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谭彦嘉楠报道
中国车手离环法有多远?中国自行车运动的现状如何?发展瓶颈在哪?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自行车协会副秘书长韩继玲和正在参加环青海湖赛的车手李富玉。
韩继玲说中国之所以有“自行车王国”之称,是因为中国在自行车保有量和骑车人数上绝对是世界第一。但绝大多数只停留在代步工具这个意义上,将骑车作为休闲健身的是少数,达到自行车运动层次的更是微乎其微。提到环法,韩继玲很明确地表示中国车手距环法还有一段距离,“目前我们只有几个车手在国外俱乐部参赛,环法赛场出现中国车手的身影,我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车手李富玉也认为按中国自行车目前的现状要想参加环法还需要时间,“中国十几亿人中只有1000多名车手,而法国有20多万名注册车手。很多国外专家认为,中国车手十分缺乏大赛锻炼,比赛机会太少。在法国,注册的自行车比赛每年有1万多个,而中国却连百分之一都没有。”
那究竟是什么阻碍着中国自行车运动发展呢?韩继玲告诉记者,这种现状主要与国情有关。“中国的自行车人口虽然很多,但都是将自行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而非体育运动。另外,国内对这一项目不够重视,专业赛事极为缺乏,一些有潜力的运动员得不到大赛锻炼,成绩自然无法提高。”
李富玉则认为中国自行车发展的瓶颈有三,一是资金,二是基础,三是理念,“自行车投入比较大,一辆专业赛车要十几万,国外一开始就很专业,为了满足爱好他们舍得投入。而在国内这就难度很大。基础也不一样,虽然自行车运动很贴近大众,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懂的。在欧洲,即使民众也很专业,而且非常狂热。”李富玉告诉记者,十九世纪末,自行车才由外国传教士带入中国,一直到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届运动会把自行车列为比赛项目,中国才有了第一个正式的自行车比赛。
李富玉说,“理念也很关键,国外民众了解这个项目的特点和真正魅力所在,很小就让孩子骑自行车来培养韧性和挑战性。同时也知道这项运动的危险性,懂得如何保护自己,而我们有时候看到马路上骑车的不戴头盔,没有这种安全意识。这些理念都很重要,自行车运动必须从群众中发展。”
韩继玲告诉记者现在国内已经有不少赛事,除了环北京国际公路赛、中国环游公路赛、环南中国海等,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环青海湖赛,但与百年环法相比,诞生不到8年的环青海湖赛显得稚嫩许多。虽然经过几年努力,这项赛事已经从国际2.5级跃居为国际2.3级,成为进步最快的赛事,但毕竟它还只是个洲际性比赛,与环法不可能同日而语,“环青海湖赛是亚洲顶级赛事,尽管不如环法、环意大利,环西班牙这些世界顶级赛事,但环青海湖还是开拓了中国自行车运动职业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