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运会启示录之体制篇:两套马车与一条龙

  本报记者 薛 原 参加本届大运会的中国大学生击剑队有两个领队,一位是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中心击剑部主任季道明,一位是中山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钟明华。击剑队队员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仲满、谭雪等国家队队员,他们大都是以国家队与大学“共建”的形式出战;另一部分则是普通大学生选手,以前接受过不同程度的专业训练,进入大学后继续利用业余时间练剑。

  击剑队的结构颇具代表性,用钟明华的话说就是“各种体制一锅煮”。中国的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这“两套马车”,眼下正交汇于大运会这个舞台。虽然难免还有些生硬痕迹,但体育与教育不应脱节的共识,已得到了各方的积极回应。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就学校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模式已经开始了探索”,大运会代表团执行团长、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秘书长杨立国说,“我们尝试学校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一条龙’体系。这条路的方向没错,只是需要继续完善。”

  从2005年土耳其伊兹密尔大运会开始,教育部正式从国家体育总局手中接过了大运会组团工作。杨立国表示,近三届大运会,从各高校选拔的运动员比例正不断扩大,在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项目上,已经基本由大学生选手出战。不过,在体操、击剑、跳水等项目上,也选拔了一些具有高校学籍的国家队选手。毕竟,中国高校的竞技水平现阶段尚难独立挑起大运会大梁。更何况,大运会作为世界综合性运动会,也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为奥运会、世锦赛等大赛练兵的任务。

  参加本届大运会科学报告会的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钟秉枢说,我国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各走各路”的状况,有其历史因素。上世纪50年代以来形成了少体校—体工队—国家队一条龙专业训练体系,运动员小小年纪进了专业队,从初级阶段就与普通学校教育脱离;而我国的应试教育也使得学生负担过重,难以坚持业余训练。因此,体教结合需要体育和教育部门双向沟通,理清各自存在的问题,探索新的模式。

  来自上海金融学院的击剑教练李兴林说,学校经过多年探索,已经初步形成了3个击剑人群和人才选拔体系。普及层面有公共课和选修课;高水平运动队按照教育部政策招生,招收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学生,每周训练3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比赛;专业队则是与上海市队共建,单独编班,课程设置根据训练和比赛时间调整,参加全国最高水平乃至国际大赛的较量。同时,学校还和浦东新区的一所小学、一所中学挂钩,好苗子大部分集中于此。 

  “让运动员接受合格的文化教育,同时参加体育训练,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这条路肯定有吸引力,能走出来。”杨立国说。 

  (本报贝尔格莱德7月7日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大运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