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贝尔格莱德7月3日电 “以卵击石”亦坦然
——记中国女剑客刘雅娟和朱菲的大运会难忘经历
新华社记者韩琳 肖阳 邹大鹏
无论是谁输掉比赛都会感觉郁闷,但是大运会中国女子花剑选手刘雅娟和朱菲却道出了不同的心声。虽然在小组赛被早早淘汰出局,但是她们依然津津有味地观看女子花剑四分之一决赛意大利和瑞典选手的比赛。“我们这次出国比赛才发现确实和西方选手有很大差距,而且她们的风格和我们截然不同,”刘雅娟说,现在国内的花剑打法比较细腻,韩国、日本也是如此,都比较注重手腕的变化,而欧洲的打法比较“硬”,更加直接和实用。“裁判一举手,对手一个弓步就刺出来了,非常迅速、凶猛”。
刘雅娟告诉记者,花剑判罚规则的改变对亚洲选手十分不利。“规则改变前,双发同时刺到对方,彼此都不失分,这在击剑术语中称为互中。但规则修改后,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就微乎其微了,因为彼此刺中的时间差更精确了,瞬间的速度将决定成败,这样的规则已经趋近于重剑规则了”。
参加本届大运会的比赛,刘雅娟和朱菲都感觉比较轻松。朱菲笑着说:“我们在乎的只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当然拿冠军更好。在比赛中我已经百分之百地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
“我们虽然输了,但并不气馁。对我们来说,贝尔格莱德大运会是一次难得而奇妙的人生经历,一生都会铭刻于心,”刘雅娟说,“能够和这些世界高水平选手对抗,机会太难得了。”她指着赛场内正在进行四分之一决赛的意大利选手克劳迪娅·皮里博克说:“她曾经获得过2003年世锦赛冠军,花剑水平是世界顶尖的,这次参赛选手的水平都很高。”
记者随后采访皮里博克时,她也认为这次大运会的击剑比赛水平很高,她说:“这次大运会的比赛水平虽然还无法与世锦赛和世界杯相比,但也是非常高的。”
与26岁的皮里博克从5岁就开始练习击剑不同,中国选手刘雅娟和朱菲都是从初中才开始接触击剑运动的,断断续续才练了六七年。目前她们在大学里以学习为主,一周练剑不过一两次,每次两小时。两个月前,当她们接到参加大运会的通知时,都感到非常惊讶,这才抓紧时间进行赛前集训。刘雅娟说:“集训期间正好赶上期末考试,所以有几门考试只能缓考了。”
今年22岁的刘雅娟在上海电力学院工商管理学专业读三年级,而朱菲比她小两岁,在同一个专业读大一。虽然她们曾在中国大学生运动会中获得女子花剑的冠军和季军,但两个人都表示,击剑只是她们的业余爱好,“以后也只是业余爱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