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男排学生军5年冲A成功 饭补仅21块5成绩媲美专业队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1月22日10:08  东方体育日报
男排学生军5年冲A成功饭补仅21块5成绩媲美专业队

复旦男排朝气少年

男排学生军5年冲A成功饭补仅21块5成绩媲美专业队

复旦男排队员训练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余晨洁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冯笑

  为了联赛,人人都放弃了暑假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没想到,我们五年就完成了冲A的目标。”主教练方川回味着五年的联赛征途,半开玩笑地说道,“幸福来得如此突然。”

  由于是在校大学生组成的球队,复旦男排的队员们更习惯称方川教练为“方老师”。虽然嘴上说着“突然”,有了前四年的积累,方老师对于今年的联赛有了更强的自信心。

  五年前,由于排球联赛扩军,复旦男排成为继北航之后,第二支出现在全国男排甲级联赛的大学生球队。“那年时间比较紧迫,大家的心里都没底。”第一年征战联赛,复旦男排并没有给自己定过高的目标,“不垫底就行。”方老师笑着说。

  为了备战当年的联赛,复旦男排的队员们放弃了暑假,全队集结开赴东方绿舟,与国内联赛霸主上海男排一同训练。“我们主要目的就是向专业队学习训练经验,不仅是队员,我们教练也要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

  首次征战职业联赛,复旦男排很好地完成了既定目标。而前几届联赛,复旦男排的成绩也始终稳定在B组前三的行列,只是由于升级名额的限定,与甲A擦身而过。

  今年联赛,B组有了两个名额可以晋级A组,而联赛积分规则的改变与引援规定的调整,也让方老师看到了冲A的希望。“今年我们从上海队引进的年轻球员在联赛中起到了很大作用,特别是二传手王利斌。”

  据方老师透露,9月份新学期开始时,王利斌很有可能正式进入复旦大学深造,到时,他将真正以复旦大学学生的身份代表学校比赛。

  120分钟训练 21.5元收入

  比赛结束,听完教练的赛后总结,做完放松运动,队员们整理行装,三三两两地骑着自行车离开体育馆——这样的场景令人意识到,这些刚才还在球场上生龙活虎的球员们,场下只是一个个普通的大学生。

  对于将复旦男排定性为业余球队,曾有人提出异议,毕竟这些球员都或多或少接受过专业的排球训练,有的还是专业队的退役球员。“我们有规定,每天只能进行一个半小时的训练。”方老师说,这么做是为了保证队员们的日常学习,而这么短的训练时间放在任何一支专业队或体校都是天方夜谭,“我有时在想,如果每天能给我们多半个小时的训练时间,效果一定会更好。”

  联赛实行一周双赛的主客场赛制,队员们的学习时间无可避免地会产生影响,对于学习底子本就相对薄弱的男排队员而言,如何协调学习、生活、训练与比赛之间的关系,成为了首要难题。“学校对于体育生的要求就是‘破格入学,合格毕业’,进入复旦之后,他们就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换言之,在入学之后,排球队员的身份无法让他们得到任何便利,有的是只是代表学校出赛的责任,“对他们的要求与其他大学生一样,完不成学业任务就不能毕业,这一点,没有任何情面可讲。”

  这次冲A成功,这些男排队员们不经意间在复旦百余年历史中书写了一段传奇。而如此骄人的成绩,除了自身的荣誉感以外,目前还无法给队员们带来实质性的优惠。“由于每年联赛都在11月底到次年1月间,此时正是学校期末考试的时间。”有些队员为了联赛,不得不申请缓考,而缓考就意味着他们失去了一次补考机会,必须一次通过考试,否则就挂科。

  为了备战今年联赛,学校为男排提供了资金和强大的后勤保障,然而由于没有赞助,和拿着工资、奖金的职业球员相比,复旦男排的队员们每次训练仅能拿到21.5元的饭贴。

  谈及队员们为球队的付出,方老师感慨不已,“他们经常开玩笑说,把饭票换成人民币就好了。”方老师透露,他们正在计划提高队员们的津帖,“争取提高到30元。”

  方川:希望队员都有好的未来

  五年内冲A成功,复旦男排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答卷。然而,面对A组实力更强的球队,下赛季复旦男排的目标已经相当明确——保级。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目标,下个赛季我们还要做很大的努力。”鉴于排球联赛A组与B组球队实力的巨大差距,复旦男排在下赛季的联赛中必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不过,赛场上的成功对于复旦男排的队员们而言,更多的是一种锦上添花,“努力过,成功过,这就足够了。”踏入校园的第一分钟,他们的身份已经从一名专业运动员过渡为学生运动员,而今后,等待他们的将是社会上更为激烈的竞争。

  “我经常在思考我们队员们的定位,他们到底首先是运动员,还是学生。同样的,我也经常问自己,我到底首先是一个教练,还是一名教师。”作为球队主帅,方川自然希望手下的球员努力训练,夺取更好的成绩。而作为一名教师,学生各方面的进步或许是他更想看到的一面。

  “我有时和队员们交流,我告诉他们,既然有机会进入复旦深造,你们首先是学生。排球是你们进入复旦的跳板,但将来还要学习、工作与生活,不仅仅是打好排球。”因而,在学习与排球之间,方老师还是希望队员们能以学习为重,“复旦为队员们提供了如此好的平台,在这四年中,他们应该更好利用这样的平台,多多学习知识,结交朋友,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令方老师欣慰的是,和普通大学生相比,经历过专业训练磨砺的排球运动员身上多了一份成熟与坚韧,“有时,我感觉,他们比普通生更能认清自己的位置,知道应该努力的方向。”从历届复旦排球队走出的学生中,有不少如今已经成为行业中的精英,“今年,我们复旦男排的队员朱旭浩直升研究生,这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方老师说,比起比赛成绩,他更希望队员们有美好的将来。

  1月11日,上海的天空飘起了雪。“热烈欢迎复旦男子排球队凯旋!祝贺复旦大学男子排球队冲上甲A!”——在2010年的第一场雪中,复旦正门内红底白色的大幅标语显得格外醒目。

  就在最后一轮开战之前,复旦男排就和广东台山建龙同积24分,领先于排在第三位的福建男排6分,提前锁定了下赛季晋升到A组的两个名额。复旦男排成为自1996年排球职业联赛开展以来首支跻身甲A行列的高校球队,而放眼国内三大球的顶级联赛,复旦男排也是唯一的高校业余球队。

  郑鑫:打球就为了上大学

  “我从打排球的第一天起,就想着将来一定要上大学。”说这话的郑鑫是大一新生,一位来自辽宁的副攻。

  和那些从中学甚至小学就开始练习排球的队员相比,郑鑫的球龄实在短得可怜。“我到了高一才接触排球。”换言之,在进入复旦大学前,他才打了三年排球,而身高2.01米的他之前也没有任何的专业运动训练经历。

  有比赛文化课就停

  郑鑫曾就读的沈阳120中学是辽宁的省重点中学,即便如此,“每年,我们学校能考上像复旦这样全国一流大学的也就那么几个。”郑鑫笑了笑,“而我的学习成绩也不怎么好。”

  就在他读高一那年,现任辽宁男排主帅李援非来到学校选材,郑鑫出众的身高立刻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一般来说,在排球队里,副攻是最容易速成的,二传最需要时间和比赛的磨练。”进入省体校后,身材高挑的郑鑫就被安排在了副攻的位置。

  和所有的运动员一样,学习对于他而言,只是一种生活的点缀。“原则上是周一到周五每天半天上课,一到比赛的时候文化课基本就停了。”不过,在郑鑫的心目中,上大学才是他的最终目标,他也从电视中得知,复旦、北航、南开等大学每年都会招收排球特长生。

  时间一晃三年过去,郑鑫行将高中毕业,“当时我给自己定了三所大学,南开、复旦和北航。”第一站,郑鑫来到了南开大学,“他们只招收二级运动员,我是一级,以后没办法代表他们参加比赛。”于是,他来到上海,参加了复旦招收排球队员的冬令营,“测试之后,我感觉自己应该能留下,北航就没去。”

  进入复旦男排的第一个赛季,郑鑫就与队友一起品尝了冲A成功的快乐,不过很快,他也和所有的队员一样,投入到期末考试当中。“过去训练,完全没有心事,把每天的训练量完成了就行。而现在训练,还得想着晚上有没有课,哪门作业什么时候要交。考试之前,我们班的同学都被我烦死了,我老打电话问他们要复习资料。”刚来到复旦,郑鑫还在慢慢适应大学生活,也在逐步寻找着自己的定位。

  未来就想做个记者

  进入复旦大学后,郑鑫选择了新闻学院的广电专业,原因则非常简单,“我一直以来都想当个记者,这是我的愿望。”尽管只是大一新生,但对于毕业后所要面临的竞争,郑鑫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还在辽宁青年队时,郑鑫曾和一个队友参加了当地电视台一个收视火暴的竞技类娱乐节目,比赛的项目正是排球运动员所擅长的摸高。那一天,郑鑫的状态非常出色,在歌曲《我要飞得更高》的推动下,他一下摸了3.56米,创造节目纪录的同时,也刷新了他个人的最好成绩。“不过,第二周,一个篮球运动员就把我的纪录给破了。”

  就在节目录制前,郑鑫在休息室里遇到了编导,“我当时就问他,电视台是不是特别难进?”编导的回答正中郑鑫的预料,“他告诉我,据他所知,这个电视台从来没有对外招聘过。”

  编导的话至今还留在郑鑫的脑海中,幸运的是,在他的脚下,是复旦大学这一良好的平台,而现在的他,就是尽可能地学习知识,扩大视野和交流圈,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在采访的过程中,郑鑫对记者的采访笔记产生了兴趣,“能借我看看你记了些什么吗?”而在交流之中,他也时不时向记者提出问题。或许,将来的某一天,他也会以记者的身份,自如地与采访对象交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09-10赛季全国男排联赛专题 

更多关于 复旦男排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