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上海黄金大奖赛,中国飞人刘翔完成了一次完美的复出表演。在这个完美复出的背后,是整整13个月的抉择、艰苦,甚至迷茫。北京时间10月8日,央视体育世界节目播出专题片《美国往事》,片中刘翔首次面对镜头详细回忆了赴美手术前后的心路历程。“不手术,肯定就退役了。”刘翔对那段经历感慨良多。
北京奥运会,因为跟腱伤势,刘翔无奈退赛。之后的两个多月时间,刘翔一直处于风口浪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除了批评声,关心他的人也无时无刻不在等待着他何去何从的选择。“儿子,算了,咱们退役吧,该拿(冠军)的都拿了。”刘翔的母亲吉粉花回忆。
刘翔的初衷是拒绝手术,而国内又没有专家能保证手术一定成功,但保守治疗又无法根治伤势,“说实话,好像没人敢开我这个刀,大家都怕承担责任。”刘翔说道。11月份,刘翔与孙海平一行赴美求医,最终决定立刻选择手术,“总想再回到田径场上。”刘翔的理由很简单,毕竟,他才25岁,正处于职业生涯的黄金年龄。
再次飞抵休斯顿仅仅两天,刘翔就在赫尔曼医院进行了跟腱手术,清除了钙化点和一根骨刺。在回忆刘翔被推出手术室的情景时,吉粉花说道:“在(手术室)门外有些紧张,刘翔出来后,叫了两声,他就睁开眼了。”刘翔则表示当时自己的感觉很麻。
手术成功之后的康复日子,是刘翔自从2004年夺得雅典奥运会冠军之后最自由自在的时光,也是刘翔自从16岁开始职业训练后和妈妈在一起连续时间最长的时光。“在国外挺开心的,挺自由的。”刘翔说道。孙海平教练也表示,“可以安心做我们自己的事情,有更多时间来考虑问题,考虑整体情况,整体恢复状况。”
但手术给生活也带来了诸多不便,例如洗澡,“用塑料袋把腿包起来,里三层外三层的塑料袋,密封住,不让水进去,再把腿架到椅子上。”刘翔说道。此外一开始使用拐杖也是很痛苦的事情,“一瘸一拐的,以为自己以后就是个瘸子了。”刘翔用自己的毅力克服了这一切,“到后面拐杖就运用自如,走得比他们还快。”
刘翔的康复训练很快就开始了,从最基本的身体训练开始。“没什么器械,就用凳子,把背垫放在地上,客厅的地板上,就开始训练。”孙海平说道,“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熬过来的,每天重复这些动作。”刘翔用来排解枯燥的就是玩具--变形金刚,“拼拼玩具,找回童年的乐趣,那种没有压力,无忧无虑。”刘翔说道。
就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刘翔迎来了归国的日子,“挺归心似箭的,一方面挺舍不得,也留恋美国的生活,一方面想家,想念家里的环境。”就是在这样复杂的心理下,2009年3月8日,刘翔回到了国内。
回国后,刘翔从康复阶段进入了恢复性训练阶段,孙海平教练有时也采用一些刺激性的办法,试图加快刘翔康复的速度。而在这段时间,刘翔甚至产生了对训练的抵触情绪。“有一段时间有点抵触,觉得还是慢慢来,保护自己的心理更强,做不了的练习肯定不做,对教练有点抵触。”刘翔回忆道,“自暴自弃没有过,就是会烦。”
随着脚上的逐渐好转,刘翔从身体到心理,都做好了复出的准备,也就有了上海大奖赛那让全国兴奋的一幕。“既然做了,就不要后悔,想好了再做。以前确实太顺了,从跨栏开始,所以大家对我的期望值都很高,(北京奥运)一下'啪'。”刘翔凭借了许多的从容和淡定,“这次受伤让我更坚强。”
(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