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带微笑,穿蓝上衣,戴黄袖章,挥动小旗,59岁的全运志愿者张凤娥精神抖擞。
10月20日下午4点,在解放路公交总公司站点,有人问全运场馆怎么走。“您从这坐150路就能到,您要是去会场就从‘运动场西’下就行。”类似的对话,张凤娥每天重复上百遍。维持秩序,答路人问,每天值班5小时,这是这名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全运志愿者的职责。在山东17个市,微笑的全运志愿者共23万人。
志愿者的微笑服务获得了运动员、教练员、媒体、观众的一致好评。“感谢击剑志愿者,虽然我没能赢得比赛,但是志愿者的拥抱和安慰的话语却深深感动了我。”这是北京奥运会男子击剑个人冠军仲满在参加十一运比赛后,接受CCTV-5采访时的感言。
■微笑背后创新多
十一运会志愿者分为赛事、城市、社会志愿者三大类。23万名志愿者,如此庞大的队伍如何高效运转?
十一运会组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让这支队伍“能征善战”,组委会对志愿者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服务技能培训。来自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的李建维,是一名赛事志愿者。他对记者说,之前,仅培训就有通用培训、专业培训、场馆培训、岗位培训4类,同时还进行了多次演练。
组委会还提炼十一运会志愿服务文化:在全运会历史上首次发布了志愿者主题歌《给你一个微笑》,制作了单曲光盘;首次设计了志愿者标志,完善了志愿者CI系统建设;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十一运志愿服务口号”;邀请优秀青年代表徐本禹等8人出任形象大使。
■志愿精神提升公民意识
十一运志愿服务,不仅让志愿者成长,更让社会公民意识勃兴。
尽管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一直忙到晚上七八点才回学校,但李建维,这名全运会济南赛区的赛会志愿者并不觉得辛苦,反而感到自豪。“当时,我们物理学院志愿者选拔竞争很激烈,大约是20取1。”从7月份就参与测试赛志愿服务,忙到现在,他已感到“全运会就像是俺家开的一样”。
山东省民意中心调查结果显示,95%的市民希望能够为全运会贡献力量。
“从社会学角度看,志愿者如此大量涌现,是文明社会走向成熟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公民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山东大学社会学系王忠武教授认为,志愿服务是人们参与公共生活的重要途径,志愿精神正是一种可贵的公民意识。
(娄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