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黄 嫣
9月18日,刘翔离开赛场整整13个月了,这一天也是刘翔复出前的最后一趟训练课。一大早,双手插着裤兜的刘翔笃悠悠地来到训练场,这一天注定是不平凡的,久违的“飞人”将再度起飞。刘翔人生中新的一页即将被翻开,每一个随他成长的细节,也是赋予他再生的根本。
鞋子大了一号,塞着海绵
最后一趟训练课,师傅孙海平并没有带秒表,脸上也带着与刘翔相似的“笃悠悠”表情,在跑道一头站着。有意无意间,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在淡化复出的气氛,面对熟悉的央视镜头,刘翔不自觉地躲闪着,连声说自己只是一个“新队员”、“不用拍了”。
但谁都知道这种“低调”无法避免他受热捧,复出对刘翔和每一个关心他的人而言,与新生无异,仿佛他所有的一切都完成了一次更新——他的心态、他的身体,甚至他脚上的鞋子,都已经与2008年8月18日退赛前的那个刘翔相比,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师傅孙海平说,从3月8号回到上海开始,刘翔就一直穿着一双赞助商特制的鞋子,从鞋码来看,比原来大了一号,主要是为了后面塞上保护脚跟的海绵,让伤口避免摩擦。时至今日,这块海绵依然在里面,哪怕复出战之前,刘翔也不敢轻易把它拿掉。这似乎是刘翔伤病痊愈后,遗留下的一个纪念品。说小心也好,谨慎也罢。不达到一个顶尖而稳定的水平,刘翔不太可能轻易拿去。
克兰顿一句话,解开心结
说起这一年的经历,刘翔说自己并不“难”,在他看来,这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比我难的人多了,现在我遇到的麻烦根本算不了什么,日子还像以前一样过。”
但事实上,这13个月的经历并不是刘翔所说的那样轻松,沉重的心理包袱他没有一天放下过,8月份主刀医生克兰顿的到来,让师傅孙海平感到十分庆幸。因为就是从那一天开始,真正的刘翔回来了。
“小家伙之前是真的不敢,以前胆子是大,但这次受伤之后,他自我保护意识一下子特别强烈。那段时候穿上胶底鞋他都不敢撒开了腿跑,脚踝下意识收缩的动作老远就能看到,怎么说都突破不了。”孙海平说,“我们说的他都不相信,总归心里有个结,好在克兰顿医生来了,他一说‘OK!没问题!’,刘翔心里的一块大石头就好像扔掉了一样,当天就开始放开了。”
后来有一天,刘翔找师傅说了心里话,他说就在克兰顿走的那天,他突然觉得自己的脚踝轻松了,不紧了,所有的一切束缚一下子烟消云散。“好像觉得自己又能飞了。”
医疗保障跟进,保驾护航
“人的身体是有极限的,不管谁到了这个边缘都会很脆弱。你只要触及那条线,就会出问题。男子110米栏近两年整体水平提高不少,高水平运动员渐渐逼近人类极限后,出现伤病在所难免。”复出战之前,孙海平的一席话语重心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刘翔复出的危险性。
据记者了解,昨天晚上刘翔的医疗保障体系全程紧跟,包括刘翔国内的主治医生、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中心主任陈世益教授也赶到现场,除了保障赛事本身的医疗保障之外,同时也将对刘翔比赛全程进行跟踪维护。
陈世益表示,目前刘翔脚伤的康复主要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从功能上来说,其右脚已经可以满足这是个适应过程,现在新生组织已经替代了病变组织,但如果继续运动,刘翔这个伤病还会有复发可能。
完善的医疗体系保驾护航的同时,也让刘翔的复出之战成为了一场健康大战。从这一个角度来看,这一看似平常的比赛背后的意义相当深远。
比赛刺激神经,循序渐进
有消息说,早在今年7月,刘翔的百米速度就已经恢复了当年的功力。但这个好消息一直被“封锁”着,因为“翔之队”的每一个人都希望外界能对刘翔的复出热情低些、再低些。
这一人为的降温措施当然也针对刘翔本人,孙海平告诉记者,他现在对刘翔的要求不再是跑出12秒88,有时候哪怕在13秒50之后,他也可以接受,这也就是为什么之前师傅口口声声宣称“刘翔不跑到13秒20就不出现”,现在又突然反悔的原因了。“他毕竟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我可以随便说,跑个13秒,跑个13秒20,但现在不行了。他自己也是这么考虑的,重新开始,从头再来。他再跑个三、四年没有问题,但现在千万不能急,这次是复出的第一枪,你去玩命没意思。”孙海平说,“现在可能有人说我说话不算数,刘翔根本就没有跑进13秒20,我们就急匆匆地赶鸭子上架了,但这不是关键。现在的问题是,光靠训练,没有比赛,刘翔的神经系统会疲劳,必须要比赛一步一步刺激。除了这次比赛,接下来的全运会、东亚运动会等一系列比赛都是铺垫,都是提升刘翔竞技状态的手段。”
师傅说,从现在开始,刘翔每一次上比赛跑道他都会在心里给他一个界定,110米栏的每一步都要在他的计算之内。因为刘翔需要控制,运动生涯更需要规划。
采访最后,师傅很肯定地告诉记者,刘翔下赛季将把重心放在室内比赛中。“年底的亚锦赛和东亚运动会我们肯定会去,明年开始,刘翔会先尝试性地参加一些室内国际赛事,然后再铺到室外,一切都要慢慢来,我们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希望大家也给我们一点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