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武术之乡“韩流”汹涌 遭跆拳道冲击折射尴尬现状

  本报山东滕州专电 16岁的张哲坐在观众席的第一排,手上拿着一面大鼓,当场上的山东队员踢出精彩的动作时,张哲便会起身,猛击鼓,身后的拉拉队员们跟着大喊:“山东队,必胜!”

  这是第11届全运会跆拳道比赛的第2天,比赛风平浪静。没有了类似上届比赛那些是是非非的干扰,场面上倒也安静了不少,甚至被各支拉拉队们的加油声夺去了不少眼球。

  张哲是滕州当地一家跆拳道会馆的成员,练跆拳道有两三年时间了,是根“红带”。不过在练跆拳道之前,张哲曾在一家武术学校学过1年武术。问他为什么从武术改学跆拳道,刚才嗓门还挺大的他颇有些不好意思,“学那个没劲,又辛苦。”

  和张哲一样,15岁的李欣怡也是从学武术半路改练跆拳道的,问她什么原因,她的理由有点让人啼笑皆非——“跆拳道的衣服好看。”

  都是滕州本地人的张哲和李欣怡并不清楚,滕州,是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第三批“全国武术之乡”之一。

  就像他们的“弃武投跆”一样,武术在滕州也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习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而一些如跆拳道等“外来的和尚”,却在年轻人中颇为流行。

  “西风压过东风”

  武术之乡的尴尬

  孙新杰是滕州本地有名的内家拳高手,滕州武术研究学会会长。他以滕州悠久的武术传统而自豪。

  “我们滕州是墨子的故乡,而墨子则与武术有着深厚的渊源,曾被称为‘侠者’墨子。”

  说起如今跆拳道在年轻人中对武术的冲击,孙新杰颇不服气,“武术是有内涵的,不像其他……”语气中带着轻蔑。

  但谈起滕州武术的现状,孙新杰也是忧心忡忡,“相当大的一部分孩子,其实开始喜欢的是武术,但最后却练了跆拳道。”

  跆拳道等“外来和尚”的冲击,给当地的武校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如张哲曾经就读的滕州某武术学校,最多时学生有2600多人,后来逐渐减少到200来人。最后实在撑不住,这所学校只能宣布倒闭。

  而同一时期,跆拳道却在迅猛发展,在此次全运会的跆拳道决赛中,滕州籍选手就有5名入围。

  孙新杰将这种“西风压过东风”现象的原因归咎于宣传不足,还有有关部门的支持不够,“大家都将眼光盯着武术进奥运,却没重视对武术进行市场开发。导致年轻人对武术的认识不够,觉得很神秘,却不是普通人所能掌握的,其实不是这样的。”

  跆拳道是快餐

  却更能吸引普通人

  带队参加本次全运会跆拳道表演的国家跆拳道示范团副团长左志远则对跆拳道压过武术现象有自己的见解。

  左志远本人也是先练武术后练跆拳道的,“其实不光是在滕州,在全国各大城市,跆拳道会馆林立,但要找个武术会馆却很难。”

  以浙江为例,在浙江,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进入浙江的跆拳道如今发展迅速,据浙江省跆拳道协会统计,目前光在他们那里注册的会员就已经接近2万人,相比于武术,跆拳道的发展称得上是蓬勃兴旺。

  左志远分析说,跆拳道其实只有10个动作,8个腿的动作,2个手的动作。每个动作都有非常规范的标准,而武术要学的动作实在太多了。“所以,普通人学跆拳道2年后,基本就能突破,而学武术10年没什么突破的比比皆是。”

  “另外,跆拳道‘带位制’的实施,层次分明,激励上进。通过一定的练习,可以得到‘带位’的升级,符合人们的上进心理。”

  左志远觉得,武术不能简单地去排斥跆拳道,应该在商业开发上多学习跆拳道的可贵之处,这样才能使武术首先在国内发扬光大,然后再考虑走向世界的问题。

  中国著名的女子武术运动员杨光曾说,武术规则不统一,流派太多,目前共有130多个拳种。跆拳道走了几十年商业化运作的路,如同麦当劳、肯德基一般,有统一标准,又能速成。

  对于中国武术来说,想要更吸引年轻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身段,向跆拳道等“外来和尚”取经。

  本报记者 王刚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