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胜后,张琳几乎泣不成声,“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不知道怎么样感谢我的教练,金牌是她带给我的,她给我信心,给我解压,感谢我的教练。”一向冷静的张琳竟然泣不成声,连续说了四五遍“感谢教练”,“奥运会输的那点遗憾,我们在罗马赢回来了。”张琳能够取得突破,离不开他的中方教练陈映红。师徒两人母子般的深情也是一段佳话,令人动容。
“从出生到12岁,是妈妈带着我;从13岁到现在,一直是陈教练带着我。”这是张琳对陈映红的评价。熟悉他们师徒的人都觉得,他们实在像极了母子。或者说,陈映红把严父慈母两个角色都扮演了,训练中,陈映红很严厉,也不会对张琳放松要求,可是场下,她对张琳的照顾比照顾自己的儿子还要细心。
在陈映红眼里,张琳是个听话的孩子,教练给布置任务的时候,不会讨价还价,一定是默不作声的点头答应,他也不会耍心眼打折扣。所以,陈映红也格外喜欢这个踏实的孩子,由于常年在外训练,陈映红自己没有办法带自己的儿子,他几乎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张琳。他们的默契令人惊讶,张琳每次出水,陈映红可以把他的脉搏说的一点不差。她也给予了张琳很大的信任。九运会后,张琳曾经提出想单独住一个房间,还想要一台笔记本电脑,陈映红答应了,但是要求他必须到点关机上交。她了解张琳,知道张琳能够把握得住,事实证明,陈映红没错,这台电脑果然没有影响到张琳的训练。
在澳大利亚训练的日子,更像是张琳所在的这个大家庭在外相依为命的日子,陈映红又当爹又当妈又当大厨,有时还得兼任翻译。出门在外,她就是几个孩子的依靠,虽然在国内时,陈映红教练也经常做饭,但那时只是煲汤之类的加餐,用不着给这么多人做出既有营养又美味的饭。结果做了一段时间的饭,陈映红整天掂勺愣是把肩膀掂出了毛病,回国后很久都没好,每做一顿饭,不比一堂训练课轻松,感觉肩膀都是硬的。忙完中午饭,马上就得准备晚上的。队员们挺懂事,刚开始什么都不会干,慢慢地也帮助择菜,打下手,但是主力工作还得陈映红完成。幸亏当时随行的还有科研、医疗,否则陈映红肯定大病一场。世锦赛前在澳大利亚的训练陈映红就更遭罪了,那正是澳大利亚最冷的冬天,张琳在水里有着活动量还好些,陈映红在岸上站着穿着羽绒服都挡不住风,冻得手脚冰凉。回去之后,还得忙前忙后。这些张琳都看在眼里,他的回报是更加刻苦的训练。
来到罗马,尽管张琳此前已经强调这次的重点并非在400米自由泳,但是由于朴泰桓的意外出局,外界对他的期望很高,这也给了师徒二人巨大的压力。800米自由泳比赛之前,张琳险些不知道怎么游,再加上罗马的高温又让他有中暑的迹象,陈映红急忙给他针灸、治疗,还给他吃了定心丸,“其实我确实有顾虑,有压力。教练在赛前给我减压,打消了顾虑。告诉我该怎么样,告诉我不要想得太多。因为现在世界水平太快,只要发挥训练的水平,不管游到第几,只要我们长成绩了,就都没有遗憾。”赛前,陈映红又采用师徒二人常用的书信交流方式写下锦囊妙计,最终,张琳稳定住了心态,顺利夺冠。
在张琳夺冠的背后,是像陈映红这样的幕后英雄在默默付出,还有长期跟随张琳的“琳之队”,包括科研、医疗等多方面的后勤人员。正是他们的奉献才有了中国游泳这次历史性的突破。(陈思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