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武打,无法真打
“超越传统”的WMA口号,没有在这项赛事的比赛过程中得到很好的验证;而WMA对中国武术的“亵渎”却成为受众人群对该赛事指责和批评的最核心问题。
在我看来,作为一个新诞生的赛事,WMA的研发、实验和出炉的确是太仓促。而我们的电视观众对武术有过高的期望值,所以,当赛事的现状与观众的期望产生巨大落差时,指责和非议就成为必然。
众所周知,大多数中国人对武术的了解来源于影视的艺术武术,文学的说教武术,武术的民间传说,甚至是武术界的“八卦”。对于武术“打”的能力,“打”的艺术,“打”的真实,观众知之甚少。因此,力求真实再现传统武术“打”的方法、技巧,就很难在已经形成定势的受众心里找到它的归属。影视的打,传说的打,就成为受众对电视里武术联赛的唯一要求,也诱发观众产生了“武术不好看”的不满。
这就是问题所在,广大受众根本没有理解传统武术赛事的“打”与传统武术生活中的“打”,是有着本质差异的。作为赛事的WMA,尽管力主传统武术的技击招式为技术要素,试图弘扬传统武术的技击精髓,但绝对不是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武术“打”。
传统武术中很多要义,应该是建立在“拳打人不知”的条件下,而赛事中的“攻防”却是基本先知的。招式的限制,规则的明了,裁判的控制,等等一系列的先知,就很难让有实力的选手面对同样有实力的对手,发挥出我们想象的所谓“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的美妙招式。赛事是有准备之战,而生活中的“打”往往发生在“不知”的状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