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特派记者 黄 嫣 (柏林8月23日电)
当中国体育变得真正年轻了起来,我们也开始逐渐看到它身上轻松的痕迹。比如说刘翔会张扬地跳上领奖台,比如说,刚刚拿下世锦赛竞走银牌的王浩会对着外教频频飞吻,搂着脖子狂亲。
被80后统治的中国田径第一次在世界舞台上露出了它调皮的一面,这是一次革命,也是一个危险的磨合过程,只是在这个重要的拐点上,我们无法预测未来是怎样,这创世纪的一代,到底能留给中国田径多少值得纪念的东西。
“他们不懂害怕是什么”
8月17日,也就是中国竞走拿下田径世锦赛两块奖牌之后。国家队总教练冯树勇的总结是,这批80后的孩子,的确不懂害怕是什么东西。
在冯树勇的眼里,过去的中国运动员总是队伍里最腼腆的一个,“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是低头匆匆走过混合区,不希望受到任何人的关注”。
但现在,包括王浩在内,大多数人都已经能在混合采访区里应付自如。在8月15日王浩拿下世锦赛竞走银牌的时候,面对全世界的镜头,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守候在终点线边,拥抱每一个冲过这里的兄弟。不管是黄皮肤还是黑皮肤,他都会上前给一个拥抱,然后是一个男人之间最为顺理成章的击掌,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默契。
当然,王浩的创举还不止这些。当意大利外教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他飞奔而来之时,他采取的是同样热情的回礼。他努力用不太熟练的英语说着“谢谢”,也会用简单的词汇表达“感谢您培养”的意义。有意思的是,就在央视媒体镜头对准他们的时候,王浩一把搂过了意大利师傅,来了一个热情的飞吻。两个男人之间,上演了一出最为真实的“感恩记”。
无独有偶,在17日接受记者采访的当口,冯树勇连续接到三个电话,都是汇报三级跳远小将李延熙的即时成绩,最终这位小将以17米23获得第六名,这是继邹振先之后取得的最好成绩。放下电话,冯树勇的第一句话就是:“年轻人不可限量啊。”
这话的意义很明显,首先就是对于李延熙的肯定。而让冯树勇更为高兴的是,面对八万人的场子,李延熙表现得相当镇定。甚至一次比一次更好,这种胸有成竹的自信,是现在中国田径最为需要的东西。“我知道与世界的差距,但夺冠依然是我的目的。”
这句话来自链球选手张文秀。作为赛前中国田径队定下的夺牌点之一,张文秀在柏林并没有完成既定任务,最终只拿了个第五名。但这一成绩并没有对她产生多少打击,在混合采访区,张文秀很肯定地告诉记者,无论如何,夺冠依然是她的最终目的。“我在北京奥运会上说过,我的目标是世界冠军,这个目标不会变。即便我现在跟他们差距很大,但我会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张文秀说。
她说的时候,你能依稀感觉到那种不服输的底气。
同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还有最终闯入110米栏决赛的纪伟。
8月20日晚,在110米栏决赛赛场上拿到第八名后,纪伟的一句话更是表现出80后特有的张扬情绪:“不爽!能再干掉一个就好了!”
“他们缺少吃苦的精神”
当然,在80后的精神层面上除了张扬,还是缺少了体育运动最根本的吃苦风格。这也是为什么在女子中长跑项目中,我们近几年少有出色成绩的主要原因。
据中国田径队透露,在今年7月份于济南结束的全国田径大奖赛上,朱晓琳以34分54秒夺得女子10000米冠军,她的成绩比当年王军霞创造的世界纪录整整慢了5分钟。这是一种可怕的历史倒退,让整个中长跑界不寒而栗。
好苗子去哪儿了?理由其实再简单不过,因为枯燥繁重的训练任务,大家都被吓跑了,或者干脆以中长跑为跳板,直接选择了读书之路。
去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原本有希望冲击奥运A标的辽宁选手何盼放弃了最后的比赛机会,原因是为了上大学。沈阳体校负责人无奈表示:“她本人和父母考虑到去专业队练田径将来的出路问题,最后选择去念大学。”
何盼的情况并不是个例,曾达到奥运会10000米A标的宋晓雪、有天赋的女子3000米障碍选手刘念,都是从沈阳市体校走出去的业余选手,最终也都选择了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大学生,而不是辽宁省田径队的专业运动员。“苦,实在太苦了。”说到中长跑训练,大多数人的印象一定是这样。此前,无论是马俊仁还是王德显,都是以超大运动量而著称,马家军选手一天一个马拉松,而王德显弟子们因为长期的严酷训练导致双脚的严重变形。这些都吓坏了中国女子中长跑潜在的优秀苗子。
在国家田管中心副主任沈纯德看来,吃苦耐劳是练习中长跑项目选手必备的品质,“那时候练中长跑的人特别多,很多人抱着体育改变人生的念头,所以肯为这个项目付出。”而如今,80后、90后的小运动员大多吃不起那样的苦。缺乏运动激情、意志品质又不够坚强,导致能坚持到底的好苗子越来越少。
中长跑项目留给我们的思考,无疑是沉重的。我们现在无法说,“利益驱使”是否是80后运动员某些时候特有的标记。但事实上,的确有不少运动员,在选择的路口毫不迟疑地走向了他们认为得利最大的方向。
在谈到目前世界上领先的队伍时,沈纯德对记者表示:“如今,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非洲国家运动员身体素质好,加上能吃苦,使她们统治了如今世界女子中长跑项目。”这话其实是留给我们启示的,就如几年前我们懂得学会利用“体教结合”等创新路子来打开选拔程序一样,体育有时候也需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