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体育记者协会、全国晚报体育学会和本报共同主办的“一品景芝·全运50年体育功勋榜”评选活动拉开帷幕之后,我们相继推荐了五十年来在各领域为中国体育做出卓越贡献的候选人。现在本报推出访谈栏目“名家谈”,与那些曾经见证了中国体育不断崛起的风云人物一起回顾五十年的风雨和辉煌。
庄则栋是中国体育在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一面旗帜,他依靠独创的中近台“两面攻”打法,成为中国乒坛无人逾越的峰巅。由于组办“全运50年体育功勋榜”评选活动,记者终于能够再次与庄则栋畅谈。再次相见,庄则栋满面红光、精神颇佳,可他告诉记者,就在去年生日的那一天,他在医院进行了直肠癌手术,到如今仍要进行痛苦的化疗。但回忆起当年在赛场上所向披靡,69岁的庄则栋依然心潮澎湃,豪情满怀。
与“3”挺有“缘分”
回忆往日的成绩,庄则栋感慨地说:“我与‘3’挺有‘缘分’。”少年时代,庄则栋是北京市的单打“三冠王”;青年时代,他成为世界锦标赛的单打“三冠王”、全国锦标赛的单打“三冠王”,国家队内部赛的“三冠王”,三次被评为国家特等功臣,三次荣获国家体育荣誉奖章。在国家队的13年间,庄则栋在国内外的大赛中“称王称霸”,即使当今的中国乒坛亦无人超过,其关键因素就是强大的实力使然。众所周知,中国乒乓球拥有强大的人才优势,但在世界称雄的选手却难以在国内全胜,更不用说在国家队内部保持不败,中国乒坛有一句名言:夺世界冠军难,夺国内冠军更难,夺国家队冠军难上加难。谈到这些,庄则栋谦虚地说:“我们那个时代的运动员,没有丰厚的物质条件与高额奖金,能冲破国际的封堵而创造体坛奇迹,全靠‘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一生钟爱乒乓球
尽管庄则栋已经离开体育界,但他对中国乒乓球一刻也未能淡忘。从1987年到2007年,他以一己之力办起了“庄则栋杯”乒乓球赛,从来没有花费国家一分钱。参加比赛的运动员,皆为全国中学与小学的“球王”,每届的参赛人数达600名之多,激烈的竞争为他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当今世界乒坛的头号选手王皓曾经就是此赛的参加者和受益者。
谈到当年的“乒乓球外交” ,庄则栋直言不讳地说:“说句实在话,我1971年在世乒赛上主动接近美国选手科恩,在主观上绝没有丝毫的政治性意图,完全出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心愿,是执行毛主席‘全世界人民大团结’的号召。”“乒乓外交”是庄则栋人生最大的闪光点,这一段特殊的经历也给他带来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仍在报效祖国和人民
庄则栋对记者说:“你们举办‘全运50年体育功勋榜’评选活动,是促进中国体育迅猛发展的大好事。另外,全运会不仅是体育界的盛大节日,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聚时刻,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伟大举措。从第一届全运会到第十一届全运会,中国体育历经50年的风雨历程,在这段时间里,我为祖国的荣誉而拼搏无怨无悔。感谢新闻媒体的朋友没有忘记我,感谢祖国的培养和人民的惦念,我时刻在问自己:在有生之年,我还能为祖国和人民做些什么?”去年,庄则栋在电视上了解到四川发生特大地震,他和夫人彻夜不眠:“我们能够为四川人民做点什么?”最后,他决定拍卖6幅书法作品,将获得的30万元现款,全部捐献给四川人民。“我为自己依然能够为祖国解忧、为灾区人民出力而深感欣慰。”他说。
庄则栋,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曾经连续三次获得世界冠军、全国冠军、国家队内部冠军,这个纪录至今无人打破。接连三次被国家授予特等功臣称号,接连三次荣获国家体育荣誉奖章。1958年入选中国青年队初露锋芒,荣获国际大赛男单、男双(与李富荣合作)、团体冠军;1960年入选国家队登峰造极,蝉联世乒赛第26届、27届、28届男单、男双(与徐寅生合作)、团体冠军;1974年至1976年任国家体委主任,1980年至1983年执教山西队战绩显赫,1983年底任北京少年宫教练员。2005年6月,在北京成立“庄则栋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