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何振梁难忘三件事:为中国争取合法席位 北京申奥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10月15日14:06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2009年10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第121届国际奥委会全会是做了28年国际奥委会委员的何振梁最后一次以正式委员参加全会,也是他最后一次在全会上行使作为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投票权,包括2016年里约等四城市申办奥运会的决议、罗格连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决议和七人橄榄球、高尔夫申奥的决议。今年年底,年满80岁的何振梁将正式从国际奥委会退休,就此结束他长达28年的委员任期。

  体育生涯的三件事

  回顾自己五十多年的体育生涯和近三十年在国际奥委会任职的经历,何老称自己做了三件事:为祖国争取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让世界体育了解中国,还有为北京两次申奥和办奥运会做工作。

  何老在丹麦曾接受过数家中国媒体的专访,他说:“我1952年第一次参加了奥运会,那时候对奥林匹克运动没有一点了解,1955年调入国家体委到今天,除了文化大革命,其余所有时间都在和国际奥委会打交道。没有进入奥运大家庭之前,是在为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反对两个中国,努力争取合法席位。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合法席位得到了解决。1981年进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后,我的任务是让世界体育了解中国,让他们听得到中国的声音。这时候的工作除了继续维护国家的利益,更多的是维护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体育领域中的正当权益,同时要把长期以来、多年形成的单文化的特点,特别是欧洲中心主义思想进行改变,我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多文化的重要性,强调了普遍性的重要性,强调对多元文化、多种文化的尊重,我很高兴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第三方面,中国人民强烈的愿望是举办奥运会,前些年没有明确提出来,我也在为申奥做准备、做铺垫,包括和委员们建立友谊、收集有用的资料。一旦我们国家决定申办,马上可以用这些已经了解到的情况和经验,同时可以在与委员们友谊的基础上,进一步让他们加深对中国的了解,让他们支持中国申奥。从1981年进入国际奥委会直到现在,扪心自问,我觉得自己没有辜负人民、组织把我放在这个位置上。”

  最令何老难忘瞬间还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这是中国人多年的梦想,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得到实现。回想这100年梦圆的经历有多少曲折,光是为了维护我们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就花了30年”,他说,“后来的30年刚好跟改革开放的30年结合在一起,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为能举办奥运会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国际上的外部条件,申奥成功才会水到渠成。”何老认为申奥的关键在于国家的形象和平时的工作,“中国的形象是和平、愿意跟大家交朋友,把亚非拉的朋友看成亲兄弟,这些工作为我们争取了大量的朋友,我们要做事情的时候,真正的朋友就愿意来帮助你。申奥两次就取得成功是了不起的成绩,首先得益于改革开放和建国以来的和平外交政策,真正做到了朋友遍天下。”,何老说。

  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延续了北京申奥的成功,何老说:“从开幕到闭幕大家都很高兴,整个过程中没有投诉的,几十万的青年人在北京的奥运会见面,全国的人民群众那么关心和支持奥运会,真真切切地从奥运会中感受到了欢乐,无论是我们这些老年人,还是你们这样的年轻人能生在这个盛世是幸福的。”

  盼后来者更上层楼

  80岁的何振梁要从国际奥委会委员的位置上退下来,作为奥运会曾经举办过的国家,中国可以拥有两名国际奥委会委员。也就是说,除了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中国还可以有一人接何振梁的班。“单纯有一个位置是远远不够的,”何振梁说,“我们必须要发挥作用,不仅要参加比赛,更要参与决策,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参与体育组织发展方向的决定。我们需要大批政治上敏锐坚定、对业务很熟悉、掌握外文的干部在体育外事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谈起在国际体坛所需要的外语能力,何振梁还开玩笑的说,“前面两个方面重要,外文也很重要。尽管有文章讽刺挖苦我,光会用英文法文和别人聊天算什么外交家,但是不能用外文和别人直接交流,翻译的水平高,交流的就好,翻译水平低,交流的效果就大打折扣。这就真正像陈毅元帅说的:差的翻译就像钝刀割肉,可见政治是落实在各个业务方面的。”

  长江后浪推前浪是自然规律,何振梁说:“我唯一的希望是,我的后来人应该在我们国家这么发达的大好形势下,很好掌握时机,在国际体育界更多、积极地发挥作用,不要单纯单纯参加几个比赛,得到几块奖牌。,而是出现在国际体育组织的领导机构里面,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不单纯指比赛规则的制定,而是体育运动该怎么发展方面有自己的思考。世界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全球的形势逼我们更深入思考,怎么确保世界体育积极健康的发展,让体育发展符合全球的发展方向。”

  何振梁认为未来的接班人应该比自己做的更好,他说:“我可以不谦虚的说,我在国际奥委会中的位置是空前的,从来没有中国人在我这个位置上,但我绝不希望、也绝不相信是绝后的,我们国家肯定会有更多的人,一茬一茬地接好这个棒,比我做得更好。既要靠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也靠中国体育的发展,这是外事和体育外事工作的基础,要有新的人上来,长江后浪推前浪,利用国家大踏步前进的好的机会中,发挥我们中国应该发挥的国际体育中的作用。”

  退休后何老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多写写自己在国际奥委会的经历,作为自己最后一个贡献。“快30年了,要写厚厚的几本书来讲我在国际奥委会的经历。把自己书和回忆录贡献给世人,不是想显示自己,而是是想讲讲那些成功和挫折,让后来人在我们的基础上做得更好。”,何老说,“希望医生能再给我五年时间。”

  采访全会期间,碰到了前著名撑杆跳高运动员、乌克兰籍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布勃卡,这位国际奥委会执委在谈起何振梁的时候说:“我非常喜欢何振梁,他是我的好朋友,他为奥林匹克和体育运动做出的贡献让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我尊敬他、也崇拜他。”

  (梅雯)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何振梁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