续前行。

  本报记者 李春耕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