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国梁:不要再问王马何时退役 8月初“引狼入室”

  最近一段时间,队员主要是在打乒超联赛。总体来说男线比较正常,马龙胜率最高,张继科现在排第二,这说明年轻队员的冲击力和对乒超联赛的投入性比几个老队员更好一些。王皓在前面输得比较多,可能思想上出了一些问题,对比赛的投入性不是很强,经过总结和调整,后半程开始发力,投入性强了一些。乒超需要的是一个团队的整体发挥,像王皓、陈玘、张继科,他们所在的俱乐部整体实力弱一些,但是他们的个人成绩还要往上走,对他们心理可能有一些影响。不像马龙、马琳、王励勤,他们俱乐部的整体实力比较强,对他们个人的要求相对也比较高。

  张继科在乒超联赛中的表现还是不错。他的实力比较强,打了不少硬仗。王皓跟他打有一定难度,因为他们曾经在同一个俱乐部打了一年,平时又总在一起训练,所以张继科对王皓的球路非常适应,再加上两个人的打法比较接近,相比之下张继科的心态更好一些。张继科最好的一点是拼别人的时候,他的技术发挥、心理素质都比较稳定。但他最大的问题也是稳定性,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个是心理的抗压能力不够,他拼别人时还好,别人拼他,他的心态就有起伏;第二就是他的技术还有点粗,包括他正手的基本功和防守还有待加强。在一般的比赛里还好,一旦有些压力他就容易出问题。我认为他距离王皓、王励勤、马琳还有不小的差距,包括和马龙相比,在整体的实力上也还有差距。看一个运动员的综合水平,不能光看几场球的胜负,年轻队员有冲击力是好事,但是也要看清自己身上欠缺的东西。

  马琳和王励勤在乒超中的排名还是比较靠前的,他们经受一周双赛的考验,至少到目前为止,所有年轻运动员做到的,他们都做到了。从管理、训练再到比赛,他们没有表现出一点特殊性,而且还起了模范带头作用,很让人感动。

  抛开荣誉不谈,单纯从运动员的角度来看,王励勤和马琳确实是值得尊重的运动员,不管有没有人叫好,他们都会卖力地比赛。他们之所以是队伍中威信最高的运动员,大家之所以非常喜欢他们,最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敬业精神,什么球都全力以赴去拼,这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我们的内部竞争是非常激烈的,随着他们的年龄偏大,如果不能保持水平的话,会逐渐地退出一线的争夺。他们身上的压力非常大,要保持自己的荣誉和位置,就要在内部竞争中排前几名,这是前提。他们最终的目标是2012年奥运会,他们一再表示要坚持,我觉得他们不光是喊口号,在行动上也是这样表现的。有愿望和梦想支持,我相信他们肯定会拼尽全力。

  平时最让他们反感的就是别人问他们什么时候退役,第二就是问他们的年龄。随着年轻队员逐渐赶上来,大家更关心老队员的状态,这是正常的。但被问多了之后会有一个心理作用,感觉自己没老也被问老了。相对来说,个别媒体也不是太宽容,退役吧,会说中国没有常青树,不退役吧,又觉得是占着位置。说到常青树,自然会想到老瓦,其实根据统计,中国任何一个主力队员在职业生涯的后期赢球的概率都比老瓦高。欧洲人的运动寿命比我们长,因为他们的竞争没有中国国家队这么激烈,这是客观原因之一。老瓦在瑞典是常青树,但如果他在中国可能早就被淘汰了。就好像波尔如果在中国,能参加奥运会吗?也可能,但难度非常大。而像马琳、王励勤这种队员,到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巅峰,再打个四到八年都不成问题。现在伤病可能是他们的第一大敌人,但是他们的职业素养还是不错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很好。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些显得更关键些。

  所以我希望大家更关注他们现在的水平、能力怎么样,在队伍里边能排第几。更多的给予他们信心和鼓励。应多写写他们坚持到底的精神,怎么样成为中国的常青树。国家培养一个奥运冠军是非常不容易的,作为他们个人来说,运动生涯也是很短暂的,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尽量延长运动寿命是非常可贵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

  同时,我也希望球迷的关注点也改变一下。不要总局限在谁输谁赢,而是享受运动本身,看哪个球员更伟大一些,谁的技战术更强一些。现在很多球迷总觉得中国队赢了没意思,输了又接受不了。为什么不转变一下思维呢?桑普拉斯和阿加西,是两个最伟大的网球运动员,他们也来自同一个国家,但大家还是希望看到他们之间的比赛,因为他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风格,水平又在同一层次上,这样打出的比赛才好看。这才是真正地懂得欣赏,才能体会运动本身带给你的快乐。从这样的角度去欣赏乒乓球的话,对这项运动的推广是非常有好处的。

  在乒超联赛中,我们的队员中出现了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受到了裁判的警告。诸如这样的问题在以前的比赛中也出现过。对此,我觉得应该一分为二地看:首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方面上我们确实还存在不足,还有亟需加强的地方。另一方面,队员自己不知道这样做不对吗?他也知道不对,但在场上人能100%控制得了自己吗?谁也不敢说。其实这种情况在任何一个国家的运动员身上都会出现,别的项目也一样。完全杜绝,我认为很难做到。运动员想赢怕输就会有情绪,加上年轻,情绪难免有失控的时候。比赛中如果完全没有火药味就没得看了。完全束缚了运动员的手脚,让他们跟学生上课一样,和圣人一样,也是不太可能的。运动员毕竟是人不是神,难免犯错误。

  在这方面,中国乒乓球队整体上做得还是不错的,但仍然需要加强完善。从教练来讲,要加强教育,我们会请一些老师给队员讲课,特别是针对小队员,这种教育更为重要。再就是注意管理的方式方法,有些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灵活处理。然而无论是教育还是引导,都是辅助性的,关键是运动员自己要有这个意识:作为运动员,可以有激情、有个性,但不能过分,要把握好一个度。有了这种意识后,一些低级的错误、不礼貌的行为就会避免。

  平时队员要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包括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作为职业运动员,职业意识和素养首先就体现在你的表现要对得起这份职业。不管是赢是输,都要100%投入,这是最起码的,因为这是你的工作,你的事业,必须全力以赴。观众是来看你比赛的,不是看你表演的。看的就是人球合一的境界,看的就是斗智斗勇的劲头。其次,要注意在赛场上的一举一动,因为你不光代表着自己,也代表国家和俱乐部,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再就是要注意比赛之外的礼仪,比如签字、合影,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能多签就多签一些,跟球迷有一些互动。人家既然来看你的比赛,就是对你的认可和喜欢,作为职业球员,应该有反馈回报的意识,承担推广、推进这项运动的义务。

  8月份在天津会举办中国公开赛,男队派出王励勤、马琳、王皓、马龙、张继科、许昕、陈玘等几乎全部主力队员参加。按正常来说,一般的公开赛队里会派一些年轻队员参加。而中国公开赛一般都派最强的,尤其是明星球员。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拿几个冠军,而是一种回报意识的体现。因为比赛是在中国打,就要充分考虑到主办方、承办方的利益,因为涉及到赞助的问题。在这方面,显然是奥运冠军更有力度,他们的受众人群最大,号召力、影响力也更大。包括观众,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是奥运冠军。

  其实这也是推广乒乓球运动的举措,现在国家队也开始有意识地去做这些事,队员也要有这个意识,这同时也是职业意识的体现。你比别人强,就要比别人做得更多一些。前不久在苏州举行的中国公开赛上,王皓和张怡宁虽然没参赛,但是他们也到场做了一些推广活动。除此之外我们和国际上也有一些交流活动。8月初欧洲会有一批年轻队员来中国训练基地集训,地点还没有最后确定。帮助国外选手提高水平,对这个项目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中国公开赛的男双配对都是新老组合。王皓/许昕、马琳/马龙、王励勤/张继科。当然老队员与老队员之间,小队员与小队员之间,配合起来更熟悉一些,之所以采用新老组合,主要是为2012年奥运会做准备。因为2012年奥运会的参赛队员完全是北京奥运会的原班人马,可能性不大,全是新人的可能性也不大,而新老结合的可能性最大,当然结果怎样还得看他们个人的努力。(刘国梁)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刘国梁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