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10月28日体育专电(记者王海鹰)科技与体育形影相随。借助科技的支撑,体育攀向一个个不可企及的高度,绽放一个个令人目眩神迷的奇迹。
此次全运会上,各路英雄摘金夺银,而那些骄人成绩的背后,无不闪现着科技的智慧之光。
科技,让体育更精彩,更安全,更加充满魅力。
全运科技“亮点”频闪
有专业人员指出,没有高端的科技作支撑,综合性大型运动会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本届全运会上,基于TD的3G技术全面服务于十一运会,使十一运会成为一届信息化水平高、人们广泛参与的“数字十一运”。
曲棍球比赛首次使用了国产人造草坪,这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生产曲棍球高等级人造草坪的国家;而在奥体中心游泳馆,水下救生监控系统使得泳池更具人性化,水处理系统则使泳池的水能够直接饮用,“比饮用水干净好几倍”。
器材的创新在体操比赛中更为明显。据了解,此次全运会上使用的平衡木底部的托板进行了改造,把原有的托板一分为二,在中间增加了一个橡胶层,大大增加了平衡木的弹性;科研人员还通过科研攻关,解决了高低杠的调节器稳定度问题,用一个稳钉取代了过去靠人用布条绑住固定调节器的做法,实现了高低杠间距离的标准化,加强了固定性,让运动员的动作稳定性大大提高;此外,双杠也进行了革新。过去是纯手动调节高低、宽窄,现在增加了一个半自动锁头,实现了双杠调节的半自动化。
“体操器材上的这三项创新,更多地体现了人性化要素,器材弹性、美观度、舒适度都有了很大提高,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准,得到了此次参赛运动员的一致好评。”我国体操界元老曹福顺说。
“大型运动会已经成为高科技集中展示的平台。”山东体育学院科研处处长章岚说。
高科技助推竞技体育
科技对体育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体育科研的目的就是挖掘运动员的极限能力。“体育展现人的体能,科技展现人的智能,体能和智能结合,才使得体育更有魅力,如果没有高科技,竞技体育就不会如此精彩,引人入胜。”
专家认为,竞技体育发展到今天,已经无限接近于人类的极限,像博尔特的100米纪录、铅球的世界纪录等都已很难超越,而每一次超越都是运动员体能与高科技完美结合的结果,都令人叹为观止。
高科技的应用,不仅给了体育成绩上升的动力,有时甚至能“拯救”一个运动项目。跆拳道运动曾饱受裁判公正问题的困扰,甚至面临着被“踢”出奥运会的危险。十一运会上,跆拳道比赛中使用了自动计分的电子护具,使比赛的人为因素减少80%,增加了比赛的公正性,也给这一运动打开了一片新的发展空间。
山东体育学院教授马国英认为,科技参与体育,有两个原则,一是不危及身体健康,二是不伤害体育本质。只要在这个前提下开展的体育科研,都应该鼓励。
“以前中国人认为体育就是玩玩闹闹,只需要有发达的四肢就够了,这是对体育的误读,这种观念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体育科技的发展。现在人们认识到,竞技体育,不仅是运动员身体的比拼,更是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比拼。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提升,相信体育健儿一定能给人们带来更多惊喜。”马国英说。
高科技给全民健身插上翅膀
十一运会提出“全民全运”的办赛理念,把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为了实践这一理念,全民健身场馆在山东遍地开花,大量健身器材来到了群众身边。而这其中,也不乏高科技手段。
在刚刚开放的济南全民健身中心,记者看到,一些市民正在兴致勃勃地体验在网络上打网球。
“感觉跟场地上打没什么两样,一样挥拍、发球、接球,对手在另一台电脑前接发球,很有兴趣。”济南一家文化单位的王先生对记者说。
网上打网球,运用了泰山体育产业集团与中科院合作研发的在线运动技术平台。这一平台,利用了世界尖端的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使得运动不再受场地、天气、时间的约束,在家中即可享受高端运动的快乐。
2009年8月3日,利用这一平台,十一运会组委会办了一场网络运动会。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近万个家庭参加了跑步、网球、乒乓球三个项目的比赛,100个家庭入围预赛,4个家庭及两名社区赛的个人冠军进入总决赛。
此举开了全运会历史的先河。传统体育借助高新技术的翅膀,轻盈飞翔,飞到了寻常百姓家。
正如济南阳光100社区居民祁玉军所说:“第十一届全运会在山东举办是我们的荣耀,但在我的心目中,运动是专业运动员的事情,全运会网络运动会让我们亲自体验到了运动的乐趣、参与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