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在11月22日进行的世界举重锦标赛53公斤级的比赛中,哈萨克斯坦队16岁的祖尔菲亚-奇沙尼洛成为了大黑马,而更让现场采访的中国人吓一跳的是,这位奇沙尼洛竟然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用汉语回答了中国记者的提问,让中国记者们差一点蹦起来。
究竟是怎么回事?赛后有传闻说,奇沙尼洛是中国移民,有人说她曾经是中国选手,移民到的哈萨克斯坦。
今天国际举联官方披露了一切,并告诉了世人一段被遗忘的历史。实际上奇沙尼洛是东干人,她属于被称为东干族的一个少数民族。
在新闻发布会上,当中国记者提问,翻译准备将他的话翻译成俄语时,奇沙尼洛用类似于中国方言的汉语回答了中国记者的问题,她是东干族人。
今天的东干族人住在哈萨克斯塔和乌兹别克斯坦,她们是中国穆斯林的后裔,具有一种独特的本民族语言,并有自己民族的文字。在20世纪早期,由于受到前苏联的社会环境影响,她们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东干语。
东干语有两种分支,分别发源于中国的陕西省,一个有三个声调,另一个则有四个声调。不过现在东干族的标准语言则来自于中国的甘肃省。东干族人由于受到满族的迫害,在100年前的战斗中失败,被迫离开原来的驻地出逃。
她们最初的文字是以阿拉伯字母表为版本的,在1928年和1953年则重新使用拉丁字母为本民族的语言注音,现在则是使用西里尔字母。1953年5月27日,东干族人在伏龙芝城以西里尔字母为版本,创制了现在的东干文字。祖尔菲亚-奇沙尼洛的名字非常阿拉伯,因此从这些细节可以发现她们的渊源了。
以上是国际举联在自己的官方网站透露的祖尔菲亚-奇沙尼洛的背景。
根据我国历史记载,东干族(Дунгане)属于近百年新兴民族,源自中国甘肃及陕西回族。在当年这支回族迁入中亚时,被问到他们从哪里来,他们说“东甘”(甘肃东部),从此东干成为这民族分支的称呼,1942年俄国以“东干”一词,正式为这支民族命名。
东干人现时散播在吉尔吉斯斯坦莫斯科区、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和乌兹别克斯坦奥什州,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为多个前苏联加盟国的民族成员,但他们人口约12万多,在各中亚国家只属少数民族。
形成中亚东干族的主体民族是19世纪自中国迁入的回民,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清朝同治年间回民起义失败后,进入当时俄国七河地区的起义残部,时间是1878年,当时人数3000多人。其中也有少数汉人,例如李科库。另一部分是1882至1884年间俄国政府将伊犁地区归还中国后而陆续迁入俄国境内的,两部分移民共万余人,是今曰中亚东干族的源头。期间也有一些甘肃籍回民,因逃避清廷迫害而陆续迁往。在东干族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也融入了部分当地民族,如吉尔吉斯人、哈萨克人、俄罗斯人的成分,但仅占极少一部分。
因为东干族是中国回族的后裔,其主要来源是19世纪末回民起义失败后迁居中亚的起义残部。在120余年的历程中,由于生存需要和受教育的结果,使这个原本操用单语的民族群体渐变成了一个多数人能够使用两种以上语言的双语民族,并且由于语言环境和教育的原因,部分东干族丢失了自己的母语而转用其它民族的语言。同时,双语化进程中强烈的民族意识凸显出来,又使东干族认为东干语这一从语言学特征上讲的是汉语西北方言特殊变体的语言就是东干族(回族)自己的民族语言,因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语言观,正是因为如此,祖尔菲亚-奇沙尼洛才会说汉语。
东干人信仰伊斯兰教,名字男性一般为哈桑、阿卜杜拉,女的为法蒂玛等。姓氏则以“马”为主,按照中亚人习惯,男的称阿卜杜拉·马基耶夫,女的称法蒂玛·马基耶娃。100多年来,东干人既能与周围的民族友好相处,适应当地的一些风土民情,又能将中国文化中的习俗、语言保留下来。如喜食面食,仍用筷子吃饭,食品也保留原来名称,如莲花白、黄瓜、凉粉、卤面、面片儿、馍馍、胡椒等。大多数东干人都能讲简单的汉语,语调中仍有纯朴浓重的陕西、甘肃方言和一些北方汉语成分。结婚时讲究嫁妆、彩礼、闹新房。 (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