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丁俊晖代表体制外的成功 社会内涵非刘翔姚明能比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12月15日12:10  华商网-华商报

  十年前,1000个中国人中只有一个台球迷,当时你绝对想不到现在这一比例扩大为20∶1;十年前,你站在街头台球案旁,更不会想到今天有一个叫丁俊晖的中国人横扫世界顶尖高手。但这些十年前的想不到,都在今天成为现实。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再放眼未来十年,你敢不敢相信——

  英锦赛连克TOP5梅开二度

  丁俊晖塑造最强自己

  昨夜过后,相信所有的中国斯诺克球迷都将对这项运动倾注更大的热爱,丁俊晖在6∶7落后的情况下10∶8击败“巫师”希金斯,继05年之后第二次在英锦赛封王的同时,也收获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第四座排名赛冠军。本次比赛,丁俊晖击败了除奥沙利文外的所有世界排名前五的选手,而凭借这个冠军,丁俊晖世界排名上升到第六位,单赛季排名第一,丁俊晖终于迎来了最为强大的自己,中国斯诺克再次为世界所震惊。

  能够成为英伦三岛外首位两次摘得英锦赛冠军的选手,丁俊晖经过了1211天的漫长等待,在击败“克星”马奎尔之后,丁俊晖展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霸气。决赛上半场战成4∶4平,下半场开始后一度6∶7落后,球迷们看到的是丁俊晖做着鬼脸的“自嘲”,而非曾经的不堪一击垂头丧气。在希金斯第18局刚刚得到27分就打丢红球后,丁俊晖抓住机会稳稳打出一杆75超分。并最终以84∶36拿下了制胜局,以总比分10∶8锁定了胜利。

  进入09-10赛季,丁俊晖重回恩师伍文忠手下训练生活。伍文忠说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丁俊晖建立自信,现在看来,伍文忠的工作卓有成效,丁俊晖在谈到自己能够有如此上佳表现时表示,坦然地面对输赢,去享受斯诺克的乐趣就是成功的最大秘诀。

  热评

  姚明、刘翔难比小晖

  说得直白些,刘翔与姚明更像是举国体制内制造出来的演员,不能说虚假,但免不了高高在上,距我们有些遥远。来自民间,带着浓烈草根气息的丁俊晖更像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他的成功更真实,更有教化意义。

  的确,丁俊晖的成功所代表的社会内涵远非刘翔和姚明所能比拟。刘翔和姚明是体制内制造出的天才,他们的成功只能证明举国体制在挖掘天才方面的优势,问题是天才缺乏普世价值。刘翔实现了中国人在直道短距离项目的突破,但不能改变中国人在这一项目上整体落后的态势。姚明是迄今为止在NBA唯一成功立足的亚洲人,不也无法改变欧美人在篮球这个项目上的统治吗!丁俊晖则不同,在这个台球天才的背后,是同时迅速崛起的数千万之众的中国台球人口。丁俊晖就是从这些草根中脱颖而出的,丁俊晖不仅是天才,还是他们的代表,更是中国台球运动短短二三十年历程的缩影,也是台球成为国球的信号。

  所以丁俊晖的成功意义比刘翔和姚明的成功要重大,他让中国人发现了一个乒乓球之外更适合自己的竞技项目,他让世界认为这个只适合英国绅士玩的小众游戏,将成为中国的大众娱乐,并成长为继乒乓球之后的又一个国球。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21世纪的台球属于中国人,在这个过程中,丁俊晖的出现和贡献远远超过姚明和刘翔。

  丁俊晖高高擎起英锦赛冠军杯,4年前,他就问鼎过一次。但这次捧杯的含金量更高,小晖击败了世界上几乎所有顶尖高手,而成就自己世界台球第一人的称号,世界斯诺克运动的丁俊晖时代呼之欲出。这次捧杯的“分量”更重,4年前,他是孤身一人奋战,四年后的今天,他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队友梁文博也杀进了八强,更令国人亢奋的是,四年前小晖夺冠时,中国经常从事台球运动的人口就达到2500万人,而今这个数目已接近6000万人。不难想象,再过4年,中国台球人口过亿不是妄想。

  丁俊晖、梁文博的启蒙教练伍文忠对本报记者说:“我敢说,中国的台球人口不比任何一个竞技项目少,哪怕号称国球的乒乓球的人口也不一定比我们多。”英国泰晤士报日前撰文称,中国的台球人口早就超过了英国,而随着丁俊晖们的崛起,中国顶尖选手也将统治世界,21世纪,台球运动的未来一定在中国。

  我们已经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台球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而言,台球实际上已取代乒乓球,成为中国第一运动,就竞技水平而言,中国已经达到世界顶级,那么台球完全有可能在21世纪全面替代乒乓球,成为中国下一个国球。

  现状调查:6000万台球迷>1000万乒乓迷

  台球运动进入中国内地不过二三十年,但在民间发展的速度令所有人甚至包括我们自己都惊愕。1999年,中国的台球人口就达到100万人,2005年,丁俊晖首夺英锦赛冠军,当年中国台球协会公布,经常从事台球运动的中国人已经升至2500万人。今年9月间,英国泰晤士报称,在中国坚持每天进行台球训练的人达到100万人,经常从事台球运动的人竟达到6000万人,与英国总人口相当,占全世界台球人口的一半。目前在中国,平均20人中就有一人是台球迷。我们相信,这个比例在未来几年还会变大。

  我们再拿台球与贵为国球的乒乓球横向比较一下。乒乓球运动上世纪初传入中国,1959年容国团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从此乒乓球逐渐成为国球,目前我国经常从事乒乓球运动的人大约1000万人。显然,台球的发展速度以及目前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乒乓球。

  特点分析:比起乒乓,中国人更擅长玩台球

  可以说,在中国,哪怕在全世界也找不到其他任何一项运动只用了10年时间其人口普及程度就增长了60倍。与乒乓球不同的是,由于台球是非奥运项目,并没有举国制的保障,这项运动在中国只能算是业余运动,主要依靠民间的实力自发成长起来。在中国有不少民间运动,唯独台球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跃成为堪称第一的全民运动。只有一个原因可以解释,中国人太喜爱台球了。或者说,台球这项运动太适合中国人玩了。说起来也是机缘巧合,乒乓球和台球似乎是英国人专门为中国人发明的小球运动。

  中国台球第一推广人,经纪人,丁俊晖的密友任浩江对记者说:“台球完全称得上是中国人擅长的运动,因为台球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并不高,不像其他运动存在先天的身体差异。台球则不同,讲究算计对手,斯诺克的意思就是‘障碍’,做斯诺克,就是设置障碍,其实就是算计对手。”

  丁俊晖早期教练,号称中国台球教父的伍文忠也认同这一点,“比起乒乓球,台球更适合我们中国人搞,它跟乒乓球一样,不需要太大的场地,但乒乓球毕竟还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比如,爆发力、身体灵活性,台球这方面的要求就低多了。只要是正常人都可以玩到很高的水平。而台球技巧性一点都不比乒乓球差,太适合我们中国人了。”

  发展趋势:从街头草根成长为全民第一运动

  当然,台球能在短短二三十年内从一片空白变成普及程度第一的全民运动,还跟这些运动在中国的演变有关。

  伍文忠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与香港毗邻的广东地区最先开始台球运动,不过早期的台球运动并不是绅士运动,而是街头草根们自娱自乐的项目,人群也集中在青少年群体,口碑也不好,时而成为赌博和暴力的场所。随着这项运动的深入和普及,尤其是一些知名高端大赛落户中国,台球被更多的人群所关注,最终成了老少咸宜的项目,伍文忠一直在深圳开办台球俱乐部,他对记者说:“来我这儿打球的,既有8、9岁的小孩,也有80多岁的老头,有普通爱好者,也有不少老板和政府官员,打球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球馆里那个80多岁的老人一玩就是三四个小时。”伍文忠在圈内被尊称为忠叔,忠叔很负责地对记者说:“我敢说,中国的台球人口不比任何一个竞技项目少,哪怕是国球的乒乓球的人口也不一定比我们多。”

  人才储备:85后台球精英中国已领先世界

  台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速度迅猛,竞技水平自然水涨船高。这一点也是乒乓球无法比肩的。准确地讲,乒乓球从1904年传入我国,1959年容国团拿到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而台球从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开展,从2005年起,丁俊晖就在英锦赛、中国公开赛等国际大赛上夺冠,前后只用了20年左右的时间。尤其是近几年,丁俊晖已经不再孤身作战,涌现出梁文博、田鹏飞、肖国栋等世界级选手。这些丁俊晖们已经形成一股强势的中国力量。据了解,目前中国职业台球选手大约有300多人,在世界排名前90位的高手中,尽管英国占据了80人,中国只有10人,但值得关注的是,欧洲顶尖高手年龄偏大,而中国的顶尖高手集中在1985年以后出生,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丁俊晖只有22岁,梁文博只有20岁。肖国栋今年也只有20岁。任浩江对本报记者说:“欧洲选手的年龄普遍偏大。其实现在斯诺克运动就是中英两国在对抗,90多位职业选手,其中约80个是英国人,还有10个是中国人,其他国家的少之又少。中国短时间内没法赶超英国,但是随着中国现在的发展,取代他们也是迟早的事情。我估计也就是10年的光景,斯诺克顶级高手中国人将占据多数。”

  伍文忠也向记者透露:“我现在选了不少来自全国的10岁到15岁的小孩,他们的资质非常好,能不能成为下一个丁俊晖不好说,但条件绝对不比他差。”中国新人代表人物之一的肖国栋曾信心十足地认为,在新人的竞争中,中国已经超过了英国本土,而中国国内斯诺克比赛的竞争也比英国的新人赛更为激烈。

  显然,台球竞技在中国得到良性的发展,不仅有庞大的人口基数,还有一批顶级高手,已经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的,较为完善的人才结构。这一结构不仅体现在男子斯诺克上,在女子项目上,台球女子项目在中国的发展其实更快。在一个月前结束的2009年世界女子9球锦标赛中,冠军被中国16岁小将刘莎莎摘得,昔日的九球天后潘晓婷只拿了季军,而她也不过27岁。

  观点碰撞——中国人拯救台球运动?

  今年9月间,英国泰晤士报以《台球的未来在中国》为题撰文说:受全球化金融危机影响,以及烟草业赞助的退出,源起英国的斯诺克,早已走入秋天。为了使这项绅士运动不至于像“开膛手杰克”一样人间蒸发,世界职业台球和斯诺克协会主席罗德尼·沃克尔在上海大师赛后大胆提议:2011年起,斯诺克世锦赛或可移至中国举办。沃克尔称,此举是为了斯诺克运动的全球化拓展,而近期他将召集对此事的讨论。而也有消息说,中国斯诺克世锦赛的主办地,可能会放在北京。

  此前斯诺克世锦赛从未在英国之外的国家和地区举办,世锦赛首次出国,就第一选择中国,显然是主办者看中了斯诺克在中国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及背后所蕴含的巨大商机。一份数据显示:2005年丁俊晖首夺英锦赛冠军时,国内收看直播的观众达到1.2亿人。在国内一个单项比赛能有超过一亿人的收视率,只有足球世界杯和中国女排参加的重大比赛。任浩江分析道:“台球运动在中国是全方位的发展,除了人口多,也涌现了不少硬件条件出色的场馆,很多场馆建设比英国的都好,一些国际大赛也陆续落户中国,一些商家也寻求赞助,国内也涌现生产台球设备的国际知名品牌,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的产业链。”

  不难看出,未来数年,中国的台球不仅将涌现一个又一个丁俊晖,还将成为世界台球运动的发展的重心。用任浩江的话说:“其实这是中国人拯救了台球运动,否则这项运动只有英国人玩,早晚会垮掉。”

  总结陈述——台球成国球的时代即将到来

  台球运动在中国已经具备最为庞大的人口,产生了一批顶级的世界级选手;台球在中国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项目,其前途更是不可限量。可以说,台球已经具备了成为国球的一切充分条件,目前所需的就是蜕变的时机。

  在这一点上,圈内人士倒是十分谨慎,伍文忠说:“台球成为国球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关键是能否成为奥运项目,成为奥运项目后,才会有举国制的保障,像乒乓球那样。”任浩江也认为:“英国人太保守,他们职业体系保护本国选手,另外全球推广不够,主要在英国、中国、泰国、澳大利亚几个国家开展。而在我们国内职业化开展才刚刚起步。”不过忠叔和任浩江都认为台球在中国的前景不可限量,成为国球运动完全有可能。

  其实,台球成为国球时机已经基本成熟。伍文忠、任浩江所担心的并非主要羁绊。首先,就拿国球项目乒乓球为例,这个项目在进入奥运会前早就是中国人的国球了。是否成为国球,关键看该项运动是否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运动。台球已经具备了这一要件。其次,乒乓球成为国球的时机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的中国相对封闭、落后,乒乓球的崛起激发了中国人的强国梦,也让全世界通过乒乓球认识了中国体育。而今,随着北京奥运会中国军团金牌数第一,体育的功能不再只突出民族性和政治性,而是朝着大众参与和全民健身的方向转移。也就是说,今后中国第一运动只能从最具群众基础,最受关注的项目中诞生,集竞技与娱乐为一体的台球在这方面得天独厚。其三,任浩江所担心的职业化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连英国人都打算把更多的职业赛事和斯诺克世锦赛放在中国举办,台球将会在中国更受关注,也将会有更多的天才不断涌现。

  也许台球成为国球还是个遥远的梦想,当然,随着丁俊晖、潘晓婷等一批中国人占据世界台球殿堂的最高端,掀起一轮又一轮台球热,台球成为国球的日子也许就要到来。国家体育总局小球中心张小宁3年前曾说过,小球也能做出大文章。现在,台球这个文章的确越做越大。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梁军丁潇雅 采写

  本土现状

  台球成西安第一运动

  2007年,台球皇帝亨得利来到西安,引得古城球迷热捧,在亨德利与小选手的表演赛中,更是引得数百人围观。那时的台球热在近年来更是愈演愈烈。

  张九峰说:“今年以来,单是请我们帮忙组织比赛的新俱乐部就有五家,还有很多并未在协会注册的俱乐部更是难以统计。西安经常在球房打球的人口不少于10万,可以说上至70、80岁老人,下到几岁的小孩,很多人都是台球爱好者。”

  西安的斯诺克一直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曾经的国手杨擎天不乏惊艳表现,据张九峰介绍,如今每年的全国青少年比赛,西安的参赛选手都保持在8-10人左右,也拿到过亚军和季军的好成绩。也正是因为西安斯诺克水平的不断提高,去年斯诺克中巡赛也得以落户西安。除了高水平球手的不断涌现,今年西安还有了自己的斯诺克国际级裁判钱铭辉,而整个西北地区一共只有两名国际级裁判。

  未来之星

  西安神童拜师忠叔

  中国斯诺克教父伍文忠的西安籍徒弟12岁的赵心童,在前不久结束的2009中国青年及女子斯诺克公开赛中进入青年组八强,被认为前途无量。那么西安的斯诺克运动到底开展得如何呢,是否如伍文忠所言如上世纪90年代的广东,有着巨大的潜力?记者专门采访了西安市台球协会秘书长张九峰,后者表示近年来,西安的球房增长速度确实很快,而每年参加全国青少年比赛的球员总有8-10位,人数上在全国领先。

  从今年开始,赵心童专攻台球。其父母很早的时候就专门买了球桌请了教练,现在又拜师伍文忠,赵心童的进步非常大。能够师从伍文忠是幸运的,在西安,还有不少青少年同样从事着台球训练,他们代表着西安台球的未来。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09年斯诺克英国锦标赛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