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运皮划艇五金王“让位” 年轻选手获得更多机会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6月25日10:50  中国体育报

  正在大连进行的全运会皮划艇(静水)预赛上,上届全运会“五金王”刘海涛却只报了一个项目,这是为什么?难道刘海涛不想再延续“五金王”的辉煌?

  这是水上中心今年的新规定,即:皮划艇(静水)项目运动员每人只能在全运会(包括预选赛)上报最多三个项目,所以,刘海涛一个人包揽男子皮艇全部五块金牌的光荣战绩自然成为了历史。

  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韦迪说,“设立这样的规定主要是为了让更多的运动员有机会表现,从中发掘更多的人才。”

  上届全运会上,解放军选手刘海涛的五枚金牌令人欣喜,但是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中国在男子皮艇项目上整体水平不高,刘海涛凭借亚洲冠军的水平拿到五枚金牌,含金量不高。所以上届全运会结束后,水上中心提出“需要高质量金牌”的想法,并规定每个运动员最多参加三个项目的比赛。

  着力培养新人是中国水上界今年主抓的工作之一,由于项目普及度不是很高,所以全运会以及全运会预赛正是培养和发现新人的最好机会。每人只能报三项,这就意味着每个省要有更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而不是将一个运动员的潜能“挖掘到底”。一方面给了新人机会,一方面避免优秀运动员过度疲劳,落下伤病,不利于奥运备战。

  事实上,即便像杨文军这样的优秀运动员,打三项已经让他觉得有点累,而被解放的刘海涛也觉得“轻松多了”,显然无论对优秀运动员还是年轻运动员都是有利的。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决定,本次全运会预赛出现了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新人,如湖南女子皮艇的周玉、山东男子皮艇的周玉波等。各队也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新人的培养上去,过去像刘海涛这样的运动员,很多队伍为了避开和他的竞争,就绕开他的强项。现在能报的项目少了,也就意味着很多省市可以把精力投进来,无形中对新人的培养是种促进,有利于人才厚度的增加。

  不过“五金王”只在预赛报一个项目,并不代表他在全运会决赛阶段只能参加一个项目。按照规则,只要是他所在的解放军队拿到资格的项目,他都可以替换下其他运动员参赛,前提仍然是:不超过三项。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第十一届全运会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