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时候,再次出现了有趣的“口红效应”: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体育比赛因为其相对低廉的消费成为很多人的首选,这也让全球的体育产业依然红火。而美国权威杂志《SportsPro》也在近期公布了一项关于全球几大体育产业的市场价值评估:NFL(全美橄榄球联盟)以45亿美元的品牌价值高居全球第一。NBA(美国职业篮球联盟)价值33.5亿美元位列第三;区别于之前的职业体育联盟,四年举行一次的夏季奥运会则价值10.4亿美元位列第15。几大排位靠前的品牌中,奥运会和NBA无疑是在中国推广最成功的。
NBA成中国企业展示厅
在美国四大传统赛事中,NBA无疑是中国市场培育得最为成功的联盟。凭借着其成熟的市场运作,NBA早已打入了中国市场,从球场上林立的中国品牌广告就可以看出端倪。一位美国资深体育评论员调侃道:“现在,火箭的丰田中心显然成了中国品牌的展示厅。”NBA,这个曾让中国很多企业望而却步的大市场目前正张开双臂,欢迎更多的中国赞助商。“中国的企业给NBA球队拿钱,NBA一线球星有中国广告合同,而NBA中国的球员又让球队拿下更多的赞助,甚至赛场上也有中国品牌的广告。”NBA总裁如此形容着中国企业与NBA的水乳交融。现在,利用体育产业提升自己的品牌已经成了中国企业的共识,甚至已经有中国资本开始进入NBA。
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品牌宣传效果,这一直是企业赞助体育赛事的目的;除了NBA,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奥运会也成了中国企业争夺的蛋糕。即使奥运会的顶级赞助商需要至少6500万美元的“门槛费”,依然有不少企业趋之若鹜;而像海尔、青岛啤酒、恒源祥等“2008北京奥运会赞助商”的起步价也要1.3亿元人民币。但这些企业对于奥运会依然“不计成本、不遗余力”;因为成为奥运会赞助商以来,伊利的品牌价值从2005年的136亿元升至2008年的210亿元。花了1.3亿元,提升了74亿元,这显然是笔不错的买卖。
“后北京奥运”依然诱人
在奥运热潮结束后,面对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包括国际大牌在内的众多品牌又继续回到低价促销的漩涡之中。但就在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依然有企业成为了“后奥运时代”的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安踏公司就在6月23日成为2009至2012年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等在内的11项重大国际综合性运动会中提供装备,合作所涉权益覆盖之广、年限之长、赞助金额之高都是历史之最。
“这次整个金融危机既是危,也是机,安踏作为这几年在整个中国成长最快的公司之一,我觉得这样的一个金融危机对安踏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面对全球经济危机大潮,安踏却继续赞助中国奥委会,安踏CEO丁世忠有自己的看法。尽管下一届奥运会在千里之外的伦敦,但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已经让中国变成了一个成熟的市场,所以丁世忠认为:“国际品牌可能在这次金融危机冲击相对比较大,和中国奥委会合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项目赞助。我觉得,安踏能够代表中国。”
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所有人都将北京奥运会称为中国企业的“成人礼”。在奥运会的大舞台上,中国企业更多被世界认识,同时也更远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但很多人忽视了奥运结束后该怎么办?对于奥运会后赞助企业的发展方向,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杜巍表示,奥运营销的投入是一个长远工程,单纯利用一次奥运平台实现盈利可能性不大,企业应该抓住后奥运机会,探索国际化道路。现在,安踏正在成为国际化道路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东方早报记者 汤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