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金晶和2008年4月7日之前那个金晶最大的区别,就是知名度高了不少。因为在巴黎用身体保护奥运火炬,金晶成了公众人物。“我自己还能适应,虽然认识我的人多了,但不会真像一个明星那样,很多人还是非常理智的。”金晶声音透彻,笑声爽朗,“从小我就比较有个性,所以家长千万别拿我当什么正面教材,如果想把孩子培养成我这样可以学我。”经过了奥运会的历练,金晶说自己改变了很多,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不再冲动,不再“愤青”。
【回忆】
“保护火炬符合我的性格”
正因为所谓的“不听话”、“个性”等特殊品质,金晶才会在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面对干扰时能用身体做武器与对方搏斗。事情过去了一年多,金晶说起这件事情时就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说句心里话,如果这个事情是别人做的,我一定会觉得这个小孩子很厉害,而且我也会被感动。现在这个事情是我做的,反倒没有什么特殊感觉,觉得太正常了,我身边的朋友也都认为我做出这样的事情非常符合我的性格。”金晶说。
小的时候,金晶会像男孩子那样淘气,“我从小就比较顽皮,父母觉得我很聪明,而且从小就比较好动。这就导致我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时好时坏,用功的时候蹿上去了,不用功的时候就掉下来,我想这种性格肯定是天生的。”喜欢玩、性格外向的金晶自称心理素质要更好一些。
采访金晶,不得不无数遍地提起去年4月7日在法国巴黎发生的那一幕。“我认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这样巨大的压力,因为(抢火炬的人)不是一下子冲过去的。那里的氛围就让人感到很压抑,从周围的氛围能感受出来。”金晶说,“每个人对这种事情的表现都是不一样的,我就特别在意我的身份。这里的身份并不是说我是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而是我要注意自己的火炬手身份,我经常跟身边的朋友说,我们在上海以外代表的是上海,在中国以外就是代表着中国。在国外,如果我做得不好,人家会认为这是中国人做得不好。不要轻易给很多人留下把柄,不希望有这样的误解,所以我要约束自己的行为。”
【改变】
变身世博会“宣传大使”
经过了奥运会火炬传递的锻炼,金晶认为自己最大的进步就是学会了用客观的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像以往那样容易冲动。“其实我以前挺‘愤青’的,对社会上很多事情看不过去就会说两句。现在我知道谨慎了,尤其是通过与外媒打交道这段时间,我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他们接触了。”让金晶印象最深的就是去年的“家乐福事件”,“当时我们国外留学生都非常理智。特别是在这个场合,如果我说出一些有煽动性的话,万一给别人抓住就不好了。我们可以用很多方式表达热爱祖国。”思维方式上的变化,就是源于奥运会的历练,金晶说:“这也是我最近才体会到的,如果是两三年前的话,肯定会非常冲动。”
金晶说,她的转变并不局限于思维模式,其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金晶坐进了机关,她在上海市市政管理处工作。“现在的活动挺多的,一个月差不多有半个月都有活动。”目前,金晶还担任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宣传大使”,“对我来说,参加公益活动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
【未来】
计划成立志愿者组织
谈到将来,金晶仿佛失去了上海人的精明,她说,随遇而安是最理想的选择。“现在真的没有什么计划,可能是比较忙,没有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不过,金晶还是透露了一部分打算,“我想成立一个志愿者组织,这个组织的志愿者会有很多活动,而不仅仅是服务一些大型活动。不过这也刚刚是个计划,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慢慢来吧。”
问答:
●新京报:这一年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金晶:残奥会时当记者,采访了一些运动员,觉得非常开心。
●新京报:最郁闷的事呢?
金晶:重庆女孩夏春燕被车祸夺走一条腿,她爸爸因癌症去世,妈妈四处借钱,但对肇事者的审判迟迟没有下来……
●新京报:这一年你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金晶:思想上更成熟了,现在会考虑得更周全了。
●新京报:请用一句话概括北京奥运会。
金晶:辉煌。但当初的辉煌只是一个段落,也是一个更新的起点。
●新京报:如果还有机会参与,你想怎样做?
金晶:看看能不能再像残奥会时那样做一名记者。(本报记者 张磊)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