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遭零封到决胜局憾负 一环节提升让男排关键转变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7月11日19:52  新浪体育
从遭零封到决胜局憾负一环节提升让男排关键转变

中国男排关键几次拦网很奏效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7月11日,世界男排联赛在南京江宁体育中心再战一轮,中国男排鏖战五局最终以2-3惜败给荷兰男排。从客场先后两次以0-3脆败,再到主场以3-2憾负荷兰队,中国男排通过拦网环节的长足进攻,实现着虽败犹荣的转变。

  客场先后两度惨遭零封

  中国男排在世界男排联赛的第二站客场之旅,移师到荷兰继续举行。在首回合的较量中,中国男排客场作战的前两局还是能够将训练水平稳定的发挥出来,分别以24-26和26-28遗憾失利,基本上与荷兰男排在网上争夺中丝毫不处于下风,只是在第三局出现波动以20-25五分的差距落败。赛后的技术统计显示,中国男排在发球环节以2-1略微领先,在进攻环节以45-46不相伯仲,只是在拦网环节以4-8有所差距。

  次日再战,荷兰男排的高点强攻优势得以凸显,特别是主攻罗伯特和特罗姆尔,以及接应迪捷克三大得分利器均得到不俗的进攻表现,将中国男排的拦网布局撕扯得支离破碎,最终分别以18-25、20-25和15-25三局惨败。如此完败的结果,主要是中国男排在进攻、拦网和发球三项技术统计全面下滑,分别以34-39、1-10和1-4大比分处于落后。

  主场五局憾负实现转变

  不过,惨痛的赛果却给中国男排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特别是拦网环节的针对性布防成为赛前训练的重要一环。双人移动拦网的协同配合,以及三人集体拦网有效组成,是主教练周建安着力强化的训练内容。此外,主教练周建安还特别安排助理教练手举拦网工具,在中国男排进行扣球演练时增加进攻难度,要求进攻球员有意识加强进攻手段的丰富,这些训练手段在主场对阵荷兰男排一役中均有所体现。

  荷兰男排的进攻突破口主要集中在接应迪捷克和主攻罗伯特的身上,这两名球员的身高分别是2米01和2米15,势大力沉的前后排进攻威力十足,当仁不让地分别在进攻环节各自斩获21分和11分,成为荷兰男排最终客场险胜的最大得分功臣。此外,接应迪捷克和主攻罗伯特的强势大力跳发球同样凶狠有效,在保持破攻一传的同时并且有直接得分进账。

  好在中国男排能够通过副攻锋线的调整,对于荷兰男排的这两名重炮给予有效的抑制,得以在第二局和第四局掌握主动。中国男排在副攻锋线首先安排的是梁春龙和边洪敏联手出击,不过高大型“双塔”组合并没有实现赛前预期的效果,梁春龙的拦网表现强势,但是边洪敏的移动步伐缓慢,白白浪费了自己2米10的身高,多次在网前出现漏洞被荷兰男排轻松穿越。

  因此,主教练周建安在第二局启用拦网见长的郭鹏替补出场,通过灵活的脚下移动速度,弥补网前漏洞效果明显,多次有效撑起荷兰男排的高点强攻,仅仅在拦网得分一项就斩获3分,力助中国男排成功封死客队二、四号位的进攻突破点。不过,郭鹏进攻乏力的弱点同样明显,三号位短平快的威力欠缺,不足以起到有效的进攻牵扯作用,导致中国男排两翼进攻的压力倍增。

  主教练周建安不得不在第三局第二次技术暂停后,再度让副攻于大伟出场救火,利用其进攻迅捷的突击能力打开局面。虽然中国男排在第三局最终以两分的劣势遗憾失利,但是副攻于大伟能够在有限的出场机会中调整出进攻和拦网状态,为第四局的全面爆发蓄势待发。

  虽然副攻于大伟的身高仅仅只有1米99,在高个如林的男排球员中不占据任何优势,但是他和两翼位置的主攻和接应球员的拦网配合娴熟,多次成功组成严密的双人拦网,分别在二、四号位进攻重点布防,不仅可以对于荷兰男排的高点强攻进行有效撑起,同时也能够直接拦死得分,与高大型副攻梁春龙携手铸造拦网长城,在第四局先后贡献了6个拦网得分,导致荷兰男排的防反进攻失效,大比分的脆败第四局。

  可惜,荷兰男排在第五局有意识地调整进攻策略,特别是接应迪捷克和主攻罗伯特在实施高点进攻时,注重进攻手法和线路的变化,有效地避开中国男排的拦网盯防,确保自己的进攻成功率保持平稳,令比分陷入僵持阶段至22-22平。最终,荷兰男排利用调整强攻的突出优势,锁定比分实现客场险胜。

  中国男排能够历经客场以0-3完败至主场2-3惜败的转变,主要是受惠于拦网环节的长足进步,得分以10-11与荷兰男排基本持平,同时在进攻和发球环节分别以66-69和3-4略处下风,并且在主动失误丢分环节以24-38比对手表现稳定,只要有效地解决关键比分的把握能力问题,次日主场再战实现复仇还是有希望的。

  (紫薇星)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中国男排 男排联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