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3岁神童渴望复制丁俊晖式成功 教练为他婉拒小晖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6月27日09:54  信息时报
13岁神童渴望复制丁俊晖式成功教练为他婉拒小晖

赛场上一脸严肃的朱英辉,其实也就是个13岁的孩子,和同龄的男孩子一样调皮。只是和同龄孩子不同的是,他对成功有着超乎寻常的渴望。

  从北部边境的小城满洲里,到南国大都市深圳,它们的中间是一段纵向跨越中国的漫长旅程。

  这段旅程,对于13岁的朱英辉来说,花去的时间几乎是整个童年。

  5年的时间,放弃了学业的他一心苦练台球。如今,他被人称为“台球神童”、“丁俊晖第二”。

  一样的师傅,一样的青春,一样的关爱,一样的草根,一样的“倾家荡产”。朱英辉渴望能和师兄丁俊晖一样成功。

  这位斯诺克神童早已立志——要做名人,不当平民百姓。

  在同龄的孩子都坐在教室里读书的时候,13岁的朱英辉早在两年前就选择离开校园,开始一段与众不同的人生。

  怀揣着他自己或者是父母授意的台球梦,这个胖乎乎的少年他漂泊了几乎半个中国来到深圳。

  5年的时间,从一名辍学的小学生,到少年成名的职业球手;从默默无闻的边城男孩,到击败过丁俊晖的“神童”;从台球厅老板的儿子,到“中国斯诺克教父”伍文忠的弟子……

  在许多人的眼中,朱英辉是梦想的执着者,是少年的成功者,是未来中国台坛的领军者。

  但在这条漫漫成名之路的背后,或许许多人都没有看到,朱英辉父母的“倾家荡产”,朱英辉童年的“缺失”以及人生下一站的“未知”。

  “神童”学历停留在三年级

  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中国是世界上台球运动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在每一座城市,无论是台球厅,还是街头巷尾,都可以看到手拿球杆在台球桌前切磋球技的球迷的身影。朱英辉就是这样开始接触台球的。

  朱英辉的老家在中国最北的满洲里,家里开了一个桌球厅,摆了几张“美式黑八”的台球桌子。他的父亲朱忠海没有想到,家中赖以为生的小本生意将会影响儿子的一生。

  “那时候他刚上小学一年级吧,个儿还没有球杆高呢,但是每天上学之前都要玩上几杆,放学回来也要玩。”朱忠海说,“虽然没学过,也不会什么杆法,可他竟然能控制住球,两个月之内清了三次台。”

  台球神童!几乎所有人在看到当时的朱英辉时,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丁俊晖。

  2002年,年仅15岁的丁俊晖已经用自己的表现,赢得了全世界的关注。在那一年,丁俊晖为中国赢得了亚运会历史上的第一枚台球金牌,同样在那一年,他获得世界青年台球锦标赛的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个台球世界冠军。而丁俊晖弃学练球的经历在经历了一番争论之后,似乎在他越来越出众的成绩面前,变得不值一提。

  而有些吃惊于儿子的台球天赋的朱忠海则还是有些犹豫,于是他在2004年6月去了一趟哈尔滨,此次行程的目的是为了请曾拿过全国美式黑八冠军的赵岩去家里看看儿子是不是真的有天赋。

  看了朱英辉打球之后,赵岩只说了一句话,“这孩子罕见”。虽然其实自己也拿不定这个“罕见”的分量和虚实,但是朱忠海还是做出决定让儿子练球。

  当年7月他带着儿子来到了哈尔滨。在哈尔滨台协主席刘佩显的帮助下,还不满9岁的朱英辉成了台协成员,每天一边上学一边练球。然而哈尔滨的台球氛围尤其是斯诺克氛围并不浓厚,2006年初朱英辉的父母更决定带他到广东惠州,于是朱英辉得以和名将梁文博在一起待了几个月。

  自从到了惠州,朱英辉就再也没有上过学,他的学历也由此停留在了小学三年级。而从此以后,他的全部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台球上。

  但是,几经辗转,朱英辉家里的经济状况远不如前,而从小有些娇惯的朱英辉又不时地淘气调皮,甚至会为了一根雪糕打滚耍赖,以至于急脾气的朱忠海常常动粗,“那段日子老揍他,管不住啊!最后没办法,9月份我们就带着他回了满洲里。”

  虽然回家了,但是孩子不能耽误,所以一个月后朱忠海又和妻子一起带着朱英辉到了上海,投在了丁俊晖的父亲丁文均门下。四五个月大约花了三四万,在上海的高消费面前,朱忠海无奈地带着朱英辉又一次选择离开,在好友的邀请之下,他们重返广东。

  没两个月,朱忠海听说有“中国斯诺克教父”之称的伍文忠回国了!父子俩立刻赶到了大连。伍文忠只让朱英辉打了几杆,就对朱忠海说:“这孩子行,交给我吧,你们可以走了!”

  就这样,拜入伍文忠门下的朱英辉因此成为了“伍家班”的正式成员之一,11岁的他也终于在自己漂泊的学艺路上暂时稳定了下来。

  表演赛中击败丁俊晖

  第一次见到朱英辉,伍文忠就对这个外号叫做“小胖”的家伙充满了好感。伍文忠回忆说,“我一眼就看中了这个小胖子,他打球很有气势,非常具有潜质。”

  虽然是师徒,但是伍文忠却不收小辉任何费用,对他完全是免费培养。因为,在小辉的身上,伍文忠看到了昔日那个小晖(丁俊晖)的身影。正如在2002年预言丁俊晖“必成大器”一样,他现在同样非常看好朱英辉,“我看中的孩子全都出来了,一个也跑不了。小胖是我见到过的孩子当中天赋最高的,这么多年都没有遇到过。未来,这个孩子可以统治球坛。”

  两年过去了,依旧是胖乎乎的体形,依旧是笑起来就眯着的眼睛,被圈内人昵称“小胖”的朱英辉已经向世人展露了他的台球天赋——2008年3月的中国公开赛之前,朱英辉曾和“火箭”奥沙利文进行了一场友谊赛,在被让50分的情况下小家伙多次取得胜利,让世界排名第一的“火箭”对他的基本功和天赋大加赞赏;

  2008年5月,朱英辉持外卡参加了中巡赛郑州站的比赛,尽管以1:5输给了多届全国冠军的老将蔡剑忠,但12岁就参加首个职业大赛的宝贵经验却让他受益匪浅;

  也是在郑州,在与师兄丁俊晖联袂献上的一场表演赛上,小家伙在大场面下挥洒自如竟然出人意料的赢了大师兄;

  2008年10月,朱英辉在广州市锦标赛上一鸣惊人,连续战胜多名成年选手后成为该项赛事历史上年龄最小的冠军,“神童”的美誉不胫而走;

  2009年3月12日进行的张家港站资格赛上,他在第3局一举轰下单杆132分清台,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2009年5月,在2009中国职业斯诺克巡回赛海口公开赛资格赛中, 一周前刚刚过完13岁生日的朱英辉4:0横扫前全国冠军徐鑫健,晋级正赛……

  伍文忠至今都记得,在“小胖”和丁俊晖比赛的前一天晚上,自己在宾馆里遇到了拿着球杆练瞄准的朱英辉。看到师傅来了,朱英辉自信地说:“明天我一定要赢小晖哥。”每次说起这件事,伍文忠都带这点得意:“当时媒体都说是丁俊晖让着小胖,实际上懂球的都知道,小胖是凭实力赢的。当时他在球台上那种攻防有度的感觉,完全与年龄不相符。”

  的确,在这个孩子身上,有着一种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

  “我也不知道哪里打得好。”接受媒体采访时,朱英辉平静地说。这个小胖子打球时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一副很酷的样子,甚至不愿意多说一句话,性格与丁俊晖的确颇有几分相似。但是和他熟络以后,他其实很容易就被撬开“话匣子”,记者们也得知,原来除了打球,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吃肉!毕竟他只是一个13岁的孩子。

  在伍文忠的眼中,朱英辉在生活中非常调皮,就像一匹烈性宝马,经常做出一些让人头疼的事;但只要一站上球台,他就像一头小老虎,又投入又好胜,有时简直让人感到“恐怖”。

  伍文忠说,在他带过的30多个孩子中,就天赋而言,“小胖”在球感和临场心理等方面无人能及,甚至连丁俊晖都有所不及,“假以时日,这孩子将很可能超越丁俊晖。”而看过朱英辉练球的记者感慨,“不敢说他就是天才,但他的天赋确实令人羡慕。”

  台球娃娃军用青春赌明天

  经过了独自在外的学艺生活,“伍家班”的孩子们都很早熟,大家集体住在球房边一个条件有些简陋的出租楼里,相互照顾,而且都很节俭,每个月的零花钱一般不超过300元。

  不过毕竟他们都还是孩子,喜欢看卡通,总想着“趁着忠叔不注意去网吧”,对于将来的事情想得很少。一谈及未来,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一样的,打好球,拿世界冠军,如果打不出来就回家找个球房当教练。

  似乎好像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了一样,只是硬币的正反面而已。可朱英辉却不一样,当被问及有没有做好最坏的打算时,他收起了笑容,说:“我一定能打出来,我一定会有自己的位置,我一定要拿世锦赛冠军。”

  这让人不由想起“小胖”的爸爸朱忠海说的几句话,“小胖很少跟我们说理想,但是有几次他都特别认真地跟我们说,‘你们的生活太艰苦了,我不想当平民百姓,我一定要做名人’。”

  不甘做平民百姓的朱英辉现在却只能和“伍家班”的师兄弟们生活在深圳一家名为“新港湾台球俱乐部”的球房。球房设在一栋商住楼的四层,在这个占地一层的店里,除了数张球桌外还有“伍家班”的宿舍。

  吸引他们来这里的最大磁场,正是伍文忠。

  被孩子们称做“忠叔”的伍文忠,曾带着丁俊晖拿下了斯诺克全国冠军、亚洲冠军和世青赛冠军。作为丁俊晖的授业恩师,伍文忠是中国台球界的知名伯乐,郭华、田鹏飞、梁文博、肖国栋、李远等著名斯诺克高手皆出自他的门下,“中国台球教父”的传奇也由此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

  因此很多练台球的孩子的家长都愿意将孩子送到忠叔的“伍家班”,而伍文忠则花着自己的积蓄悉心培养着这群年少的徒弟。他的梦想是再过两年把他们带到英国,让他们和师兄丁俊晖一样征战于斯诺克的最顶峰。

  在深圳这间不大的台球房里,孩子们挤在集体房间里,没有电视、没有电脑,甚至没有书。这家并不起眼的俱乐部,既是“斯诺克教父”伍文忠的授业基地,也是球客的娱乐之所。客人与学员间,隔着的仅是一层玻璃。俱乐部楼下,是一家菜馆,楼前是棋牌室和小球厅,再远一点有网吧、超市和闪着红灯的美容院。不大的路上是和普通街市一样的平常人群。总之,这个培养了“新台球神童”的环境很民间。

  其实,伍文忠的“伍家班”本就是一支“民间职业球队”——他们资金自筹,教练自请,比赛自己安排……

  伍文忠也曾是斯诺克选手,只是未能成功,或许正是这样,面对已无法做主的青春,他把一球成名的梦想寄托给了门生;而朱英辉们则把青春交给了师傅,而冠军梦一直保留在用青春拼搏的未来里。

  现在,伍文忠门下还有六七个“娃娃军”,大的不过17岁,最小的只有11岁,但是大家都承认“朱英辉的球打得最好”,自然“小胖”也最得师傅的宠爱。但是,对于爱徒,伍文忠却并不是一味溺爱。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亨德利在广州打了一场表演赛,对手正是伍文忠手下的小球员们,但是已经声名鹊起的朱英辉没有去成,而是躲在了球房的办公室里流眼泪。

  “我是故意这么做的。他就是得到的东西太多了,我要让他知道没有什么是他应该得的。”伍文忠说,“如果你表现不好,即使你再强也得不到,现在需要给他一些挫折。”

  由于父母从前过多的宠爱,朱英辉的个性在师兄弟眼中有些“强”,他身边的师兄弟们常为此“苦不堪言”。在他们的宿舍里没有电脑,也没有电视,很多人便通过手机玩游戏,而朱忠海怕朱英辉“玩物丧志”,特地没有给儿子买手机,于是其他人的手机就成了朱英辉的目标。有时候拿玩具赛车交换,有时候好言相求,有时候则是直接抢,矛盾一激化自然就会有人“告诉忠叔”。

  “兄弟之间的小摩擦还是有的,他(朱英辉)有时候是比较过分。比如他觉得哪个球台好,就会把别人挤走。”伍文忠说,“为了惩罚他,我就让他坐在他最讨厌的人面前看人家打球,一呆就是三天,我也陪他一起坐。我慢慢磨他,他就会哭,毕竟他还是小孩子,很天真的。”除了类似的惩罚,伍文忠还刻意和爱徒保持距离,“以前都是他抱着我睡,现在分开了,不能让他太依赖我,他会有点狐假虎威的感觉。”

  为了让朱英辉更合群,伍文忠还特地让自己的搭档黄叔给朱英辉上德育课。当了一阵子“思想品德老师”的黄叔说:“一开始真的很难教,但是现在比以前好多了,过段时间应该就能改过来了。”

  但是人的性格转变真的需要一个过程,现在的朱英辉似乎仍然不是很受欢迎。在很多师兄弟看来,黄叔传授的“弟子规”就像是给朱英辉讲故事一样,很多时候他依旧我行我素,“你看他中午吃饭的时候又不收球就知道了,没什么用。”

  但是,朱英辉依然最得忠叔宠爱,伍文忠甚至放言,“现在一年往他身上要投四五万,甚至我这十年的生命都愿附加在他身上。”

  现在越来越多的镁光灯聚焦在了朱英辉的身上,而他也被誉为是超越丁俊晖的“新神童”。伴随着赞美而来的当然也有争议,比如读书、比如“倾家荡产”的培养方式……他的父亲朱忠海说:“没办法,已经走上这条道了,爱说就说去吧!”

  台球神童朱英辉直言:不想上学

  朱英辉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而他身边的“伍家班”师兄师弟们大都如此,14岁的黄子顺、12岁的高乐、11岁的周跃龙,还有16岁的陈喆,全都没有读完小学。

  唯独一个例外是来自香港的陈铭东。这段时间11岁的东东没在深圳练球,而是在香港准备考学,因为在香港辍学打球是不允许的。或许东东是“伍家班”成员中学习最好的,但球技却不怎么样。伍文忠说:“他(东东)现在就是边练球边读书,可是水平和基本功和我们这边最小的(球员)都差了一截。一旦选择了斯诺克,你就必须放弃上学,竞技体育就是这样。”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想法不只是伍文忠有,家长们也是这个态度。这几天小球手陈喆的母亲正好在深圳看儿子,她说:“根本没有时间上学,除了练球还得到处参加比赛,选择这项运动就决定了必须放弃上大学之类的常规道路。”朱英辉的爸爸朱忠海则表示:“很多人都说像‘小胖’这样的孩子应该去上学,这话说得没错。但是我们这个地方要读书读出来很难,有可能还不如打球。而且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呗!”

  “读书可以让球员具备更强的理解能力,同时,思维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伍文忠则表示,“而学习外语,对于他们以后出国打球,更是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很多国内球员赴英伦打球,都遇到过初来乍到语言不通、生活无法自理、日常费用高昂等问题,无形中就会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针对这些问题,伍文忠特意为孩子们安排了晚自修时间。另外,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天早起先进行一个小时的体能训练,然后早餐,每天安排三四个小时有球训练。

  “放弃上学,并不代表就放弃学习和没有文化,我认为真正的大学是社会,孩子们这样没有什么不对,而且平时我们都会给他们讲一些东西。”平日里喜好读些国学的黄叔说。只要有空,黄叔就会用自己所看的书给“伍家班”的孩子们讲传统礼仪、历史等,尤其是朱英辉,因为在他看来“小胖”最需要这些。无独有偶,朱忠海也觉得儿子应该多学点东西。“有文化的就是比没文化的好,对于台球和胜负的理解就不一样。”他说,“看看人家傅家俊,球打得好,涵养也很优秀,‘小胖’就应该这样。”

  长辈们有各种各样的意见,孩子们心里也有自己的想法。一说起上学,朱英辉立马皱着眉头:“根本不想,也不喜欢。”相比于朱英辉,黄子顺和高乐等人也不想去上学,只是偶尔会留恋一下校园的生活,只是这种念头也往往是一闪而过。

  或许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之下,2006年朱英辉放弃了学业。也就是当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该法规定:适龄儿童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该法同时规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文艺、体育等专业训练的社会组织,应当保证所招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但是这样的规定在成名的诱惑面前,显得单薄无力。

  台球教父伍文忠:我不想让孩子们成为台球的奴隶

  丁俊晖、梁文博、肖国栋、田鹏飞、金龙……伍文忠看着这些孩子们长大,并成为世界斯诺克界的重要力量。而他的“造星计划”也一直没有停下,现在,他的“伍家班”仍聚集着一群学打球渴望下一个丁俊晖的孩子。

  可是一直扮演着伯乐角色的伍文忠却一再强调说:“学斯诺克要看天赋。如果孩子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千万别继续花钱。”

  为培养新人拒绝丁俊晖

  职业运动员时的伍文忠,是中国斯诺克的第一代球员。但他的个人球员生涯没有取得多么骄人的荣誉,广州市冠军和全国职工赛亚军是他所取得的最高成就。可作为职业教练的伍文忠点石成金的功力却有目共睹,也正因此他在国内台球圈内的地位无人能及。

  1996年,伍文忠和徒弟郭华在武汉开了一间球房,当时正好丁俊晖来武汉参赛。有一场比赛,9岁的小晖因为输了比赛哭鼻子,但伍文忠却从他打球时的眼神中看到了专注的杀气,认定此子以后必有出息。这一年,伍文忠初识丁俊晖。

  2001年,丁俊晖全家南迁东莞,投奔当时的两位国内台球高手蔡建忠、李建宾,可惜两人因故先后离开东莞,而当时已小有名气的丁俊晖发展遭遇瓶颈。此后,丁父带小晖来到广州,幸运得遇伍文忠的指导,从此开启了一段师徒佳话。

  伍文忠对丁俊晖的站位、握杆、发力及攻防战术等方面进行调教和全面纠正。在伍文忠的指导下,从中国青少年锦标赛开始,丁俊晖势如破竹地连夺7个冠军,并包揽了2002年的里集亚锦赛、世界青年锦标赛和亚运会的冠军头衔,成就了中国体育的“丁俊晖年”。

  当年底,由于各种原因,这对师徒平静分手。可这并没有影响两人的交情。2007年以来,丁俊晖的职业生涯遭遇低潮和困惑,他曾多次打电话向恩师伍文忠请教,并在公开场合表示希望“忠叔”能重新执教自己。但由于种种原因,两人未能再续前缘。

  谈及此,伍文忠表示:“以小晖现在的成就和身份,我要是带他的话只能把精力全部放在他身上,这样的话就没法顾及我带的其他几个小孩了。毕竟,这一批孩子是中国台球未来的希望。”伍文忠口中的孩子就是包括朱英辉在内的几名弟子。

  教弟子宁愿分文不取

  2007年,已经移民美国多时的伍文忠又一次回国,吸引他的正有中国斯诺克青少年人才。现在伍文忠大部分精力都扑在小选手身上。

  伍文忠和弟子们既是系于一线的集体,又是互相寄托青春的两代人。伍文忠曾是斯诺克选手,只是未能成功,或许正是这样,面对已无法做主的青春,他把一球成名的梦想寄托给了门生;而朱英辉们则把青春交给了师傅。

  和其他人教徒弟赚钱相比,伍文忠甚至是赔钱教弟子。伍文忠不收学费,而且对于生活费也没有强制要求,如果父母要给,他就暂时保管,而且也大都不多。孩子需要用了,就找“忠叔”取。伍文忠说,这么多年来他带孩子在经济上的收入微乎其微,对很多孩子他都是只收一点伙食费并无教练费,当年的丁俊晖如此,如今的朱英辉更是分文不取,甚至比赛的交通费等也经常是伍文忠自己倒贴。最初几年,伍文忠赖以维系生活的球房,也曾遭遇过经营等问题,但无论是怎样的困难,他都坚定地走了过来。

  可是说到这些“家里的孩子”,伍文忠的脸上满是自豪与欣慰,他对他们的关怀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儿子。朱英辉使用的球杆是伍文忠亲手制作的,只是原来是想给自己儿子使用的。“他(儿子)跟斯诺克没有缘分吧,我也不强求,只有喜欢的人才能打好球。”伍文忠说。

  但要让这帮男孩乖乖练球谈何容易?伍文忠却自有妙计,“每次孩子们打出不错的成绩,我都会带他们去游乐园疯一天。在这一天里,没有斯诺克,不用练球,我陪着孩子们痛痛快快地玩。相反,练球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练。其实小孩子不能逼,有张有弛的教育方式才能锻炼他们的自觉性。”

  有时因为要到外地观看比赛,伍文忠不在深圳,他每晚都会打电话回“家”,询问孩子们的情况,而年龄最大的吴伟男(17岁)和郑添辉(16岁),则成了临时管理员,负责带领其他几名年龄更小的队员进行训练。“家里的孩子没人带,我有点舍不得,”伍文忠说,“不过,他们现在都很听话了,生活也能自理,我这才敢放心出门。”

  弟子中除了朱英辉,11岁的周跃龙用伍文忠的话来说“打球就像小老虎一样,两眼有神”;他和同龄的香港球手陈铭东是伍文忠麾下最小的球员。陈铭东的爸爸将儿子送到广州,是希望他成为Marco Fu(傅家俊)的“接班人”。

  赶走没天赋的孩子

  “伍家班”的孩子们来自于不同的地方,14岁的黄子顺来自广西,17岁的吴伟男则是河北人,16岁的郑添辉是吉林人,而11岁的周跃龙则来自四川。按照伍文忠的设想,如果每个地区都有一名全国冠军,那么斯诺克运动的参与人口和市场前景就不再成为问题。

  可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又摆在所有人面前——“造星计划”是不是会成为“丁俊晖模式”的翻版?说起“丁俊晖模式”,人们就会想起小丁当初爆出的“读书无用论”以及心理素质不过硬等问题,这些也是伍文忠至今仍在思考的。

  与中国足球后继无人的窘境相比,如今中国斯诺克运动的热门程度超出了想象。但在伍文忠看来这并不完全是个好现象。“不是我打击人,学斯诺克真的要看天赋。我必须奉劝各位家长,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千万别继续花钱,这样会耽误孩子的前途。”

  现在伍文忠门下的小球员有八九个,但是希望向他拜师学艺的,或是直接被他赶走的人却太多了。几年前,在他带的孩子中间,有个没有天赋但又铁了心想学斯诺克的学生,在一年之后遭到了他“无情”的拒绝。“那个小孩当时14岁,学习很好也很聪明,但真的毫无斯诺克天赋可言。我劝了几次都不管用,于是我一着急当着家长和孩子的面折断了球杆。”果然,这位被伍文忠抛弃的孩子后来考取了国内的知名大学。伍文忠就是这样一位看似无情其实慈爱的教练,他总是在为孩子的前途着想。

  在中国,台球圈里9岁到18岁的孩子大约有一两千人,但最终能够成功的只有那么几个人。对此,朱英辉的爸爸朱忠海也有清楚地认识:“这条路真的风险很大,但是选择了就好好地走到底吧!不是也有丁俊晖这样成功的例子吗?”可以说朱忠海的想法代表了很大一批父母,但是这些人的孩子未必都像朱英辉那样具有斯诺克天赋,而这正是伍文忠所恐惧的。

  2005年带领丁俊晖夺得中国公开赛冠军之后,伍文忠便去了美国,走之前他对时任中国台协秘书长唐凤翔说道:“我是一个罪人。这次小晖打出来了,但是不知道会有多少父母盲目地让孩子往这方面发展。”果不其然,一时间斯诺克运动风靡大江南北,也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年轻球手甚至是少儿球手,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并不适合这项运动。

  “斯诺克是非奥项目,基本上只能靠民间力量来发展,现在的孩子出来打球就背负了太多的东西,如果打不出来是很悲哀的。我不想让他们成为台球的‘奴隶’,而是要享受台球带来的快乐,以后不要为这段生活后悔。”伍文忠说,“未来我希望能带着他们去英国,这几天正在找英语老师教他们英语。如果找不到赞助的话我就自己扛吧,只要我还干得动。只希望他们能打好球,到时候有奖金可以分担一点。”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09-2010赛季斯诺克赛事专题 

更多关于 斯诺克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