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欧洲乒球衰落是真是假 亚洲若无中国未必能占上风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8月26日22:22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欧亚乒乓球对抗赛(亚洲站)10盘角逐,亚洲队在前九盘就以6:3的明显优势,提前取得首回合的胜利。其实,与其说是亚洲队获得了胜利,还不如说国乒笑到了最后,前后10盘大战,中国“二马”先后四度出征,他俩无一例外地取得胜利。马琳、马龙的胜利,也确保亚洲队最终以6:4赢得这场家门口战役的胜利。

  中国“二马”立下头功

  亚洲站首天比赛,中国香港好手张钰和中国台北好手庄志渊,分别在第一盘、第三盘负于欧洲队的奥恰洛夫和梅兹,幸亏马龙、马琳在第二、四盘分别击败格林卡、萨姆索诺夫,才使亚洲队在前四盘没有落于下风。第五盘,号称世界第一削球手的韩国名将朱世赫3:1力克瑞典“常青树”佩尔森,亚洲队这才十分艰险地取得第一天胜利。

  今天举行的亚洲站第二轮大战,“中国二马”再现强者风范。继庄智渊击败佩尔森后,马琳以3:2成功阻击格林卡的反扑,为球队拿到了第五分,从而确保亚洲队的不败。随后,朱世赫未能顶住奥恰洛夫的冲击,使欧洲队将比分追成3:5。关键时刻,21岁的马龙显示出超级新锐风范,他以3:0零封老萨,使亚洲队提前一盘获得亚洲站胜利。最后一盘,张钰以2:3不敌梅兹,使亚洲队在首回合以6:4获得胜利。

  完全可以说,这场比赛的结果是欧亚乒球在世界乒坛版图的真实写照。世界乒坛曾经呈现欧亚对峙的两极格局,欧洲出道时间甚至大大早于亚洲,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队、中国队的先后崛起,欧亚才成为世界乒坛一对平等的对手。欧亚对峙格局一直延续到1995年,随着那年国乒队在天津世乒赛囊括七金,亚洲乒坛才真正确立了世界乒坛的领先地位。

  欧洲乒球只是落后中国                                           

  上世纪八十年代,整体领先的国乒在世界赛场还没有太多优势,尤其是男子赛场。值得一提的是,那段时间就曾举办过数届欧亚对抗赛。当年的对抗赛,无论是比赛规模和影响力,都高于今天的欧亚对抗赛,

  那个时期的欧亚对抗赛,亚洲、欧洲分别组成两三支队伍,在多个赛区进行对抗,而且还分成男女两条战线。女子战线,由中国、朝鲜、韩国和日本选手组成的亚洲队实力占尽优势,但在分量更重、吸引力更大的男子战场,由江加良、陈龙灿、金浣、金琦泽、斋藤清等顶尖选手领衔的亚洲队,在欧洲选手面前无法占据太多便宜,甚至不少场次还处于劣势。当时的欧洲队可谓好手如云,除瑞典四雄——瓦尔德内尔、阿佩伊伦、佩尔森和林德外,波兰的格鲁巴、库哈尔斯基,德国的罗斯科普夫等,都是让江加良们头疼不已的角色。那时的欧亚乒球竞技,绝对配得上“对抗”这一标签。

  如今的欧亚对抗,整体实力占优的亚洲获胜乃意料之中。当然,亚洲领先,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中国领先。近14年来举行的4届奥运会、8届世乒赛,国球手分别收获15金、51金,两项大赛仅丢失了1金、3金,国乒实力之强大可见一斑。

  中国乒球立于世界强队之林已有半个世纪,整体实力处于领先地位至少有30年时间,但优势度从来没有今天这么明显。也正是国乒的空前强大,使得今天的欧亚对抗少了很多悬念,即便将中国队员的出场人数限制为两名,但在欧洲选手面前,中国“二马”的优势度仍然相当大,四场比赛的胜利也使亚洲球队在这场对抗赛中占尽优势。

  去年在广州举行的世乒赛团体赛,欧洲球队节节败退,国内有媒体打出了《欧洲,国际乒坛塌陷的一极》。其实,这一标题多少有误导读者之嫌,撇开一骑绝尘的国乒,欧洲球队在亚洲球队面前并无明显劣势。近14年国乒丢失的1枚奥运会金牌和3枚世乒赛金牌,欧洲取得其中3枚金牌,即第44届世乒赛男单冠军、第45届世乒赛男团冠军和第47届世乒赛男单冠军。柳承敏为韩国夺得了雅典奥运会男单冠军。如此一对比不难发现,缺少了中国的亚洲乒坛,在欧洲对手面前并无优势可言。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亚洲强队这些年取得的佳绩,多少借助了前中国选手的力量,如男线的日本队、中国香港队,女线的新加坡队、中国香港队等。即使是“清一色”的韩国男乒,与同样没有外援的德国队对抗也只能说是势均力敌。换个角度讲,如果将欧亚对抗赛改成欧中对抗赛,国乒“五虎上将”甚至不一定倾巢而出,欧洲人也未必能拿下胜利。这应该不是笔者的一家之言,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将宝押在国乒一方。

  由此可见,欧亚乒球的失衡,归根到底还是中国队整体实力的空前强大。  (王全立)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马琳 马龙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