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向着勃兰登堡门冲刺
19岁生日,内蒙古竞走小将王浩是在鸟巢度过的。那一天是北京奥运会男子20公里竞走比赛日。与第三名选手相差仅5秒,王浩与奖牌失之交臂。
20岁生日前一天,他又是在比赛中度过。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成了王浩的“凯旋门”,以个人最好成绩,他获得生命中第一枚世锦赛奖牌。这也是建国60年来,我国男子田径选手在世界大赛上取得的仅次于刘翔的好成绩。
出国门
王浩夺牌后,第一个冲上去与他紧紧拥抱的,并不是教练或队友,而是两个白发苍苍的外国老头,他们是王浩在意大利时的教练达米拉诺和王浩的外籍理疗师。
针对竞走项目的现状,主管部门痛定思痛,决定请进来、走出去,学习国外竞走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方法。今年年初,意大利著名竞走教练达米拉诺被邀请来中国授课,并现场指导中国教练和运动员;之后,王浩、褚亚飞等选手和其教练一起,前往达米拉诺在意大利的竞走俱乐部,训练了一段时间。
“意式教育”之后的王浩,技术动作有了很大改进。王浩坦言,感觉自己在竞走过程中髋部动作加大了,身体也更有协调性,放松了许多。“我今天在比赛中只吃了一张牌,这说明通过国外训练,我的技术动作变得更规范流畅了。”
多比赛
去年奥运会获得第四后,王浩就多了不少出国比赛的机会。正是在这一次次与国外选手的较量中,王浩迅速成长起来。
“北京奥运会是我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有些紧张。今年,我参加了几次世界系列赛,通过比赛,向对手学了不少东西。”20公里竞走冠军、俄罗斯选手博尔钦就是王浩的学习榜样。博尔钦是这个项目的北京奥运会冠军,步频快、体力好是他的夺冠秘诀。针对这点,王浩在比赛中采取跟走战略,亦步亦趋地始终跟随在博尔钦身后。“我不会勉强配合他的动作频率,但绝对不会被落下。今天赛前我的目标是进入前三,赢得银牌是超额完成了任务。”
上高原
很多人都说,在比赛中,体力是王浩最大的软肋。针对这点,王浩和其教练决定以高原训练为突破口。平时在较高海拔的内蒙古训练基地进行训练,每年三次前往青海多巴国家训练基地训练,每次训练时间长达一个月。经过“高住高练”训练之后的王浩每次下高原后,“感觉身体素质比以往更强了。”
技术是竞走的生命。过去因为此方面原因,中国竞走走过不少弯路。惨痛的教训使得中国选手又一次意识到了技术的重要性。之后,中国竞走队在技术上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收到了明显成效。技术改进后的王浩变得更为自信,而这也让他在昨天的比赛中表现出初生牛犊般的气势。特派记者厉苒苒(德国柏林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