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8件事浓缩新中国体育60年:竞技大国的超越之旅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9月24日14:12  新世纪周刊

  


8件事浓缩新中国体育60年:竞技大国的超越之旅

中国体育六十年的发展,从来都没离开过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不同的是,现在的运动员可以活得更轻松。

  建国初期,中国人吃不饱穿不暖,更没精力搞体育,衣服上有五六个口袋的军队里最容易建成一个运动队。除了军人,厂矿企业里的工人也可以随时组队。毛泽东的口号“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他们身兼数职的动力所在。

  1953年,国家体委把中国游泳队和足球队送到体育强国匈牙利学习。在当时,体委是下了大决心的,据说队员的生活补助相当于匈牙利总理的工资。为期两年半的留学很有成效,以穆祥雄和戚烈云为首的游泳选手频频打破世界纪录,中国民族自豪感一时无比高涨。

  进入60年代,两种运动成为风潮,一是自上而下的乒乓球,一是自下而上的羽毛球。乒乓球无疑是举国体制的最大受益者,当时中国退出奥运会,脱离了众多单项国际组织,以容国团、庄则栋和徐寅生为首的乒乓球选手在国际男单和男团比赛中表现神勇,让中国领导人看到了振兴中华的契机,宣传机器趁势加大马力。容国团提出的“人生能有几回搏”、脱胎于1960年世乒赛108名陪练的“奉献精神”和“让球法则”成为时代宝典,乒乓球登上国球尊位,容国团等名将成为中南海的常客。而由归国华侨组成的羽毛球队,尽管横扫世界强队丹麦,但由于缺席国际赛事,最终只能沦为“无冕之王”。时至今日,乒乓球和羽毛球在中国体育系统中的地位依然耐人寻味。

  文革十年让中国体育完全沉底,到了70年代,中国体育的星星之火就只剩下游泳(包括跳水)和聂卫平的围棋。1970-1972年,中国游泳和跳水队作为主席派来的人,从湖南长沙出发,历经海南、福建等地,开始全国大巡演,每到一处,万人空巷。到现在,中国人仍有游泳情结。

  封闭和内耗让中国与世界渐行渐远,幸运的是,这种局面在80年代嘎然而止。改革开放后,中国回归奥运大家庭,中国体育人再次“贪婪地”吸取国际先进经验,疯狂参加国际赛事,希望将失去的时间找补回来。在这个过程中,个人首次战胜集体成为英雄,栾菊杰、李宁、郎平和许海峰成为大众熟知的名字。客观地说,这是中国体育人第一次实现自我价值。因为太过想要被世界认可,拼搏精神成了所有人的兴奋剂,科学的训练手段被忽视了,最终导致一些英雄过早地透支了运动寿命。民众对成功顶礼膜拜、对失败则极尽攻击的两极态度,更使昔日的英雄无法承受体育之重,李宁转战商场,郎平和栾菊杰黯然出国,一声叹息。

  90年代,中国的体育开始拥抱职业化。1994年发端的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如火如荼地进行,以马家军和泳坛五朵金花为首的基础大项崛起,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体育领先于世界的曙光。市场双刃剑的反作用也随之而来,在此期间,中国人陆续学会不少新词:球霸、假球、黑哨和赌球。市场无序的状态,耗尽了球迷和赞助商的热情。而马家军集体兵变、五朵金花使用雄激素,给田径和游泳带来灭顶之灾。

  2000年之后,人们开始平和地对待市场经济,也更加注重体育本身。体育只是体育,我们有姚明、易建联、丁俊晖的专业团队,也有刘翔、郭晶晶、林丹等一代巨星,更有仲满和何文娜这样依托网络手段迅速蹿红的新星。他们不再只是站在前辈的后面,说着国家和民族之类的沉重话题;他们追求人性,不拒绝娱乐和时尚,他们敢于怀疑一切,也能更从容地对待自己的成败。尽管,谈到成败,中国人从来真正从容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新中国 60年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