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陈述,是各代表团申奥的最后冲刺。各国为此都派出了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出马。一时间,政要汇聚、名流聚首,奥委会全会俨然变成了联合国峰会。
马德里:生命呼唤感动全场
奥巴马位高权重,气场十足;鸠山由纪夫方才上任,儒雅温和;卢拉的演讲激情四射,但他们都比不上一位退休老人——89岁的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颤颤巍巍走上哥本哈根贝拉中心陈述台,以颤音发出诚恳的请求,这也被看作他最后的嘱托。“亲爱的同事们,我知道我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我已经89岁了。我恳请大家赋予我的祖国这一荣誉,能够有机会举办2016年奥运会和残奥会。非常感谢!”
略带感伤的请求后,萨翁回忆起自己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渊源,“因为我的年龄,我有幸分享到了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众多重要时刻。”
里约:数字说话有理有据
与竞争对手们“用嘴”陈述不同,里约热内卢更喜欢用数字和图表说话。当里约奥申委主席努兹曼作总结陈述时,他身后大屏幕上显示出一张世界地图,凡是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都用一个符号标记。
地图上,欧洲密密麻麻,北美星罗棋布,亚洲星火点点,唯有非洲和南美还是一片空白。努兹曼指着地图,略带激动地说道:“现代奥运史上,30届奥运会(包括冬奥会)在欧洲举办、5届在亚洲、2届在大洋洲、12届在北美洲,其中8届在美国……现在,我们希望将奥运会首次带入南美洲,为新大陆打开大门。”他还特意提到了即将举办奥运会的温哥华、伦敦和索契,意在提醒委员们欧洲、北美已经占有了太多机会。
东京:日式英语别有风味
虽然此前媒体质疑,用英语表述可能会让日本人“词不达意”,但在昨天的陈述过程中,从首相到运动员,所有东京申奥代表团成员都坚持用英语完成了发言。尽管他们的英文“和风”阵阵,却也别有风情。
新科首相鸠山由纪夫早年从斯坦福大学博士毕业,他用流利的英语向国际奥委会的成就致敬,他表示:“到哥本哈根表达出对东京申办2016年奥运会的强力支持,是我的使命。他说,“奥运是人类精神和身体的和谐,奥林匹克精神是点亮人类内心的一盏明灯。”
也许是有关民族性格,鸠山和整个东京代表团的发言条理清晰却少了几分激情,让人不禁莞尔的倒是团队中一位身穿和服的女士,她把起源于日本的“卡拉OK”引为招牌,开玩笑道:“如果大家没有唱过卡拉OK,那么到东京来吧。我们带大家一起去!”
本报记者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