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最终取得28金16银15枚铜的成绩,在金牌榜和奖牌榜上均排在第三位,同时这也是中国首次进入奥运会金牌榜前三名,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在《袁伟民与体坛风云》一书中,袁伟民也重点提及了代表团夺取首金的艰苦过程。
在赵颖慧和王义夫相继无缘金牌之后,中国代表团如何力挽狂澜依靠陶璐娜的出色发挥夺取首金,并由此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夺金高潮?同时,袁伟民也在这一章节详细阐述了他指挥重大赛事,注重“打好开局”的理念和心得。以下内容摘自《袁伟民与体坛风云》:
袁伟民说:中国古代兵法讲究“慎重初战”,我在指挥奥运会的大兵团作战时,也一向特别重视“初战”,一直强调“打好开局、旗开得胜、鼓舞士气、乘胜追击”。
“初战”中有这样几个含义:第一块金牌、第一天比赛、第一阶段和第一战役的比赛,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历史上,每当“初战打响”的时候,中国代表团都会取得满意的成绩;而“初战打哑”时,则会陷入很困难的境地:
1984年奥运会,“初战”中,许海峰“零的突破”深刻影响了中国代表团的精神和士气,结果一共获得了15块金牌,大大超过了国际媒体预测的“10块左右金牌”;
1988年奥运会,张秋萍、何灼强的“初战”失利,给整个代表团的前途蒙上了阴影,一直到第八天才见金,最后中国只获得5块金牌;
1992年奥运会,庄泳的闪亮开局既是中国游泳的历史性突破,又给整个代表团带来福音;
1996年奥运会,孙福明的胜利极大地弥补了王义夫失利造成的危险。
对于“初战”概念来说,“第一战役”的意义最为重要,这也是袁伟民一贯强调的指挥思想,他认为:
第一天的比赛很重要,关系到“开局”是否有利,但是从奥运会的整个进程看来,“初战”应该是最初三天、甚至四天的比赛。“打好开局”、“慎重初战”,是因为奥运会是国家、地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抗争,它不同于单项世界锦标赛,单项世界锦标赛是一个项目内的争夺,而奥运会是28个大项300多个小项,17天里全面开花,各国家、地区代表团之间的全面较量。代表团指挥部要率领的是大部队打大仗,是大部队同时同场竞技,这里就有一个代表团内部各项目之间相互影响的问题,搞好了就能相互间起好的影响,搞不好就有可能相互间起负面影响。打好开局还因为,中国的优势项目大多是赛程前期的项目,旗开得胜格外重要。
开局打响,首金按计划冲击成功,代表团的氛围就不一样了,似乎人人沾光,为之一振,就容易鼓舞士气,乘胜追击;如果第一炮打哑了,该拿的没拿下来,压力就会转嫁到第二天,再拿不下来,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如果几天不开壶,就会像得了传染病一样,阴影很快会蔓延开去,不仅会影响本项目其他小项的发挥,还会影响到别的项目,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承担冲金任务的项目就会越来越紧张。汉城奥运会就是这样连续七天不见金,一个接一个失手,被媒体称为:黑色的七天。
在进驻奥运村的动员大会上,尽管袁伟民特别强调了开局的重要性,反复列举了前四届奥运会的经验和教训,然而,比赛第一天,最有把握的第一枪还是打哑了:第一个冲金点是女子10米气步枪的比赛,成绩一直稳定上升的小将赵颖慧,在这个项目前一年的世界锦标赛中,所有的冠军都属于了她,媒体赛前评论为,悉尼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首金非赵颖慧莫属。比赛结果,她大失水准,连决赛也未能进入。奥运会“五朝元老”王义夫在男子气手枪比赛的资格赛中表现不错,领先进入决赛,但是最后一枪失手,最终获得银牌。虽然不愿意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但是袁伟民历来不怕出现问题,就怕解决问题不及时,开局的问题尤其需要做到解决问题不过夜。
赵颖慧在预赛结束之后甚至说出了这样的话:“我几乎都不想再打下去了。”预赛她只打出了393环,并列第九,未能进入决赛。比赛时她已经记不得自己最高打了几环了,只记得打了好几个9环,几乎失去了继续比赛的勇气。她自己分析说,这次比赛失利,主要因为对自己过于苛求,太紧张、压力过大,心理状态不稳定。
中国射击队总教练孙盛伟则认为赵颖慧思想不够集中,在比赛前训练连续打出10环出头的成绩时自己心里不踏实,当比赛真正开始打出第一发9环后,思想上有些波动,等打出第二发9环,压力就越来越大。因为按照以往经验,资格赛成绩一般在396环以上才能进决赛。她已经丢掉2环,这意味着必须在后面的比赛中不能再有失误。实际上,像奥运会这种大赛对成绩发挥不要期望太高,今天的比赛别人成绩也都不好,394环就能进决赛。而赵颖慧的压力,使得她精力难以集中,后面的比赛更加不理想。
领队冯建中则认为虽然比赛前赵颖慧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比如一旦比赛开始落后该怎么办等,但比赛中赵颖慧由于对自己过于苛求,期望值太高,对比赛开始就出现9环的意外没有处理好,造成紧张。实际上,当开局不利时,后面如果放松一点,完全可以赶上去,但她心里还是太急了一点。
其实,赛前一直在察颜观色、捕捉运动员思想状态的袁伟民,已经发现了一些苗头:
我听说,赵颖慧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问:“我训练的时候,是不是人家都在看我啊?”凭我的经验,觉得这个运动员脑子里有想法,因此在比赛前,我就和冯建中(时任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现任体育总局副局长)谈到,虽然我们中国有多名选手具备夺金希望,但必须要在各方面做好准备,教练员要摸清每一位队员的心理状况,帮助队员放下思想包袱,因为射击比赛对选手的心理要求极高,虽然我们选手具备夺金实力,但是比赛中面临的对手也很多,像王义夫这样的老队员,经验丰富是他的一大优势,但同时以往的成绩也可能成为他的心理包袱;而像赵颖慧那样首次参加奥运会的年轻队员,虽然做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奥运会竞争之残酷是他们无法想象到的,对于年轻队员来说,压力过大,会被压垮。为此教练员们一定要摸透新老队员真实的想法,准确地判断出队员是缺少自信还是自信过头,要帮助队员把心里的 “鬼”赶走。
第一天的比赛结果,说明射击队领队、教练并没有在赛前及时发现问题,帮助运动员把问题解决在比赛之前。在当晚指挥部召开的午夜例会上,全体领队、总教练参加,袁伟民针对开局出现的问题,要求所有的项目都要从中吸取教训,强调各个项目领队、教练都要帮助运动员在技术上、战术上和心理上做精心准备,强调程序化参赛,强调提早设想各种困难,考虑到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所有细节,提出了“于细微处见金牌”的要求。
同时,袁伟民提醒射击队:
每位参赛队员都要认真准备,因为前两届奥运会就出现过赛前不被看好的队员夺取金牌的现象,如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时的张山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杨凌,他们都是奥运会前差点没报上名,后来却夺得冠军的。所以,比赛之前对每一位选手都不要轻易放松。
袁伟民装在脑子里的这两个例子,都是中国射击运动历史上的经典——
1992年奥运会,女选手张山获得了双向飞碟的参赛席位,因为这是一个男女混合项目,所以在报名的时候,有关部门不同意让张山参赛,认为一个女选手战胜男选手夺取好成绩的希望不大。当时,射击队的教练们力主张山参赛,终于说服了有关领导。结果,张山创造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奇迹,不仅获得金牌,而且在资格赛中打出了200发子弹全中的好成绩。
1996年奥运会,当时有四位实力相当的中国运动员争夺移动靶射击的两个席位,相比之下,北京选手杨凌并没有优势,后来,移动靶教练蔡添响经过反复比较之后,决定放弃从小到大由他亲自培养的一位福建选手(蔡添响是福建人),让杨凌参加奥运会,结果杨凌一举夺冠。
中国体育代表团虽然第一天没有夺金,但从中总结了教训,全团引以为戒,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根据团部“于细微处见金牌”的要求,射击队根据驻地与比赛场地较远的实际情况(一个多小时车程),强调参赛程序化,精确地列出了每一个运动员的时间表: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乘车、几点练习、几点比赛,每个时间段要带什么、勿忘什么、注意什么,一清二楚,使运动员感到一切有序而笃定。
第二天早晨,中国射击队6 :30吃的饭,7:00坐上班车,提前来到场地开始空枪预习。夺冠之后的陶璐娜后来说:自己那天感觉枪特别稳,这跟比赛之前练习的时间比较长有关系。
其实,陶璐娜在资格赛过程中也一度出现了不稳定,试射了12发子弹,前两组尤其是第二组一开始就打了两个9环,不是很顺,许海峰把她叫回来,跟她说了一番要领。打第三组,突然出现了一个8环——8环在气手枪比赛中是比较危险的。这时候许海峰又把她叫回来,总共叫回来两次,这两次还是非常及时的。第三组第九发打了8环以后,一直到第四组整个的10发子弹,一共打了11个10环,赢得了场上阵阵掌声。
陶璐娜的资格赛成绩是390环,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成绩,尤其是在奥运会这样大的比赛中就更加难得了。
在决赛之前,许海峰非常耐心地给陶璐娜布置战术,许海峰没有告诉她第二名的成绩是多少,陶璐娜只知道自己是390环,知道自己是第一名进入决赛,但是不知道其他选手的成绩,她也没有问,这是队员和教练之间的默契。许海峰后来谈道:告不告诉运动员预赛时对手的成绩,主要是看会不会对队员造成影响,当时2环不是很大的优势,人家可能赶上,怕她心理上有压力,所以就没有告诉她。决赛中,许海峰说并没有要求她打10点几,这根本不太可能,因为在奥运会这种比赛中,能要求她打到环就够了,如果保证每发在环以上,不会有大的闪失,就肯定拿下这块金牌。陶璐娜就是在许海峰和射击队非常精心的照顾下,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水准。她说:“我准备得特别充分,我和我的教练一切都心中有数,而且我也没有觉得今天的比赛有什么大的压力,因为都准备好了。”
中国代表团在开赛第二天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枚金牌,这块金牌似乎来得有点儿晚,但是也来得及时。陶璐娜夺金,吹响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全面进军的号角,从这一刻起,好成绩就源源不断地出现在中国运动员的身上,特别是在第一天受到挫折的射击队完全扭转了过来,举重队、体操队也纷纷拿出了好的比赛状态,开始冲金争奖。陶璐娜的夺金使中国代表团出现了转折。
而开赛第三天,中国代表团更是迎来悉尼奥运会的第一个“中国日”。
在总结开局比赛的时候,袁伟民着重表扬了两个人:一个是举重运动员杨霞,说她“一笑两酒窝”,非常可爱,她的精神面貌显示了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上的风采;另外一个是射击运动员蔡亚林,这个战例证明,不管你以前的成绩如何,不管队里是怎样为自己定位的,只要敢于拼搏和善于拼搏,奥运会赛场上什么样的可能都会发生,只要破除迷信、全力拼搏,就有可能由弱变强。
袁伟民在奥运会上的临阵指挥,基本不到具体项目比赛的现场。6届奥运会,除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他作为率领中国女排夺冠的教练外,其余5届他都是中国代表团赛事的总指挥,他的指挥习惯是天天坐阵在奥运村,除了因参加国际会议或外事活动需要外,他基本不出村,当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中国奥委会主席时率团出征,组委会给他在村外五星级宾馆安排了豪华住房,他也从不去住,不观光、不旅游、不逛街,天天守候在奥运村里他那十余平方米的团长屋里(一般都只有那么大),办公、住宿合而为一。20多年,每届奥运会他都和运动员、教练员同吃一个餐厅、同住一幢楼,所不同的是,每天运动员坐车去赛场比赛了,他就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开始掌握电视遥控器,啪嗒、啪嗒,从这个台看到那个台。奥运村的电视有各赛场传来的各路信号,这是袁伟民不去现场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说:
我坐在村里看电视,可以看到各个赛场的比赛,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既可以看得多、看得全,还可以从特写镜头中,看到运动员的表情,从他们的神态中还可以看出些苗头,琢磨些问题。到现场去看只能看一场,赶来赶去一天也只能看两三场、三四场,怎么能掌握全局的信息?再说,都到这个时候了,应该充分相信一线的指挥,少去少干扰,不去不干扰,去了坐在那儿不说话,没准他们也会感觉到有压力,所以奥运赛场上一般见不到我人,女排个别场次比赛,他们希望我去看,我即使去了,现场也很少发表意见,不影响教练指挥。我一般都是赛前赛后帮助他们发现问题,他们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我帮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