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10月27日体育专电(记者王雁霖 蔡拥军)第十一届全运会自行车赛程已经结束,连日来经历了场地、山地及公路比赛,选手的优异成绩不断甚至让外国教练咋舌。作为自行车大国却一直“疲软”的自行车运动似乎在本届全运会上将积蓄已久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让人不得不思索:现在看来,中国自行车运动到底缺什么?
上一届全运会,外国教练带出来的郭爽等队员成绩一飞冲天,让不少省队萌生出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想法,纷纷聘请外籍教练,而这种现象在本届全运会上得到了集中展现,可谓是“满场尽带洋教练”。其中,吉林队洋教练人数最多,队员郭爽、宫金杰、赵海娟都配有洋教头;前奥运冠军姜翠华则聘请俄罗斯教练;上海队聘请法国教练;香港队聘请美国教练……可以说,刚刚退下来的世界顶级教练都聚集在了中国!虽然上届全运会洋教头独领风骚,但这一届却个个傻了眼,因为摘金夺银的竟然几乎都是本土教练培养的弟子!
“很多洋教练在赛前觉得这只是中国自己内部的一个运动会,他们信心满满地认为他们教出的学生肯定会拿奖牌,但最终成绩出来后,他们只能两手无奈地一摊,说道‘我一点也不喜欢全运会!’”前国家队教练、现任香港队教练沈金康笑着描述。
沈金康说道,上届全运会时中国自行车界普遍觉得技术不够,尤其是备战奥运会心里没底,觉得应该吸纳外国先进技术,于是纷纷聘请外教。但现在反思,中国自行车运动真的是缺技术么?他表示,中国自行车协会向来很重视教练的培养,如果翻开国家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对教练的培训计划,就会发现中国每年都会聘请外教,或来执教,或来讲学。可以说,全世界顶级的教练都请来过,甚至不止一次地来过,且这些外教因为觉得中国自行车运动水平低而在执教讲学过程中基本毫无保留。尤其从这次全运会上看,选手们表现出来的技术非常专业,器材的使用也都是世界级。所以,从教练和技术上讲,并不存在很大的问题。
作为长久以来中国自行车运动发展的软肋——缺比赛,自行车运动界也是各有说辞。来自澳大利亚的教练肖恩说:“我认为,中国自行车运动员最缺乏比赛经验,在澳大利亚,自行车运动员每一周都有小型比赛,每两周都会参加中型比赛,而中国运动员每年却只参加4-5次比赛。”
一位不愿意公开姓名的资深教练员则说:“现在的运动员几乎每个比赛都去,不管是亚洲的还是世界的,不像以前不出去,优秀运动员的比赛时间是够的。但很多人出了大量的钱去外国训练、比赛,回来时成绩却并没有提高。在地球的东边和地球的西边(训练和比赛),难道就真的不一样么?”
他说:“教练运用技术,与在不同的土地上并没有关系。目前世界上自行车训练方法和手段都没有更先进的,谁都知道对方在干什么。”
这位教练表示,在国外训练、打比赛,要吃要用要帮忙,队员甚至还要自己做饭;而在国内,队员们有一套完整的训练系统和完善的保障系统,所以并不见得“月亮就是外国的圆”。
采访中,无论是谁,对于“中国自行车运动到底缺什么”这个问题,最终都无法得出一个决定性的判断,倒是这些教练在采访途中无意间说出的几句话仿佛更能透露天机:“其实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自己的动力”、“这是一个体制问题,很复杂的”。但对于这两句话的理解,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