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林丹有一颗冠军的心 不要叫我老将苛求自己不对

林丹有一颗冠军的心不要叫我老将苛求自己不对



  “林丹!林丹!林丹!” 5月16日晚,广州体育馆,苏迪曼杯半决赛中国对阵马来西亚,隔网而立的是一对老对手——林丹和李宗伟。

  在拿下最后一分后,林丹单臂高高举起,大声怒吼,尽情宣泄着胜利的喜悦。这场被无数人期待的男单焦点之战以林丹的2比0告终,全场为他而沸腾,他再次像个孩子一样扑到教练汤仙虎和李永波的怀中。

  这几乎重演了北京奥运会男单决赛的一幕。虽然北京变成了广州,但林丹那颗渴望胜利的心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一天之后,林丹在决赛中战胜韩国的朴成焕,为中国队确保男单一分。在万众瞩目的广州体育馆,林丹平静而又坦然地获封“世界羽联2008年最佳男运动员”,这已经是他连续第三次获得这项荣誉。

  “既然选择了职业运动员这条道路,我就要努力想办法争取下一次冠军,这样才能体现运动员的价值。”这位中国头号男单坚定地表示,希望自己回到北京奥运会前,从头开始。

  “我不是那种拿了冠军就会沾沾自喜的人。我有点贪心,总是想着下一次、下一次、再下一次。”  

  让我们把镜头切回到苏杯之前的一次训练。

  “啊!”随着一声大叫,林丹高高跃起,一记重杀,球应声落在对面的场地里,紧贴边线。站在对面端线旁边的老教练汤仙虎朝林丹点点头,轻轻地说了声,“好球。”

  这是4月的一天,5月即将在广州开战的苏迪曼杯赛的紧张气息早已经弥漫在国家体育总局的训练馆里。已经是下午5点钟了,这天男单是从中午开始训练的,到了这个时间,队员们的训练任务已经完成,他们开始做放松了。

  只有林丹还在老教练汤仙虎的指导下练习杀球。左一个,右一个,林丹不断跃起,每一个球几乎都是紧贴着球网呼啸而过。偶尔会有一个球出了端线或者下网,这时的林丹会露出一丝懊恼的神情,低头对自己嘟囔一句,然后接着再来。旁边放松的队友们则静静地看着他们称之为“丹哥”的这名头号男单在球场上一丝不苟地扣杀。

  这就是林丹现在的训练状态的一个小小缩影。无论在北京奥运会上曾经站上最高的领奖台,无论在北京奥运会之后的几个月尽享了辉煌后的荣耀,当继续奋斗的决定做出后,所有这一切都被林丹放到了身后。一回到熟悉的训练场上,他依然是那个训练认真投入的林丹,一站到赛场上,他依然是渴望拿到冠军的头号男单。

  “我不是那种拿了冠军就会沾沾自喜的人。我有点贪心,总是想着下一次、下一次、再下一次。”从决定要继续征战赛场的那一刻开始,林丹就明白,自己必须从头开始,“每场比赛,我都会告诉自己,不要想自己曾经是奥运冠军。如果我总是背着奥运会冠军的光环,很快就会被人打掉了。”

  在人生的长河中,有些东西不能忘记,但是有些东西却必须要忘记。对于一名运动员来说,只有忘记过去的种种荣誉,才能轻装前进。林丹深谙这个道理。

  如果说2008年的中国公开赛和香港超级赛,林丹还在恢复状态中,那么,随着万物伊始的2009年的到来,新的奥运周期真实地来到眼前,站在新的起点上的林丹也回来了。

  从2009年开始,中国羽毛球队每周有一次公开课,让媒体记者们观摩队员们的训练。在每一次的公开课上,记者们发现,林丹总是训练很认真的一个。即使只是一场普通的抢分赛,每一个球他都要拼尽全力,一场对抗赛下来,招牌式的鱼跃救球他不知道要用上多少回。

  “别看他都是奥运会冠军了,但现在很多小队员都没有他练得认真,练得多。他如果今天练得不好,还要再练。”连长期以来一直为林丹做放松的老队医罗医都忍不住夸他。

  “我老吗?还是不要叫老将吧!就叫比较成熟的小将好了!”

  5月17日,广州体育馆,在与队友一起捧起沉甸甸的苏杯时,林丹笑得灿烂而又满足。但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在他开心和激动的笑容背后,他的付出有多少。

  在林丹看来,北京奥运会后,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和竞争的加剧,他需要付出的努力更多,需要做的准备要更加细致,因为从现在到伦敦奥运会,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程。

  卫冕苏杯是林丹在2009年上半年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虽然从小组赛到最终捧杯,中国队只有五场比赛,而且每场比赛之间还有一天的休息,但是,场场必上的林丹在每一场比赛结束后,却要花上三四十分钟进行放松、牵拉,这在其他队员身上并不常见,但对于林丹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在林丹的训练计划中,从热身到训练完毕的放松、牵拉,以及每天的力量训练这些细小而琐碎的步骤都是计划中的重要内容,这些为了避免受伤而必须要做的环节都不能有任何忽视。林丹很重视训练后的放松,每次训练结束后,老队医罗维丝总是会及时来到林丹的身边,为他做放松按摩,询问他的身体感觉,帮助他尽快在大运动量后恢复肌肉状态。相对于其他队友,林丹每次的放松都做得相当彻底,花的时间也要比别人多,常常是队友们相继离开训练馆了,他仍然还要不厌其烦、一丝不苟地完成这些工作,所有这些细微的工作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确保自己的身体长期保持在一个最佳的状态。

  除此之外,在新的奥运周期开始后,林丹还更加重视与教练汤仙虎的沟通,关于这一年的计划,关于训练目标等,他都要跟汤导把各个细节交流到十分清楚的地步。比如为什么要打这一站公开赛不打那一站,为什么要这么练不那么练,为什么要练三十分钟而不是二十分钟等等。甚至目标,完全不能说现在就锁定到伦敦奥运会,而是每一年要锁定一个目标。如果说这一年林丹要打13站或者15站比赛,那么该如何去完成,哪几站比赛是需要战术性放弃的,哪几站是一定要去拿到什么成绩的,每一年、每一个阶段地去实现它。在汤导看来,跟林丹把问题沟通清楚,让林丹明白为什么这样制定训练计划,能够更加充分地激发林丹训练的主动性。

  跟以前相比,现在林丹更加重视对体力的恢复。即使有时候周末的晚上出去跟朋友吃饭,他也总是尽可能早早地回到公寓休息。前段时间,林丹的爸爸妈妈来到北京看望林丹,每天做了好吃的等他回家吃饭。虽然林丹超级嘴馋妈妈做的饭菜,但是每天都回家吃完饭,然后再回到公寓也比较耗费精力,为了保证第二天的训练全力以赴,林丹也会控制一下回家的次数和时间。这件小事在熟悉林丹的罗医看来,也是林丹变得成熟的一个证明。

  当然,在新的奥运周期,林丹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挑战自我,还要面对更多年轻小将的冲击。有时候,看到哪名年轻队员在队内的对抗赛中打得不错,林丹也会开玩笑地说,“不错啊,开始抢班夺权了。”不过,林丹的心里是不服老的。苏杯赛,林丹打满五场,人们都在猜测,这样的安排是不是让小将们失去了机会。林丹则开玩笑地回答说,“可能我还很小吧,因此所有的比赛都让我能够锻炼一下。”

  苏杯期间,几位记者有一次与林丹闲聊,有记者对林丹说:“以后是不是该叫你老将了?”林丹马上敏感地回应:“我老吗?还是不要叫老将吧!”“可也不能叫小将吧?”“那就叫比较成熟的小将好了!”说完这句绕口的话,林丹自己也笑了。

  然而,即使自信如林丹,在不断流逝的岁月面前,心里也不免会有扑面而来的压力。即使对自己的状态再充满自信,但毕竟到2012年时已经29岁了,年轻小将们的冲击不是没有给林丹以压力。林丹也会经常想这些问题,但他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他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在训练日记上,他向自己发问:“为什么不呢?为什么不能坚持呢?这么多身边的人都创造出了很多奇迹,张宁不是蝉联了奥运会冠军吗?虽然年龄越来越大,以后遇到的困难会越来越多,可是有这么多好的例子就在你身边,为什么不能够做得更好?要给自己一种信念去做!”

  备战北京奥运会的时候,队友文凯送给林丹三个字,“拼、静、定,”林丹把这三个字挂在了房间的墙上。奥运会结束后,这三个字依然挂在那里,每天提示着林丹,“这会给我力量。”

  “以前不愿承认自己表现不好,总对自己很苛刻,要求完美,这样是不对的。”

  5月14日,中国队迎战苏杯小组赛最后一个对手印尼队。在与印尼的西蒙交锋时,林丹出人意料地输掉了第一局。不过在随后的两局中,他没有出现让观众担心的急躁和波动,而是稳稳地拿下比赛。事后,林丹忍不住表扬了一下自己,“能在第二局调整好心态是让我比较高兴的。”

  曾经,林丹的坏脾气是出了名的。在备战北京奥运会的时候,他曾经因为压力太大而摔坏了很多拍子,最多的一次连续摔断了4把。在训练中,他的“苛刻”曾经达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地步:对手打过来的每个球他都要求自己能回过去,并且每个落点都要很好,每一个球都不允许失误。如果没有打好,他就会对自己发火。有时候甚至连陪练的队友都不能失误,如果队友失误的话,他也会不满。

  “以前不愿承认自己表现不好,总对自己很苛刻,要求完美,这样是不对的。”说起他现在的平和,林丹像个认识到错误的学生一样给自己下了评语。在跨过了北京奥运会这样一个坎之后,改变在逐渐发生。

  现在,林丹能够允许自己有失误,承认自己有不完美的时候;在训练中如果不满意自己的表现,也不会急躁地发脾气,情绪会平和很多;如果对方打得好,他会点点头,说“打得不错,再来”。“要给自己一点点空间,才能有缓的机会。汤导经常提醒我,你要允许自己打得好,也要允许你的对手打得好。想想也对,如果都是你打得好,那什么都掌控在你手中了。”经过了北京奥运会,林丹突然间发现,自己可以接受很多,并且找到了对付坏情绪的办法,那就是不要对自己太苛刻。

  2009年全英赛决赛对李宗伟,林丹在第一局出现落后的情况下化解了危机,最终赢得了胜利,他将之归结为自己的成熟,“现在我在场上更加冷静,学会了把注意力专注在球上,其他的东西就不再考虑。”在随后的瑞士赛决赛上,由于心理出现波动,他连丢两局,输给了李宗伟。虽然心里很不舒服,但他还是坦然地面对输球的现实。“我可以接受输球,但是会很难受,会想着下一次要怎么样赢回来,想着要练什么,怎么练。”

  人变得成熟总是好事,现在的林丹就得到了越来越多这样的评价。如果说在北京奥运会前,因为压力太大,林丹跟媒体的关系一度并不是那么融洽,但在北京奥运会后,长期以来采访羽毛球的记者们纷纷感觉到了一种微妙的变化:林丹好接触了,在采访的时候变得更加配合了。遇见相熟的记者,他甚至会主动打招呼。这种变化让记者们很欣喜。

  但是,有一部分与生俱来的东西仍然藏匿在林丹的内心深处,不曾改变,那就是他叛逆的心理。

  3月18日,中国队结束三战欧洲赛事回国。当天在首都机场聚集了大批记者,大家最为关注的就是林丹在瑞士为何会输球。当林丹拖着行李出现在大家面前时,一名记者劈头就问了一句:“林丹,你在瑞士为什么输给了李宗伟?”林丹的表情顿时变得严肃起来,一言不发地离开了机场。林丹当天在机场的表现也因此被媒体报道为“冷对”。隔了一段时间,问起林丹这件事,他有些无奈地说:“当时,我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他。难道我不能输吗?本来两个人的实力就是非常接近,难道赢一次输一次不正常吗?这一次输了,我心里肯定会不舒服,但我会想尽办法,争取下一次再赢他,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林丹说他喜欢简单。也许正因为简单而充满了力量,当他认定一件事的时候,他就会全力以赴,心无旁骛。

  “我希望羽毛球能像NBA一样受欢迎,希望自己能够帮助推广这项运动。”

  5月15日,当天没有比赛的林丹到广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校进行体能训练。在结束了一下午的训练之后,他匆忙赶往广州体育馆,参加一个与球迷见面的活动。虽然早就饥肠辘辘,但由于时间太紧,为了不让球迷们等候,林丹坚持参加完将近一个小时的活动才去吃晚饭。“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喜欢上羽毛球。”这是林丹反复强调的一句话。

  北京奥运会夺冠后,当人们开始欢呼林丹时代到来的时候,林丹更多关注的却是另一件事:为羽毛球运动广而告之,希望让更多的人喜欢上羽毛球。他的言谈举止间,已然不自觉地把自己定位于羽毛球推广者的角色。

  这些转变是有原因的。北京奥运会后,随着关注度的提高,林丹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作为一名公众人物,要利用好自己的知名度,去影响喜欢自己的人,为推动羽毛球项目的普及发挥积极作用,这样才有价值。

  现在,无论是在赛场上还是参加其他活动,林丹总不忘为羽毛球做宣传。北京奥运会后,林丹连续成为几家时尚杂志的封面人物,并且频频出席一些时尚活动,他说,他做这些事只是想更多地尝试一些新鲜的体验,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原来羽毛球运动员是这么时尚,这么帅,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今年3月的全英赛场成为林丹首个最佳的宣言场所,在比赛结束后他走下赛场与观众们握手互动的场景赢得一片称赞,也因此被世界羽联官方网站评为“当今羽坛最好的形象代言人”。面对媒体,林丹在谈到自己的夺冠感受后,也不忘表达这样一个心愿:“我希望羽毛球能像NBA一样受欢迎,希望自己能够帮助推广这项运动。”

  苏杯决赛之夜,获胜的林丹挥舞双拳,激情怒吼;走下赛场,他跟观众们挥手、握手、微笑致意,尽情享受着看台上传来的声声“林丹,我爱你!”就如一个心满意足的邻家大男孩。“林丹,你为什么不敬军礼了?”“这样就足够了。”林丹微笑着答道。

  “今天的林丹,是崭新的林丹!”林丹在苏杯赛上的完美表现让总教练李永波赞不绝口。但林丹明白,属于自己的新周期才刚刚开始,冠军是他定下的唯一目标。“如果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也许,这句广告语完美地诠释了又一次踏上新征程的林丹。(文/小羊)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林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