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慈鑫
第十一届全运会今晚在山东省济南市闭幕。与历届全运会不同,以“和谐社会,全民全运”为理念的本届全运会首次成为具有多元化社会效益的综合载体,这或许可能成为全运会今后发展的的标本。
本届全运会技术专家、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刘清早介绍说,作为东道主的山东省除了力求奉献一届赛事精彩的体育赛事之外,对通过举办全运会实现经济建设、社会文化、大众体育等多元化的社会价值也提出了要求。
刘清早介绍,本届全运会的主赛场济南市,为举办全运会进行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场馆建设等总投资约1300亿元,整个山东省的相关投资约2000亿元,这些投资对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改善市民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据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主任张晓介绍,民意调查显示,对举办本届全运会给当地带来的城市道路建设、城市绿化美化等方面的变化,7成左右的山东百姓感受深刻并表示赞赏。
刘清早表示,通过举办全运会,济南的城市建设水平加快了10年左右。山东省其他地市的城市建设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因此有了明显提升,生活环境也大大优化。
举办全运会对山东居民的生活习惯也起到了健康引导的作用。长期以来,山东人以豪饮闻名,酒文化盛行于社会生活之中。在筹办全运会的这几年,山东全省有超过50亿元的投资用于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随着大量全民健身场地投入使用和各类全民健身活动的举办,社会生活的健身文化正在逐渐取代酒桌文化。
本届全运会的举办让山东人更加自豪,精神文明程度也有很大提高。记者在济南采访了几位市民,他们表示,现在城市里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的人少了,自觉排队、语言礼貌的人多了。很多人都在自觉维护城市的文明形象,并逐渐将这些文明行为变成习惯。
刘清早表示,本届全运会也成为山东人好客、勤奋、诚信、大气形象的展示平台。数以万计的运动员、教练员、官员及媒体相关人员在山东感受到东道主热情的待客之道。
本届全运会筹备的最后阶段遭遇全球性金融危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出现经济衰退,但相关统计显示,山东省今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长达到10.5%,高于全国水平。
全运会品牌开始构建
本届全运会的社会综合效益远超以往。刘清早认为,这与全运会开始像奥运会那样构建自主品牌密不可分。
本届全运会“全民全运”的办赛理念,其核心是要让广大群众成为全运会的一分子,让普通人从全运会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刘清早认为,“全民全运”的理念为全运会建立自己的品牌价值、文化内涵走出了第一步,为今后全运会品牌的最终确立打下了基础。
刘清早表示,全运会创立至今已经50年,但一直没有独立统一的品牌形象,缺少具有普惠意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诉求。
据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的相关调查,本届全运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了很大提升。这很大程度上来自“全民全运”理念在的社会价值,也让全运会的组织者——国家体育总局和地方政府意识到,一届成功的全运会不仅关乎体育赛事,更应让社会各方面得到促进和发展。这就对全运会的品牌价值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家体育总局已经着手对构建全运会品牌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今天向记者表示:“本届全运会提出的‘全民全运’等理念,国家体育总局会研究其积极的方面,并在今后举办全运会的过程中保留下来。”
办赛经验将不再从零开始
本届全运会借鉴北京奥运会的管理经验,在筹备和举办过程中保留、编制了整套工作档案和工作进度表。这是全运会总首次保留办赛经验的详尽材料,这项创新有助于今后举办全运会不必“一切从零开始”。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却让全运会的组织者意识到,办赛经验的传承是一项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环节。“在北京奥运会的筹备过程中,国际奥委会下拨给北京奥运会的一批物资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刘清早介绍说,“那是价值240万美元的奥运会工作手册,手册对奥运会承办城市在什么时间点应该完成什么样工作都有明确指示。”通过历届奥运会,该手册不断完善,让奥运会主办城市少走了很多弯路和冤枉路。
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全运会作为一项在特殊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以“国内练兵”为主要任务的体育赛事,是否应继续发展备受争议。本届全运会为全运会的未来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
本报济南10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