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在刘翔雅典奥运夺冠事迹被写入初中版《中国历史》教科书一事曝光之后,网络上有关于其“是否具有载入史册资格”的争论就没有停过,随着事件发展,体育界和教育界很快形成了两大立场。不少体育界人士认为,这对于推动中国体育,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弘扬拼搏的体育精神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但更多教育界的人士分析,历史教材并不是娱乐新闻,这极有可能助长学生的“追星心理”。
在体育圈内,针对此次事件,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举重冠军姚景远的看法有一定代表性。“我认为应该加大对包括刘翔在内的奥运冠军的宣传,进入中小学生教材也好,将他(她)们的故事拍成影视剧也好,无论是怎样的形式,宣传奥运冠军就是弘扬一种拼搏的精神,是对青年人的有益启迪!”
但他的说法并没有得到教育界人士的认同,辽宁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文然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表示:“我认为,将名人选进中小学生教材要特别慎重,我们过去常讲‘盖棺论定’,就是说必须有能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基本定论的东西,才经得起推敲。刘翔不是拿破仑、不是亚里士多德,只有那些对人类文明、人类历史有巨大贡献的人,才可以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对象。历史是严肃的,而当代史变数较多、不好评价。另外,对体育明星的炒作现在越发娱乐化,刘翔的未来发展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现在就把刘翔写进教材,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吗?有一句名言讲,好的榜样等于一沓教科书,上世纪90年代初,很多学生只知道郑智化,却不知道郑成功!教材不是娱乐新闻,是给孩子们看的、是具有深刻价值观的严肃的东西,绝对不能哗众取宠。”
不过,无论外界对于这件事情争论到何种地步,刘翔一家人自始至终都对其采取了冷静的态度,在得知儿子被选入历史教材后,父亲刘学根的反应相当平静,他表示:华师大将刘翔选进中学课本,他们一家人事前并未得到通知,不过对这一结果,他们也并不感到多么意外。“这是对刘翔的高度肯定,是对他的巨大鼓励,是我们全家人的荣誉。”
晨报记者 黄 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