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舵 叶杨青 肖琦
在北京奥组委的团队中,有一群特殊的年轻人,国际上对他们的通行称谓是“奥运赛时实习生”。他们是按照国家的政策统一招收的全日制在校学生,由北京奥组委与各高校共同培养一年。
作为奥运赛时实习生,他们同时肩负着学习和为奥运服务的双重使命。在奥运成功举办一周年之际,他们中大部分人已经走入了人生的新一段旅程。回望奥运,他们会有怎样的感怀?
“码桌子”“走线”的历练
2007年的夏天,中国人民大学的罗雪蕾开始了自己在奥组委历时一年的实习生涯。和她一样,还有来自北京15所高校的近千名学生以“赛时实习生”的身份参与奥运前期筹备和赛时运行工作。
作为国际性盛会,奥运会的每一项细小的工作都有一个严格且必须执行的标准。时隔一年,当罗雪蕾再次回忆起那段实习经历时说,“我是文字记者工作间主管,我们有一项任务是为工作间设计桌子。这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在奥组委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比如说所有的电源线必须排在桌子里面,或走专门的管子,不能露在外面。还有怎么走强电,怎么走弱电,必须安排好,不能出差错”。
这些琐屑的小事,没少让这些初出茅庐的学生费神。“桌子设计好了,就得在工作间码(排列)桌子,一排码几张看起来美观?你又必须考虑到电源电压和走线的问题,所以一排不能排太多,又要充分节约空间,”罗雪蕾说。“而且我们需要不断地与技术、物流和工程部门协调,否则技术部门设计好了方案,工程部门又说实现不了……”
“奥运时虽然我们对外的头衔都是‘副经理’‘主管’之类,挺唬人的,但我们干的事情并不宏大,而且都需要亲力亲为,考虑周全。”罗雪蕾认为,这一年的经历让她突然明白了生活,人生也并非由宏大主题串联而成,更多的是一些琐碎和细微。“当然,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我至少不会再慌张,”她这样鼓励自己。
从奥组委到亚组委的跳跃
奥运会对很多实习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不仅开阔了眼界,也改变了他们的职业选择。
2009年7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寻觅和抉择之后,胡薇正式成为广州亚组委的一分子。因错过了亚组委在北京的大型招聘会,雄心勃勃的胡薇用自荐的方式向亚组委提交了简历,而在奥组委的工作经历成为她被录用的重要砝码。
用胡薇自己的话说,“奥运的时候,我在MPC做得很开心,受益匪浅。同时我认为亚运会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和奥运会相比,它也有自己的特色,非常值得我去尝试。”
现在,胡薇服务于亚组委广播电视与媒体服务部,虽然刚刚到岗,但奥组委的实习经历已经让她崭露头角。“就比如说我们现在设计媒体制服,虽然本地的设计师也有很高的水平,但他们并不了解一种赛事制服应该有怎样的分类和功能,而我们就会相对比较熟悉”。
在人民大学学习新闻的王文芳则没想到自己与交通事业结了缘。目前任职于北京交通宣传教育中心的她说,自己对这份职业的热情,完全来源于奥运时期为媒体所做的交通服务工作。
“奥运实习让我发现了交通的特别价值,现在我也进一步体会到交通对于整个城市运行与市民生活的作用,”王文芳说。
“在当时的服务工作中,我更多地是在充当一个沟通的角色,”而这种协调沟通的能力,也对她目前的工作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作用,王文芳对自己很有信心,“如果我能像奥运时那样全情投入工作,新的工作也能做得很好”。
1391199:永远的友情密码
出于工作的考虑,北京奥组委工作人员的手机号都是以“1391199”开头的,这也让这个群体拥有了一份独特默契。
赛时从事摄影服务的马飞就有一段印象深刻的经历,“我前段时间毕业找房子,遇到一条信息下面留着‘1391199’开头的手机号码,我就知道那个人是曾在奥组委供职的,一联系果真如此,当时我们之间一下子就感觉特别亲切。”
接受采访的奥运实习生们都表示,北京奥运会就像是一个特殊的播种机,大家从四面八方凝聚而来,又向四面八方扩散而去,虽不能形成持久的职业关系,却拥有了一份难得的友谊。虽然奥运会已经结束一年了,但“1391199”已经成为一个永远的友情密码。
中国人民大学奥运研究中心主任金元浦认为,“赛时实习生项目”让学校教育针对性地服务于实践工作,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特色,这是奥林匹克教育史上一项重要的创举,在中国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金元浦说:“这些学生首先获得了精神上的提升,对国家和工作的责任感及团队合作精神;其次奥运工作具有特殊性,各项工作严格的执行标准对学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这些80后的孩子通过艰苦的工作得到比同龄人更多的锻炼,对学生的个人修养、职业发展和未来成长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