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马拉松“集体作弊”事件追踪
自2008年开始,厦门国际马拉松连续3年被国际田联评为“国际田联路跑金牌赛事”,然而就是这项“金牌赛事”今年却曝出31人作弊被取消成绩的丑闻,让国内田坛愕然。这是偶然冒出来的一场“意外事件”,还是这项老牌赛事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井喷”?
昨天,本报记者飞赴厦门,面对面采访了本届厦门马拉松赛事组委会竞赛部主任、厦门市体育局副局长何玺。他深度剖析了赛事的每个环节,以及在每个环节减少作弊行为的可能。然而分析的最终结论并不乐观,他最后表示:“在现有的情况下,这也不可能杜绝作弊,我们希望是将它减少到最少……”
怪!业余选手与冠军同时撞线
解答:因为起跑取消芯片计时
在此次参加厦门马拉松的5万名队员中,或许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因为国际田联特许的荷兰制造商无法制造出符合本次比赛起跑人数、超过16米的电子计时起跑线,本次比赛的起跑线上并没有电子芯片相关的计时设备。取而代之的是鸣枪起跑,所有项目参赛队员无论有无芯片都同时开始计时。这意味着什么?“一些并没有从起点开跑的选手,完全可以在中途才混到队伍当中来,撞线芯片停止计时时的成绩自然就少了很多。”何玺说。“这就是有很多莫名其妙的业余选手甚至和女子组冠军一道撞线的原因。”
此外,和历届马拉松的报名一样,2010厦门马拉松赛事报名在组委会内部进行这样的分类:外籍运动员、中国田协注册运动员以及非中国田协注册运动员。何玺说:“这些外籍运动员多是受邀参赛,有着优秀成绩的马拉松选手,具有争金夺银实力,因此对于他们的成绩我们有专门的裁判在盯,而且电视转播也以他们为主,其次对于在中国田协注册的运动员,中国田协也‘打过招呼’,所以他们的成绩也是组委会裁判组严格把关的对象。直到最后才是非注册的业余运动员。”而据何玺透露,目前已经取消成绩的31名运动员正是来自最后这部分的“非田协注册的业余运动员”,包括某高校的体育特长生和几名体工队队员,“对于业余队员参加比赛,组委会很难有能力、财力保证全程监管。再说,群众锻炼身体我们应该鼓励,至于成绩,我们不可能像对待专业运动员一样保证绝对真实,只能靠大家自觉。”
怪!成绩证书想填多少都可以
解答:为减少现场办公负担
在这31名被取消成绩的作弊者,有几名来自山东、厦门本地中学的中学生,他们均是瞄准了此次比赛后颁发的“2小时34分以内”的成绩证明,有了这一纸证明,他们就有希望以“国家一级运动员”的身份在高考中抢得先机。但是在何玺的眼中,“这个成绩并不能说明什么”。
何玺对记者表示:“由于厦门马拉松比赛的级别有限,并不是所有地方的体育部门都认可我们的‘成绩证书’,而且就以厦门为例,要想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证书是不能凭这张‘成绩证明’,要经过专门的考核才能认定。”
甚至由于马拉松组委会规模相对参赛群体规模的“绝对弱势”,厦门马拉松组委会干脆提前发放成绩证书。“为了减少现场办公的负担,我们在很多业余选手报名的时候,就已经将印好格式的证书提前发给了他们。只要你愿意,比赛结束后你愿意填多少就填多少成绩”,何玺表示。 不过,就是组委会认为“并不代表什么”的成绩证书,“或许在某些地方有证书,才有被认可加分的可能性,而没有它,绝无认可的可能性。”何玺同样认同这点。
怪!为何网友举报才发现作弊
解答:公示成绩就是让“群众监督”
直到此次比赛经过网友举报,31人成绩被取消之后,才有更多的人后知后觉,“如果没有这些有责任心的网友,这些人的成绩就会被组委会承认?”虽然不愿承认这点,但是何玺表示,每次比赛之后,组委会公示成绩就是起到“群众监督”的作用,与此同时组委会也会通过裁判员的报告,查处有问题的选手,“在最先举报的网友发帖之前,我们查到有问题的成绩有1位。”
“查这些业余选手的结果是否有问题这很困难,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们没有足够的证据去证明这些队员作弊,除非有知情的人士举报。”何玺进一步解释说,“并不是现阶段公示的成绩就是最终队员的比赛成绩。我们还要通过各种检测来最终确认选手成绩是否有效。在这些检测结束后,我们才会通过制作‘成绩册’的形式送发到中国田协,这才是最终有效的成绩。”
何玺表示,不会因这次作弊事件限制下届比赛参赛人数。虽然他还给出了他能想得到的种种防止作弊行为的方法,然而最终不得不承认,“在现有的情况下,这也不可能杜绝作弊……”
记者手记 谁在“作弊”
关于31个作弊者从无到有,组委会可以用无数的规则、法规、文件来应对记者的采访,无非是想要说明“人多难管”。在他们眼中,不会有人已经或者将要从随意填写的“成绩证明”中获利,也没有人因此受到“不公待遇”,这些无非是想要证明自己没有犯错———至少,在网民、媒体捅出事之前,他们没有“被犯错”———这样的逻辑,作弊者是不是很熟悉?
关于组委会的托辞实在经不起推敲:人多?那就加大投入,没有投入?那就没有资格办比赛。既然叫“国际田联黄金赛事”,那至少在“黄金”上要先给足国际田联的面子。那位最先站出来揭黑的网友“光辉岁月”在聊天中说,“如果换做两年前的网络时代,组委会就把这事挡住了,现在也就没有这个事,但是你能说组委会就没有责任?组委会比我们这些爱好者不懂行?其实,这个故事如果有3块地毯———除了起点、终点外,中途就加设3块检测地毯,这个故事大概就没有了。请问组委会还加不起这3块地毯?”
环法大赛、柏林马拉松、达喀尔拉力赛,每个成熟的国际赛事都有个成熟的运营团队。但是厦门马拉松赛组委会则是比赛前一个临时办公室接受报名、比赛后组委会工作人员就各回各家,只剩“名存实亡”的领导。赛后的成绩认定、兴奋剂检测工作是靠领导空坐办公室指挥出来的?业余网友揭发的31名作弊者之前,专业的组委会只找到1名作弊者———或许接下来就有另外网友揭发第32名作弊者,那可能就是组织者自己。
(本报记者 刘逢源厦门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