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回顾新中国60年社会体育发展之路:50年代开创探索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9月15日12:30  中国体育报

  编者按: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本刊特邀社会体育研究专家和社会体育的亲历者撰写社会体育60年系列回顾文章,从本期开始刊登,敬请关注。

  一、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体育发展历程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经历了一个开创与探索、起伏、停滞的过程。

  (一)开创与探索阶段(1949年10月——1957年5月)

  1949年-1957年,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社会体育事业初步形成。建国后,新中国的体育事业确立了新民主主义体育的发展方针和任务,开创了人民的新体育。

  1952年6月,毛泽东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方针。与此同时,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这一时期全国的体育事业由团中央负责组织和管理,县级以上各级团组织建立“军事体育部”负责体育工作。中华全国总工会负责领导职工体育工作,大力开展职工体育,并于1951年11月,开始推行第一套广播体操。到1952年,国家共投资建设了5227个体育场地,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前的近2倍。为开创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

  自1952年始,我国社会体育事业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并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的体育发展道路。1952年11月,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此后,全国县级以上政府陆续成立了体育运动委员会,逐步形成了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的三大系统:政府体育行政系统、军队系统和社会组织系统。1953年3月,政务院发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在政府机关中开展工间操和其他体育运动的通知》。1954年1月,党中央提出“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同年5月,我国开始实施《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1956年4月,国家体委颁布《基层体育协会示范章程》,职工体育活动空前活跃。1956年6月,国家体委和团中央首次召开全国农村体育工作会议,会议要求迅速建立县一级体育运动委员会,广泛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全国群众体育活动形成热潮。

  (二)波浪式发展阶段(1957年6月——1966年5月)

  这一时期,社会体育随着政治经济形势起伏成波浪式发展。1957年,“左倾”思想的干扰限制了体育的发展;1958年,“大跃进”使社会体育出现一个表面上“轰轰烈烈”的局面,形式主义严重,脱离实际;1960年-1962年,国家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我国社会体育全面陷入低谷。1963年随着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我国城乡社会体育也逐步恢复,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原国家体委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提出了一系列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体育方针和政策,如:强调根据生产和生活水平,考虑需要和可能两方面来安排体育工作,提倡“业余、自愿、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小型多样”的社会体育活动原则。1964年全国体育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把主要精力用于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加强业余训练”。社会体育恢复并呈现了较快的发展势头。

  (三)停滞阶段(1966年6月——1976年9月)

  1966年5月开始的为期10年的文革,给社会体育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1966年6月以后,各级体育行政机构已不能正常开展工作,整个体育事业陷入瘫痪状态,职工体育几乎消失。但是,由于农村在“文革”中受到的冲击相对于城市而言比较小,农村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某种基础条件,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农村体育在这一时期呈现出特殊的“兴盛”局面,这与1968年开始的知青“上山下乡”有重要的关系。1972年全国农村体育工作会议在安慰芜湖召开,会议提出,开展农村体育,要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积极地、有步骤地开展农村体育活动,要根据农村生产特点,农忙少搞,农闲适当多高,采取灵活多样,方便群众的组织形式,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自力更生、就地取材、修旧利废,制作简易体育器材,尽量做到不花钱少花钱,农村体育逐渐走向正规化。1973年,国家体委召开全国职工体育工作座谈会,全国职工体育也很快升温。然而其后出现的“批林批孔”运动和“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又使社会体育重新陷入停滞状况。   (上)

  徐焕新 作者系天津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讲师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