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乒联从来没有放弃过从规则和器材来削弱中国队的想法。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国际乒联就开始酝酿乒坛改革,只是到目前为止,“江山代有才人出”,每一次针对中国人的改革都被中国人成功适应,中国乒乓的霸主地位到现在仍没有因为改革而有任何变化。
1985年 规定胶皮颜色
1981年世乒赛,中国队包揽了七项冠军。从那时起,国际乒联就开始酝酿修改规则。1983年,中国队只丢掉了男双一块金牌。那届世乒赛,蔡振华的转拍子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85年,国际乒联修改规则,要求两面胶皮必须不同颜色,这项规则不仅让蔡振华转不了拍子,生生改得他退役了。
2000年 大球取代小球
1996年5月,国际乒联开始改换大球的试验,但是直到2000年2月23日,国际乒联特别大会和代表大会才在吉隆坡通过了40毫米大球改革方案,悉尼奥运会之后,乒乓球比赛将使用直径40毫米、重量2.7克的大球,以取代38毫米小球。
由于中国乒乓球选手重速度、轻旋转,大多以快取胜,所以球体增大、速度减慢、回合增多对中国队来说绝非好事。不过,中国队对此很快研究了应对措施,中国乒乓球的王者地位目前还很难撼动。
2001年 改为每局11分制
2001年9月1日,乒乓球比赛由每局21分制改为每局11分制。国际乒联采用11分赛制的初衷是缩短每局比赛的时间,原来打3局的时间,11分制可以打5局,这样比赛就会变得更加激烈精彩。不过,真正能够使比赛精彩的根本原因是提高了结果的偶然性。但是,以发球和前三板见长的中国队,在发挥这种特长的时候,以往均是利用5分一轮的不同组合,形成鲜明的战术思想和极富变化的战术手段来克敌制胜。
2002年 推行无遮挡发球
2002年9月1日,国际乒联正式在各国乒协推行无遮挡发球。发球时,尤其是在侧身正手发球时,不能用身体和抛球的手、手臂及衣服遮挡对方球员的视线。
2007年 奥运双打调整为团体
2005年10月27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在瑞士洛桑宣布了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28个大项下小项的新增和调整决定,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乒乓球项目的男女双打被确认调整为男女团体。
2007年初国际乒联更是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奥运会乒乓球男女团体比赛将取消四分之一决赛,团体小组赛只有四个小组的头名才能出线并入围半决赛,从而争夺最后的冠军……这一系列的改革,都是针对乒乓球巨无霸中国。
2008年2月 “海外兵团”限令通过
2008年2月底,国际乒联董事会会议上,限制“海外兵团”的提案以46票赞成、2票反对而获得通过。提案规定21周岁以上更改国籍的运动员,将不能参加世界大赛;15—18岁需在新协会注册满3年,18—21周岁需注册满5年,方可获得参加世界杯、世锦赛的资格。
2008年9月 实行“禁胶令”
无机胶水不同于队员们现在使用的有机胶水,它是一种水溶液型的胶水,直接影响到球拍的弹性,使球拍的弹性减小,球速减慢。中国运动员很多是以速度和力量见长的,这样就导致他们受这一变化的冲击最大。
2009年4月 建议伦敦奥运单打比赛放在团体赛前进行
2009年4月28日,国际乒联宣布将会向国际奥委会建议,2012年伦敦奥运会乒乓球单打比赛放在团体赛之前进行。同时,国际乒联也建议在2011年世乒赛之后,根据乒联最新排名上的前28位选手将获得直接晋级奥运会单打的资格,但是每个协会仍然不能超过两人直接晋级。剩余的名额则将通过各大洲的选拔赛和世界选拔赛产生。在北京奥运会之前,只是排名前20位的选手能直接获资格。
2009年12月 拟限奥运会世乒赛参赛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