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凌晨,沈阳小丫李哲思在罗马的赛场上为中国游泳队最终锁定了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并和全队一起打破了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万里之外的沈阳,她的父母也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昨天,本报记者专访了李哲思的母亲张岩,聆听了她和女儿的故事。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李哲思6岁与游泳结缘,张岩告诉记者,送孩子去学游泳,就是为了让她锻炼身体,“她小时候身体不好,不爱吃饭,总生病。”就这样,李哲思成了沈阳市游泳馆暑假少儿学习班的一员。仅仅一个月后,教练王军便看中了李哲思这个好苗子。
李哲思出生在一个体育世家,奶奶曾经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女排的队长,爷爷以前练过拳击和篮球,爸爸曾经是足球运动员,伯母是著名的竞走世界冠军徐永久。但到了决定李哲思是不是吃体育这碗饭的时候,家人却多数持否定态度,母亲张岩尤甚,“我觉得一个女孩子还是应该好好读书,练体育太辛苦了。”
尽管反对,但张岩还是给了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机会。“当时她爸爸对她说,专业训练特别苦,辛苦的程度不是你能想象的,你能不能做到没有怨言?没想到孩子很坚决,她说特别喜欢练游泳。”
虽然年龄小,但李哲思没有把自己的选择当儿戏,这些年来她总是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不用任何人督促,“从孩子身上我发现,不去强迫她,而是让她做喜欢的事,这很重要。都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没错儿。”张岩说。
“我们是最‘粘乎’的母女”
虽然离家不远,但自从进入专业队后,李哲思还是很少回家。“每个星期她也只能回家一次,星期日早上把她从队里接回来,下午四点之前就得送回去。”小小年纪就独立生活,张岩对女儿很不放心,打电话也就成了每天的必修课。张岩说,李哲思在心理上很依赖她,“她每天都做什么了,遇到什么事儿了,心里有什么高兴或者不高兴的都肯定要在电话里统统说一遍。人家都说,你们这娘俩真是太粘乎了。”
“这一夜,我们都没睡”
昨天凌晨看电视转播,李哲思的父母“兵分两路”,父亲李兵1日晚上就被朋友们叫走了,因为听说李哲思有希望夺金牌,大家都想和李兵一起看电视。母亲张岩则在家留守。
“看比赛的时候,我这心都紧张得快跳出来了。”张岩说,“前一天预赛中国队的成绩就排在第一,赛后孩子给我打电话说要在决赛争冠军,所以我看决赛之前就特别替她紧张。澳大利亚队的最后一棒选手是李哲思的偶像,实力特别强,孩子能顶住压力吗?万一紧张失误了怎么办?”
李哲思夺冠后,很快就给妈妈打来了电话,“孩子跟我说她拿金牌了。以前比赛后她总会感觉累,这次她说自己一点都不累。13岁的小孩儿,心里想什么都会没遮没拦地表现出来。”张岩说,比赛结束后她就开始接到亲朋好友们表示祝贺的电话,直到昨天上午,几乎都没断过。而父亲李兵直到中午还没有回家,一直在外面和大家庆祝。
“只要她觉得快乐,一切都值得”
2007年第六届城运会上,年仅12岁的李哲思在一天之内连夺女子50米自由泳和4×100米混合泳接力的两枚金牌,成为那次大赛中年纪最小的冠军,并且一战成名,被公认是目前中国女子短距离自由泳最出众的希望之星。
“不瞒您说,直到去年我还有不想让她再继续练游泳的念头。”看着孩子每天挥汗如雨,这是对张岩的一种考验,“像她这么大的孩子生活应该是很丰富多彩的,可她每天除了训练、比赛,连业余时间都很少,还要自己洗衣服、照顾自己。有一次我去看她训练,正赶上练陆上,孩子那小脸上全是汗,T恤衫、短裤都湿透了。当时我真想把她领回家……”采访过程中,张岩第一次声音哽咽了。“昨天她拿金牌后,说话声音特别兴奋,那高兴劲儿我真是第一次听到。当时我就想,只要孩子快乐,这么多年的付出也都值了。”张岩又一次声音哽咽。
出生于1995年8月7日的李哲思很快就要迎来自己的14岁生日了。张岩现在恨不得数着时间等着女儿回来,“她4日下午1点就能到北京,晚上5点起飞回沈阳,6点多就应该到了……”女儿的行程,张岩记得很牢,“这孩子特别单纯、随和,平时也很懂事,从来不会提这样那样的要求,这次回来她想要什么我都满足她。” (本报记者 王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